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条窍门,教你分辨那些“爱撞脸”的寿山石

 yyqlqqc 2016-05-28



十条窍门

教你分辨那些“爱撞脸”的寿山石



1.清透的高山石和坑头石之间,常常会较为相似。但高山石更白,质地更松,而坑头更紧结,密度更大,色调也更清或更深。但若遇到难得一见的白坑头时,有些玩石一二十年的老藏家也未必能够区分。





2.坑头石含水量大于高山石,因此有时候也比高山石触感更为冰凉。坑头的白色经常是白中微微带蓝,这一点上和白高山还是略有区别。当一件白坑头有肉色偏淡偏薄的地方,以黑色为背景拍照,一般能够看得更清楚些。高山石的白则偏向乳白,且油养之后更容易沁入淡黄色。




3.鸡母窝石有很多类似高山、坑头,甚至荔枝的情况,但一般而言,鸡母窝“色杂”,各种颜色往往绞缠相依,没有特别清晰的分界线。类似荔枝的鸡母窝,整体色调多以黄、白为主,偶然可见红色块。石体内部一般能见到宛如荔枝的细密萝卜丝,在无砂丁、丝纹不粗大的情况下,确实不易分辨,唯有凭经验看丝的粗细来判断。但到了这个地步的鸡母窝,由于品质绝佳,常常直接被当做荔枝来流通。





4.上等的山秀园石有蜡质感,很类似芙蓉石。但相比芙蓉,山秀园的硬度会更大一些,颜色也相对显得更艳丽。山秀园石的砂丁没有多大的规律可循,比较分散,因此切章,尤其切对章不容易。纯黄的山秀园石类似汶洋,但色彩又比汶洋更冶艳。




5.二号矿与松柏岭在诸多方面有着相同之处,糕点、纹路和色彩都很有近似之处,但送松柏岭的硬度不及二号矿,密结度也稍差,而二号矿的硬度直逼杜陵。又由于两者出产方式不同,因此松柏岭的料都比二号矿更大,二号矿本身由于不是“矿脉”而是“矿团”,以炸药开采后出石都已四分五裂,大料甚少。




 

6.焓红石是由石农将旗降矿脉边缘矿石进行煅烧后产生的品种,不少石体的特征都和旗降石很接近。现在一般而言,都将粗质的旗降直接归为焓红,以质地的粗细做区分。但也有一种说法是旗降石没有或者少有纹路,焓红石色中带块、粗纹,两相对比之下旗降的质地也更细腻润泽。





7.鸡母窝石有时候会产生出十分类似坑头石的效果,但坑头与鸡母窝之间还是有所区别。坑头更为坚硬,且含水度很高,显示出一种水润的视觉感受,而比之坑头较少的色彩,鸡母窝石的色彩更多样。且鸡母窝石出产的石料一般明显大于坑头。





8.荔枝洞石与白色高山系石种有时也会比较近似,但普通的白色高山系的石头一般石质都偏松,磨光后的光泽和水头都远不如荔枝洞石。其次就是看吃油的程度,荔枝洞的质地紧密,没有那么容易改变整体色调。有时荔枝洞石即便外层“包浆”,内里却没什么变化。但普通的白色高山石就会在油养之后改变色彩。第三是看丝与石肉的融合度,荔枝洞石的丝纹往往和石肉融合度更高,而普通高山石,丝与石肉之间的界限会更加分明一些。





9.有些质地好的白色鲎箕石与田坑类的白田非常类似,少量质地莹腻通澈的黄色鲎箕田石也可能会带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和红格,因此这类的鲎箕石也会被称为“鲎箕田”。但鲎箕石由于出产的地方与田黄不同,缺乏寿山溪的水气滋润,因此相比田黄,其质地不如其细润紧密,手感不如其脂润细腻,光色也不如田黄凝灵。鲎箕石有时候会带有条状透明体或者白渣、黄棉纱地等石性特征,普通情况下只要上手,一般能够看出和田黄的区别。





10.牛蛋石中质地略好的,呈微透明状,有时候看上去会与田黄中的硬田相似,因此也有所谓“牛蛋黄”之说。但牛蛋的石皮一般较粗糙,石心也没有萝卜丝纹,与田坑所出的石头还是有很大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