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巴马广岛演说

 昵称33565716 2016-05-28


 为了深刻考虑那些发生在不远的过去的事情,我来到这里。曾有超过10万人的日本国民,数以千计的韩国、朝鲜人在这里殒命,我来到这里同时也是为了悼念亡者。他们的亡魂在与我们对话。从更深层次看,我们在探讨着,回顾过去我们到底是谁,而如今我们将如何走下去。


  战争不仅仅对于广岛是特殊的,使用石头和长矛等武器的暴力纷争自古以来就在发生。这不仅仅是为了狩猎,这些武器被我们人类用来自相残杀。无论是什么样的情节,什么样的历史中,一切文明都曾为了金钱、民族主义或是宗教原因发动过战争。



  帝国兴起,复归于衰落。人民成为奴隶,又被解放出来。这样那样的历史的转折点上,无辜的人们都遭受着苦痛。很多人死去。而死者的姓名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遗忘。世界大战在广岛、长崎以十分残酷的姿态终结了。


  文明创造出了美好的东西。但与此同时,战争也爆发了。“想要征服”的想法在非常单纯的部族中产生。总的来说,古老的(战争)模式由于新科技而更加扩大了。而在这里,制约没有起到作用。


  仅仅数年间,就有6千万人死去。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他们跟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他们被击中、被殴打,或者被迫逃离、挨饿,或者被拘押,或者被送到毒气室中而遇难。在全世界,有很多地方都在纪念这场战争(二战)。纪念碑展示着各种各样的英雄事迹。空无一人的收容所正在讲述那些故事。


  我们不得不面临人类的矛盾。我们思考,想象,创造语言和工具。我们的能力展示了我们与大自然的区别,然而这种能力本身也孕育出了巨大的破坏力。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我们伟大的宗教教会我们爱和仁慈,这绝不能成为杀戮的理由。国家兴盛起来,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牺牲,而这逐渐被当作压迫人类的理由。


  因为科学,我们有了各种形式的交流,能够在天空飞翔,能够治病,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宇宙。但是,这样的科学有时候也成了非常有效的杀人工具。


  但是,现代社会教给我们真理。广岛则传达了这个真理。所以,我此时此刻站在了这里。


  我们站在广岛的中央,我们思绪万千。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原子弹掉下的那一刻,回想起孩子们的痛苦。孩子们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他们痛苦的叫声回响在耳边。我们铭记那些遇害的无辜民众和因这场残酷战争造成的杀戮。我们缅怀那些在战争中的遇难者。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历史。



  我们究竟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为了避免同样的苦难再次发生,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们不得不这样扪心自问。终有一天原子弹受害者的声音将消逝。但1945年8月6日的苦难绝不会消散。我们必须与记忆淡去而带来的自满进行斗争。


  这是我们道德的想象力书写下的文字,并将成为鞭策我们改变的力量。自从那命运的一天以来,我们做出了能够带来希望的选择。美利坚合众国和日本不仅结成了同盟,而且孕育着友谊。这是战争真正为我们带来的东西。


  欧洲由于商业、民主主义的原因结成了联合体。国家和国民都在寻求开放,并且制定了各种各样避免战争的制度、条约。由于制度的制约,采取保守政策,最终将自己引向了废止核武器的道路。



  尽管如此,国家间攻击性的行动、恐怖主义、腐败、凶残性、压迫……这些事情表明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没有尽头。也许我们不能使人类作恶这件事得到灭绝。而且,所谓同盟就是我们为保护自己不得不持有的工具。像拥有核武器的我们这些国家,我们必须保持勇气。我们必须从这样的恐怖逻辑中摆脱出来。


  在我活着的时候,这个目的也许不能达成。但是我们想要追求那种可能性。我们应该减少带来这样破坏的核武器,不能把这种死亡工具交给狂热的人。


  但是,仅仅那样并不足够。即便世界史原始的生活状态,原始的工具,仍然会有带来破坏的东西。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内心,有必要改变对战争的思考方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纷争非常必要。我们必须努力终结战争。缔结和平协议很重要,不应该进行暴力的竞争。我们必须构建,而不是破坏。



  我们有必要重新确认大家同为人类一员。正是这种羁绊使人类成为了独特的存在。我们人类会在过去犯错,但也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我们能够告诉我们的孩子,还有其他的可行之路。互相理解的人类能够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建立一个不能接受野蛮行为的世界。


  这是原子弹受害者们的话语。美国的牺牲也好,日本的牺牲也罢,都有着相同的意义。美国的话语以简单的词句开始。所有人类都是平等的,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利。


