分享

深圳企业华为起诉三星侵权 背后或有苹果撑腰

 梦寻桃花 2016-05-28

深圳企业华为起诉三星侵权 背后或有苹果撑腰

中国日报网 显示图片

  深圳晚报讯 (记者王新根)当华为与三星这样的超级巨头近身肉搏时,他们在各自国家的“标志性”身份使围观群众有了一种认同情绪,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身份的认同。韩国舆论的神经亦被挑动。在三星表示要积极应对后,本次诉讼的新闻占据了韩国等各大报刊的头条位置;而韩国的《韩国日报》更是发文《中国华为的专利袭击》表示出对韩国电子产业的担忧。

  好在无论结果如何,国产手机行业都将是赢家。

  “华为起诉三星侵权在逼宫中国的专利保护制度,一场血雨腥风的专利战拉开帷幕,对某些企业未必是好事,对中国产业创新、创造升级绝对有利。”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深晚记者表示。

  走向

  类似专利大战多以和解告终

  三星的表态似乎表示他们并不打算妥协。

  据媒体报道,三星电子主管知识产权、特许权的IP中心副社长安承镐表示:“对于华为公司向我们提起的诉讼,我们将采取行动捍卫我们的利益;现三星公司已获悉诉讼内容,并正在商讨具体的应对模式,我们不排除将以包括反诉等方式,积极应对本次法律争端。”

  针对三星的表态,深晚记者咨询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秀山,他表示这并不排除双方和解的可能性。“专利大战谈谈打打很正常,其实这都是双方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以前也经常有这样看起来强硬无比最后达成和解的案例,毕竟和解是最廉价的解决争端的手段。”马秀山表示。

  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亦表示,类似的专利大战大多以和解告终。

  此前,三星曾经和苹果公司等境外企业提起多起有关知识产权的诉讼,但是此次诉讼作为首次因知识产权和中国企业对簿公堂,仍然引起了韩国行业、学者及民众的一同关注。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韩国搜索网站NAVER的热门搜索词中,华为曾一度上升至前10名,而在某个韩国网民的“科普”帖中,特意强调:华为不同于以往“山寨”的MADE IN CHINA,而是一个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企业。

  “韩国的电子行业作为韩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一直以知识产权等自诩,此次诉讼是为小看‘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的韩国行业人士敲响了警钟。”韩国高丽大学政经学院李国宪教授分析称。

  猜测

  华为或为进军美国市场铺垫

  而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华为为何要在美国提起对三星的诉讼?

  其实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进入美国市场最大的门槛就是专利问题。华为在美国市场向三星宣战,更好地向美国证明华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积累。

  “无论对于哪个手机厂商来说,美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美国知识产权行业一直认为专利是有身份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显然有利于塑造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形象。”马秀山告诉深晚记者。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门长晖表达了一致的看法,“华为专利诉讼其中一个地点选择在了美国,对于未来进入美国市场做了很好的铺垫,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而赵占领看来,专利诉讼是竞争策略的一个大招。华为在美国和中国发起诉讼,这两个地方恰恰是全球手机市场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市场,极具标杆意义。三星一旦败诉,带来的将是全球性的负面效应。

  业界更有猜测,华为和苹果或许已经达成某种程度上的联盟。双方的交叉授权应该给了华为不少信心,而目前苹果和三星的专利诉讼旷日持久,不排除华为诉三星有苹果在后面撑腰的可能。

  虽然三星的专利申请量在美国和欧洲较华为具有优势,但未必表明其专利布局就没有缺口。如同当年苹果跟三星打祭出一堆GUI(用户界面)、交互体验的专利一样,就初步公开的诉讼专利所涉及内容而言,大都涉及LTE(4G)、2G/3G的技术,确实是华为擅长的领域。

  结果

  综合因素考量华为不会吃亏

  综合因素考量,这场大战华为不会吃亏,更广的维度上看,这或许能成为影响国产手机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此次华为针对三星发起诉讼,走势如何还不好轻下结论,不过对于华为而言,要想成为未来通讯领域的王者,这一步肯定要走,也必须走,对于后来者来说,核心必要专利的树立只有通过诉讼才能真正实现。”王艳辉告诉深晚记者。

  独立IT、电信分析师付亮在面对深晚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全球移动智能终端专利权益伸张,诉讼一直是一个重要手段,一个有助于调整利益关系的有效手段。华为、中兴必然会加入,他们的诉讼基础绕不开网络、信号方面的专利。

  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此次事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公众对于华为的正向认知。在智能手机品牌上,经过这一轮全球媒体的曝光,对于提升华为的品牌形象力量助力巨大。

  而这次事件必然也会引起国产手机厂商的警觉。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会越来越严格,尤其是一些技术积累薄弱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岌岌可危。王艳辉预测,几年之后中国专利保护制度将会像欧美一样严格。

  这次专利事件也将影响了韩国人对于国产品牌的认知。“在本次知识产权诉讼中,无论孰胜孰败,至少能够证明中国制造不再是‘山寨’‘低质量’的代名词,而是同样具有创新能力,并且兼备性价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李国宪教授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