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的第一个秘密——乱说记忆

 zhihui2016 2016-05-28


        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有时记住一个人、一句话,会记一辈子,这是在不经意中记住的,并不是刻意去背记的。这一点需要细微的去体会,才能体会出记忆的秘密。


         那么,我讲一个故事,看大家是否有一些启发。早年,我们上大学,有一个同学跑步,他在跑步的时候,脸部都快绷成麻花了。我们体育老师就骂他:“瞧你们那脸样,绷成这样了,还有精力跑快吗?”说得我们轰然大笑。我的意思是说: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能量分给了脸部,那脚下的力量就相对少了。


           所以专业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要做的每一步是放松,包括心理的放松,肌肉的放松,为的就是全力用在该用的地方。


          那么,记忆也是一个特点,在放松的时候容易记住,在紧张的时候就不易记住。这也就是我前面讲的道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话,我们在不经意的时候会记住一背子。


         所以,当我们刻意要求孩子背啊背啊的时候,他的神经是紧张的,这样反而影响了他的记忆的能量,我们只要求他放松的读,不刻意的记。


          修行,讲的是放下。南怀大师有一句话很经典:要把放下也放下。套用过来,即是:把背这个字放下,就更容易背住。


           孩子们的记忆能力不好,原因看是没有记忆的自信,这就是一个现象,越是自信,越容易记,越是不自信,越是记不住,越是怕记。


         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放松、放松、鼓励、再鼓励。而不是一味的说,别人都背下来了,你这么笨,怎么还记不住?信心失去了,就紧张了,就更难记了。所以,记忆的第一个秘密是放松。


          记忆,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期的记忆。我们上学时曾经背过好多诗,好多课文。当时背住了,老师那里过了关了,就OK了,但久之就忘了,短期记忆是骗人的。


           如何才能长期记忆,内化成张口就来的东西呢?用读的次数说话,而不是以能否记住来说话。比如有的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三字经背会了,是否还要读。我说:还要读,读的越久越好。因为那个时候,外界干扰少,容易制心一处,长期的记忆,要靠次数说话,而不是强记硬背。


          正如学开车一样,用公里数说话,不是说您拿了驾照,就会开车了。也不是说您可以上路了,您就是司机了。开车,说起来很简单,特别是自动档。没有一定的公里数,是不能算数的。


           或者用学游泳来比,虽然说是换气、划臂、瞪腿。但这三个动作对于专业动运员来说,要练数年,甚至是一生,用次数说话。


         如果是背会了就忘的背书,那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还不如老老实实下点功夫,多读。


         古人读书,讲一个词叫愚钝,读书要用愚钝之力,下愚钝之功。什么叫愚钝?不是愚蠢,而是老老实实,不欺人、不自欺。许多家长,老是说,孩子会背了,这其实是自欺,也欺人。老汉听了,就暗自发笑,这些所谓的会背了,过不了多久就会忘的,不会得意太久。


         其实我说的,与应试并不矛盾,我是过来人。说句老实话,高考,到最后还是能力的考试,就拿语文高考来说,光书本上那些东西,是满足不了高考的。高考中,明面上涉及到课文的东西,最多不超过三分,所以,现在小学生的应试,其实是害人的。换言之,不必太在意小学的成绩,而要更早的注重能力的培养。


          尽管现在强调了能力(写作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可能在考试中不得志,但到高考一定是有益的。我们小学的语文教育,其实是语文知识的教育,而不是语文能力的教育,语文知识只需记背,而语文能力需要训练。


           同理,初中的地理、历史,我们的教育也是知识的教育,而不是能力的教育。都是让孩子们在背啊、记啊。结果,记了半天,背了半天,考试照样还是不行。大家有兴趣,看看高考题,就知道了背记的东西只有几分,大多是综合能力的考试。所以该怎么做,都知道了吧?    


            有一句名言 送大家:一个人之所以有钱,并不是因为花得多,而是攒得多。一个人有学问,并不是读的书多,而是消化的多。看书囫囵吞枣,把图书馆搬到家,有什么用?而我们常常误以为,那些大手大脚的人是有钱人,错了。我们也常以为,读书多的人是有学问的人,错了,读书多,不消化,只是卖弄罢了。


            有一个现象,大家观察一下,吃的快的人,一定是吃的多的人,吃的慢的人,一定是吃的少的人,为什么吃的快,还吃的多?消化不良!


动动手指,关注我们


更多活动,欢迎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