  然而,实现这个理想无论对美国,还是美国人民都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重要的是这归根结底是真实的。而且这也是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理想,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需要的东西。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当中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必须传承的故事。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来到广岛。当我们想到自己爱着的人,想到孩子们早上起来的笑脸、坐在餐桌对面爱人的温柔身影、父母温柔的拥抱,就能够想到这样美好的瞬间也曾在71年前这片土地上发生过。那些遇难的人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我想大部分人都能够理解。


  时至今日,我们不盼望战争,我们想利用科学使人类进步。在思考选择国家的领导人的时候,这样简单的智慧从广岛便能得到。


  世界因广岛而完全改变。现如今,广岛的孩子们过着和平的生活。这是多么的珍贵啊!这样的生活有我们要坚守的价值。那就是有必要把它(和平的生活)扩展向全部的孩子。这样的未来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未来。未来的广岛和长崎,将不是核爆地,而会因是我们的道义觉醒地被人熟知。


【延伸阅读】日寇拒不投降?美国2颗原子弹伺候!




  提起“小男孩”和“胖子”,大家很快就会联想到为二战划上“终止符”的那2枚原子弹和“曼哈顿工程”。实际上,美国能顺利完成“曼哈顿工程”的背后,还少不了英国的支持,本图集将为您详解有关二战核轰炸的故事。图为首颗核弹的试爆地点——三位一体核试验场。
    


    一切还要从爱因斯坦说起。1939年8月,美英法等国科学家和一些从纳粹德国逃出来的著名科学家在美国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提出了在爱因斯坦原子物理基础上,用铀裂变的方式制造原子弹的构想。1939年,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抢在德国之前研发原子弹。图为1940年10月1日,爱因斯坦(图左)取得美国公民证明。
    


    除爱因斯坦外,英国是最早展开核武器研发的国家之一,1939年3月,英国科学家已开始研究铀原子裂变。英国政府于1940年6月成立了由物理学家乔治-汤姆森爵士领导的“莫德”委员会( MAUD,“铀引爆军事应用”缩写),负责核研发。同年8月,丘吉尔首相正式启动了代号“管合金”的英国原子弹工程。
    


    意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后,罗斯福于1941年6月签署8807号总统令,成立“科学研究和开发办公室”(OSRD),其下辖的S1铀委员会后来制订了著名的曼哈顿工程。图为参与工程的美国及加拿大境内的关键设施分布图,左小图为曼哈顿工程非官方标志,右小图为官方标志。
    


    1940年秋,丘吉尔先在英美两国核研发领域建立联系,他派英国科学代表团前往美国,交流科学情报。结果发现美国正在开展和英国一样的核研究,但进度要远远落后。经过多轮协商后,1943年8月19日,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加拿大签定了《魁北克协定》,正式确定两国开展核技术研究。
    


    1944年9月,丘吉尔与罗斯福在伦敦海德公园会谈后,又签署了《海德公园备忘录》,确定两国开展更全面的核技术合作,进一步加速了曼哈顿工程的研发进程。 图为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海德公园会晤。
    


    在投入了近15万人和约248亿美元后,美国终于在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代号“三位一体”(Trinity),这个名称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提出的。 图为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试爆前的“三位一体”核装置,图中的核装置还处于部分组装完成状态。
    


    图为1945年7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核装置“三位一体”试爆0.016秒后,产生的巨大火球,当量与现代核武器相比十分有限,仅相当于2万吨TNT(三硝基甲苯烈性炸药)。小图为“原子弹之父”—罗伯特 奥本海默。
    


    图为1945年7月16日核爆26小时后,美军机拍摄的试验场航拍图,除了位于图中央的“三位一体”弹坑外,位于右下的小弹坑是之前5月7日进行的100吨TNT小当量核爆试验留下的。小图为试验场位置示意图。
    


    图为今日拍摄的在当年“三位一体”试爆点留下的历史纪念方尖碑。
    


    由于“三位一体”试爆时,纳粹德国已投降,为了避免盟军直接登陆日本本土可能产生的巨大伤亡,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图为美军B-29轰炸机进行两次核轰炸的航线示意图。
    


   鉴于当时原子弹的重量和轰炸航程,只有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的性能能够胜任这一任务。图为B-29性能示意图。
    


    图为采用枪式起爆方式的第一枚投入实战的原子弹,绰号“小男孩”,弹长3米,弹径0.7米,重4.4吨,内装有64公斤铀-235,当量仅为1.5万吨TNT,小图为枪式起爆原理(由于起爆时,铀的分布面积大,很多铀原子还没反应就被中心的高温高热弹开了,实际效率很低)示意图。
    


