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ESC心衰指南(3):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建议

 佳鸽 2016-05-28

2016年5月20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其中,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建议如下。


诊断检查建议


1. 建议所有急性呼吸困难和疑诊急性心衰患者测量血浆利钠肽水平(BNP、NT-proBNP或ProANF),以帮助区分急性心衰和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I类推荐,A级证据)


2. 建议所有入院的疑诊急性心衰患者,进行以下诊断检查:


a. 12导联心电图。(I类推荐,C级证据)


b. 胸部X光检查评估肺充血体征,并查明其他可能导致或加重患者症状的心脏或非心脏疾病。(I类推荐,C级证据)


c. 实验室检查:心肌肌钙蛋白、血液尿素氮(BUN)或尿素氮、肌酐、电解质(钠、钾)、血糖、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和TSH。(I类推荐,C级证据)


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衰患者,以及在48小时内,心脏结构和功能都不清楚或可能已经改变,建议立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I类推荐,C级证据)


急性心衰患者的管理建议:氧气疗法和通气支持


1. 建议经皮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I类推荐,C级证据)


2. 应考虑测量静脉血的血液酸碱度和二氧化碳张力(可能包括乳酸),特别是急性肺水肿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的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优选动脉血。(IIa类推荐,C级证据)


3. 急性心衰和SpO2<90%或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8.0 kPa)的患者,建议应用氧气疗法,以纠正低氧血症。(I类推荐,C级证据)


4. 呼吸窘迫(呼吸频率>25次/分,SpO2<90%)的患者,应考虑尽快无创正压通气(CPAP、BiPAP),以缓解呼吸窘迫和减少气管插管率。由于无创正压通气可降低血压,低血压患者应谨慎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应定期监测血压。(IIa类推荐,B级证据)


5.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导致低氧血症(PaO2<60 mmHg(8 kPa))、高碳酸血症(PaCO2 > 50 mmHg(6.65 kPa))和酸中毒(pH<7.35),建议插管。(I类推荐,C级证据)


急性心衰患者的管理建议:药物治疗


1. 对于所有入院时有液体潴留体征/症状的急性心衰患者,建议静脉用袢利尿剂以改善症状。建议在用药时定期监测症状、尿量、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I类推荐,C级证据)


2. 对于新发急性心衰或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若未接受口服利尿剂治疗,起始剂量应为呋塞米静脉20~40 mg(或等效药物);对于接受长期利尿剂治疗的患者,静脉用药的起始剂量应至少相当于口服剂量。(I类推荐,B级证据)


3. 利尿剂可静推或静滴给药,并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状况调整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I类推荐,B级证据)


4. 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时,可以考虑袢利尿剂与噻嗪类利尿剂或螺内酯合用。(IIb类推荐,C级证据)


5. 收缩压(SBP)> 90 mmHg(无低血压症状)的急性心衰患者,应考虑静脉滴注血管扩张剂缓解症状。静脉滴注血管扩张剂期间,应经常监测症状和血压。(IIa类推荐,B级证据)


6. 高血压急性心衰患者,应考虑静脉滴注血管扩张剂作为初步治疗,以改善症状、减少充血。(IIa类推荐,B级证据)


7. 低血压(SBP<90 mmHg)和/或有低灌注体征/症状的患者,可考虑短期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以增加心输出量、升高血压,改善外周灌注和维持终末器官功能。(IIb类推荐,C级证据)


8. 如果认为β受体阻滞剂是导致低血压与随后灌注不足的原因,可考虑静脉滴注左西孟旦或磷酸二酯酶(PDE)III抑制剂,以逆转β受体阻滞剂的效应。(IIb类推荐,C级证据)


9. 出于安全考量,不建议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除非患者有症状性低血压或低灌注。(III类推荐,A级证据)


10. 心源性休克患者,尽管用其他药物治疗,也可以考虑应用升压药(优选去甲肾上腺素),以增加血压和维持器官灌注。(IIb类推荐,B级证据)


11. 当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升压药时,建议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因为这些药物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左西孟旦和PDE III抑制剂用于低血压时也应监测。(I类推荐,C级证据)


12.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动脉内血压监测。(IIb类推荐,C级证据)


