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为关羽建立的显烈祠——玉泉山关庙

 东方竹马 2016-05-29

关羽遇害两年后,刘备亲率成都蜀军,顺长江三峡而下,为桃园兄弟关羽复仇,并在玉泉山祭祀关羽,建起了显烈祠。玉泉山人感其德,依显烈祠建庙,四时祭祀。后人题一联于玉泉山关庙: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玉泉山显烈祠位于玉泉寺北侧显烈山下珍珠泉左侧。俗称小关庙。始建于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庙屡圯屡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玉泉寺志》中尚存小关庙图。

1960年被拆毁。1996年重建小关庙正殿。2007年扩建,由山门、照壁、三义殿、三宝殿及数间僧寮组成。


今珍珠泉左侧立有明万历年间当阳县令所镌刻的“汉云长显圣处”石望表,望表西有清代湖广总督阮元书“最先显圣之地”石碑一通,旁边还有一块关公磨刀石。

传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遇害后,玉泉寺普静禅师即传出“玉泉山关公显圣”,称关公“稽首皈依”。隋开皇十二年(592年),高僧智顗禅师在玉泉山下建道场,造像供奉关羽。


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陈文帝敕修显圣祠,将其移至玉泉山对面显烈山山腰。据说显烈祠规模较大,沿中轴线上分别建有山门、大殿、三义殿等,两侧建有僧房。据清光绪十一年《玉泉寺志》载:南朝天嘉三年(562年),“陈文帝敕修显烈祠”。

这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大理寺评事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君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一文得到佐证(见清嘉庆十九年《全唐文》),云:“(玉泉)寺西三百步,有蜀将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清同治五年(1866年)《当阳县志》(王柏心总纂)收入该文时改称为《重修玉泉关庙碑记》。


根据文中记述,玉泉寺附近原有关公遗庙,当时已经破败,于是荆南节度使兼江陵尹裴均(曾任宰相)命令当阳令张愤加以修复。

但唐末范摅《云谿友议.玉泉祠》却别有说道,称关庙为关三郎庙,云:“玉泉祠,天下谓四绝之境。或言此祠鬼兴土木之功而树,祠曰“三郎神”。”,不过,清光绪十一年《玉泉寺志》载: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玉泉寺僧承皓重建关三郎庙(即后世所谓“小关庙”),张商英(曾任丞相)受承皓之托撰《元祐初建三郎庙记》以记其事。

据元代胡琦编的《关王事》卷三载:庙名显烈,在当阳县西二十五里,玉泉景德禅寺之西北隅,循庙面东又有庙曰昭贶,即侯之子平也,俗呼为三郎庙。显然,三郎庙与显烈庙并存。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宋真宗派官员专程到玉泉寺祭祀关公,是见于史籍最早的官祀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湖广总督蔡毓荣还亲笔撰写了《重建湖北当阳县显烈祠记》。

今玉泉山关庙由山门、“天下第一关庙”照壁、关公事迹浮雕、三义殿、三宝殿组成。有趣的是,三义殿的桃园三兄弟,是关羽居中,刘备、张飞分居左右,显然与别处不同。



“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仅日本和马来西亚就有关帝庙1000多座。这种海内外对关公的广泛崇拜,体现出关公文化的博大包容。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从现在起,我们开始寻找海内外最美关帝庙,让关公文化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纽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