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字为什么多了一个点

 冰欣书屋 2016-05-29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很多中小学生来说,是个大难题。因为文言文中会出现很多完全陌生的古汉字或繁体字。同时,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构造、演变发展,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近日,小编收到一篇《“升”字为什么多了一个点》的学员来稿,作者是东学堂语文小升初文言文短期班的一位六年级的小朋友。文中对汉字“升”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这种考究学问的态度难能可贵。为了鼓励其他学员培养随时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的意识,东学堂语文转载此篇文章作表率。 


  东学堂语文《小升初文言文》课本上,“升”字右下多了一个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从汉字的演变以及书法艺术的凸显两方面来追根溯源:


  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各个历史时期,掌权者和文人学士对待汉字的认识和态度往往不同。因此,汉字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


  古文字的“升”字是在勺里加了一个或几个表示黍粒或酒滴的短横。我们看甲骨文的“升”,就是左右各有一个点儿。


  再来看今文字中的“升”:



  你发现了么?甲骨文中“升”字左边的点逐渐演变成一小撇,而右边的点时有时无。两千多年来,这“升”字一直有的带点,有的不带点。到清朝雍正皇帝写的“升”字,右下还是带个点的。



  再来看我们今天所用的“升”:对照《新华字典》中“升”字的解释,括号中带一个*号的为《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10月通过草案,1956年2月起全国实施)中的异体字。由此得出结论,早在60年前,文字整理工作者淘汰异体字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右下带点的那个“升”了。


  所以,不排除“升”字由甲骨文一路演变而来,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体字,右侧的那一点被逐渐淘汰的可能性。当然,那一点也很有可能是书法艺术中求美变形的结果:


  汉字本身便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且是一种独特的记录文化的工具。在诸多文化现象中,与汉字结合得最密切的,莫过于书法了。书圣王羲之曾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书者在求美的过程中,往往情不自禁、有意无意地凸现审美意识,对汉字笔画进行变形、增删、改换、移位等,这就创制了无数新的符号。而由于书者多是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后人对他们的成果的尊崇、模仿,因而使这些新制的符号逐步被收入了字典辞书,也即人们所谓的异体字。


  总之,从以上资料看来,“升”字右下角的一点儿有可能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也有可能是写这个字的人纯粹为了求美加上的这一点。东学堂语文教材上的“升”,应该就是为了复古,配合它讲课的内容(文言文)。包括其中“文言文”的“文”字写成了“攵”字,也是同样的道理。尽管如此,文字规范很重要,不管文人墨客怎么用,我们与其复古或追求审美,不如先把字写标准。因为那才是最基本的呀。

 


参考文献:

[1]吕永进著.汉字规范形音义[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李宇明主编.汉字规范[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李乐毅著.汉字演变五百例 修订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 新华字典(第10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

 

致谢:

谢谢叶涛叔叔从书法字典、异体字方面给予我提示!

谢谢李争艳阿姨从甲骨文的角度启发我思考!

更谢谢赵占坤老师的激情教学、耐心解说……


作者:东学堂语文们小升初文言文短期班学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