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
2016-05-28 | 阅:  转:  |  分享 
  
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1995年)。

(1)趾间浸渍,覆以白皮,常伴恶臭。或足跖、足缘群集水疱,干燥脱屑。或足跟、足缘甚至整个足跖皮肤肥厚、干燥、皲裂。自觉剧痒,夏季尤甚。

(2)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3)真菌培养或(和)镜检阳性。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必备条件: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

辅助条件:

(1)水疱型:起病较急,夏重冬轻。足心和趾间成群或散在厚壁小水疱,瘙痒剧烈。

(2)丘疹鳞屑型:多见于趾间,以丘疹脱屑为主。可剧烈瘙痒,也可无任何症状。

(3)浸渍糜烂型:趾间糜烂、浸渍发白。遭到破坏的角质层容易刮除而露出红斑糜烂基底面。不同程度的瘙痒。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恶臭。

(4)角化过度型:多见于病程过长者,累及整个足跖甚至向足背蔓延。角质增厚,脱屑,干燥,冬季足跟及足缘可伴皲裂。

(5)混合型:具有以上四型中两型或两型以上者。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淫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2.血虚风燥证: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不流水。舌红苔薄,脉细。

二、治疗方案

脚湿气病(足癣)的中医治疗以外治为主,以清热燥湿杀虫为治法,可选择具有上述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不同制剂进行外治。对全身证候明显者,医生评价后有必要时可配合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一)外治法

1.外洗或浸泡:复方香莲外洗液(丁香、藿香、黄连、百部、龙胆草);或苍肤洗剂(苍耳子、地肤子、百部、枯矾、蛇床子);或丁黄洗剂(黄柏,丁香,枯矾,茵陈蒿,黄精)水煎成药液至1000ml,浸泡患足30分钟,每天1次,连用3~4周为1个疗程。可用于各型脚湿气病(足癣)。

2.醋泡方:皂角、大枫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明矾放盆中,用食醋150Oml浸泡48小时,即可应用。每天晚睡前,将患部浸入药液中1~2小时(40℃左右,自感舒服为度)1O天为一疗程。

3.对于浸渍发白型足癣可用上述中药做成药散外扑,外扑患处每日1~2次。手足汗较多的患者尤为适用。不宜用于有糜烂及渗液的皮损。

4.对于浸渍糜烂者,可用上述中药做成油剂或消炎散(大黄、黄柏、黄连、乳香①银地土茯苓汤加减。金银花、生地、土茯苓、茵陈、鱼腥草、紫草、石膏、苦参、白鲜皮、薏仁、白花蛇舌草、甘草等。

②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20一30分钟,泡完后,让其自然干燥。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痊愈:显效:

有效:无效:/治疗前总积分%。

(二)评价方法

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改善情况。

症状与体征 0分 1分 2分 3分 皮损面积 无 皮损面≤2.5cm2 皮损面积皮损面积 瘙痒 无 轻(偶发,可不搔抓) 中(常发,略搔抓) 重(频发或持续,难忍) 红斑 皮损外观正常或留有色素沉着 cm2) 中(2.5~5cm2) 重(>5cm2) 丘疹 无 轻(≤2.5cm2) 中(2.5~5cm2) 重(>5cm2) 水疱 无 轻(≤2.5cm2) 中(2.5~5cm2) 重(>5cm2) 浸渍 无 轻(1个趾缝) 中(2个趾缝) 重(≥3个趾缝) 糜烂 无 轻(≤2.5cm2) 中(2.5~5cm2) 重(>5cm2) 渗出 无 轻(表面渗出) 中(渗出伴浆痂) 重(伴流滋) 鳞屑 无 轻(≤2.5cm2) 中(2.5~5cm2) 重(>5cm2) 角化 无 轻(≤2.5cm2) 中(2.5~5cm2) 重(>5cm2) 皲裂 无 轻(无疼痛或出血) 中(疼痛或出血) 重(伴疼痛、出血)

















爱爱医资源网精选万专业医学资源http://ziyuan.iiyi.com/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