13. 建议尚未抗凝和无抗凝禁忌的患者进行血栓栓塞预防(如用低分子量肝素),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I类推荐,B级证据)


14. 房颤患者心室率的急性控制:


- 应考虑地高辛和/或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治疗(如果患者血压低,应谨慎使用β受体阻滞剂)。(IIa类推荐,C级证据)


- 可考虑胺碘酮。(IIb类推荐,B级证据)


15. 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考虑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以缓解呼吸困难和焦虑,但可能发生恶心和低通气。(IIb类推荐,B级证据)


急性心衰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建议


1. 利尿治疗失败的难治性充血患者,可考虑超滤治疗。(IIb类推荐,B级证据)


2. 难治性容量超负荷和急性肾损伤患者,应考虑肾脏替代治疗。(IIa类推荐,C级证据)


急性心衰患者基于证据的疾病修饰治疗建议


1. 对于慢性HFrEF恶化的患者,若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禁忌证,应尽一切努力继续提供基于证据的疾病修饰治疗。(I类推荐,C级证据)


2. 对于原发的HFrEF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应尽一切努力开始这些治疗。(I类推荐,C级证据)


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管理建议


1. 所有疑诊心源性休克患者均建议立即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I类推荐,C级证据)


2. 所有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迅速转诊至三级医疗中心。中心应具备:24/7心导管服务,可获得短期机械循环支持的专用重症监护室(ICU)/心脏重症室(CCU)。(I类推荐,C级证据)


3. 心源性休克合并ACS患者建议立即(入院2小时内)冠状动脉造影,以便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I类推荐,C级证据)


4. 建议连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I类推荐,C级证据)


5. 建议应用A-Line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I类推荐,C级证据)


6. 如果无明显的液体超负荷表现,建议补液疗法(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200ml /15~30 min)作为一线治疗。(I类推荐,C级证据)


7. 可考虑静脉注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以增加心输出量。(IIb类推荐,C级证据)


8. 如果存在持续低灌注,需要维持收缩压,可以考虑使用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IIb类推荐,B级证据)


9. 不建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常规用于心源性休克。(III类推荐,B级证据)


10. 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和神经功能状况,可考虑短期机械循环支持用于顽固性心源性休克。(IIb类推荐,C级证据)


急性心衰住院患者临床状况的监测建议


1. 建议标准的无创心率、心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监测。(I类推荐,C级证据)


2. 建议患者每日称重,并有准确的体液平衡记录。(I类推荐,C级证据)


3. 建议每日评估心衰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外周水肿、体重),以评估液体超负荷的修正情况。(I类推荐,C级证据)


4. 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拮抗剂启动时,建议频繁、经常每日监测肾功能(血尿素、肌酐)和电解质(钾、钠)。(I类推荐,C级证据)


5. 低血压患者或经过治疗仍存在症状的患者,应考虑A-Line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IIa类推荐,C级证据)


6. 经药物治疗后,仍存在难治性症状(特别是低血压和低灌注)的患者,可以考虑肺动脉导管。(IIb类推荐,C级证据)


难治性心衰患者的机械循环支持建议


1. 经药物和器械充分治疗的HFREF终末期患者,以及符合心脏移植条件的患者,应考虑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以改善症状、降低心衰住院和过早死亡风险(等待移植)。(IIa类推荐,C级证据)


2. 经药物和器械充分治疗的HFREF终末期患者,以及不符合心脏移植条件的患者,应考虑应用LVAD,以降低过早死亡风险。(IIa类推荐,B级证据)


心衰患者的运动、多学科管理和监测建议


1. 鼓励心衰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以改善功能能力和症状。(I类推荐,A级证据)


2. 鼓励稳定的HFrEF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以降低心衰住院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


3. 建议将心衰患者纳入多学科管理方案,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


4. 经充分治疗的稳定性心衰患者,可考虑转为基础护理长期随访,以监测治疗效果、疾病进展和患者的依从性。(IIb类推荐,B级证据)


5. 曾经因心衰住院的有症状心衰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无线、植入式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CardioMems)监测肺动脉压,以降低心衰再住院风险。(IIb类推荐,B级证据)


6. 有症状的HFrEF患者,可以考虑基于ICD(通过植入设备进行远程监测)的多参数监测,以改善临床结局。(IIb类推荐,B级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