    图为1945年8月6日,“艾诺拉-盖伊”号(以蒂贝茨母亲的名字命名,单机编号82)B-29搭载“小男孩”原子弹从提尼安岛起飞,飞向广岛。小图为保罗-蒂贝茨机组在艾诺拉盖伊号前留影。
    


    图为1945年8月6日,美军B-29轰炸机投弹前的瞄准器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密集的建筑物,“艾诺拉-盖伊”号在广岛上空9000米投下了“小男孩”。
    


    日本当地时间8月6日早上8点15分,“小男孩”在广岛上空550米起爆,只有约1公斤铀-235进行了核裂变,6.6万人直接死于此次核爆,另有6.9万人受伤。 图为1945年8月6日,由“艾诺拉 盖伊”号机组拍摄的在广岛上空升起的核蘑菇云。
    


    图为1945年8月6日,广岛原爆后,美军侦察机拍摄的广岛市航拍图,圆心为原爆点,可见大部分建筑物已被夷为平地。
    


    图为广岛原爆后的航拍图,图中的穹顶建筑是广岛市的标志建筑,广岛产业奖励馆。
    


    图为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后,美国报纸对这一事件的报道。
    


    图为1945年9月1日,广岛航拍图。
    


    图为1946年1月的广岛航拍图,近处仍能看到大片被烧毁的植被。
    


    图为第二枚原子弹,绰号“胖子”,弹长3.3米,弹径1.5米,重4.6吨,内装有6.2千克钚,后被投放到长崎,是一枚采用内爆式起爆原理的钚弹,当量为2.1万吨TNT。
    


    内爆式起爆原理是将处于低临界的球形钚,放置在空心的球状炸药内。周围接上32枚同时起爆的雷管。雷管接通起爆后,产生强大的内推压力,挤压球形钚。当钚的密度增加至超临界状况,引发核裂变。内爆式原子弹爆炸效率高,可以用钚可作为装料。图为内爆式原子弹起爆原理。
    


    图为B-29装载“胖子”原子弹资料图。
    


    1945年8月9日,“博克之车”号(单机编号77)由查尔斯·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驾驶,从提尼安岛起飞后,原计划轰炸小仓,后因目标上空能见度较差,改为长崎。图为艺术家绘制的B-29投掷“胖子”瞬间,小图为“博克之车”号机组在座机前合影。
    


    日本当地时间8月9日上午11点02分,“博克之车”号在长崎上空9100米投下“胖子”,后者在离地500米起爆,约3.5万人直接死于此次原爆,另有6万人受伤。图为1945年8月9日,长崎上空升起的蘑菇云。
    


    “胖子”的实际威力要强于“小男孩”,但由于长崎地势多山,造成的损害比地形平坦的广岛要低。图为1945年8月9日,美军轰炸机在长崎原爆前后拍摄的对比图,上图为轰炸前,下图为之后。
    


    图中的箭头标志所指的地方,是原子弹在长崎的原爆点。
    


    图为1945年9月13日拍摄的长崎市浦上天主教堂的断壁残垣。
    


    图为1945年10月拍摄的长崎瓦砾废墟中的鸟居遗址。
    


    参加过这两次核轰炸的B-29均被保存下来,图为现保存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艾诺拉-盖伊号。
    


    图为目前保存在俄亥俄州代顿的美国空军博物馆中的“博克之车”号机头涂鸦特写,小图为“胖子”核弹复制品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纳粹德国的核武器项目实际起步也很早,于1939年二战前就开始了相关研究,战争爆发后,由于资金紧张,研发进度受到一定影响,但导致项目终止的根本原因是其位于挪威维莫克的重水工厂被英军炸毁。图为维莫克重水工厂,摄于1935年。
    


    英军在获悉德军的核计划之后,曾两次派遣特种部队突袭重水工厂,第一次以失败告终,第二次突袭发生在1943年2月16日,11名特战队员成功潜入工厂内部,成功炸毁工厂。这一事迹后来还于1965年拍成了电影,图为电影《铁勒马十一壮士》海报。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1943年,苏联内务部情报人员得到了英国“莫德委员会”的报告,随即也开始了发展、制造原子弹的项目,由核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图负责,后于1949年8月29日,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代号“铁克瓦”(意为南瓜),使其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令西方大为震惊。
    



我只讲事实,见仁见智,各位自己评价!


放松身体休息一下


每期一部经典视频:《揭秘档案》“张国荣”死亡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