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默克甲状腺救命药缺货半年 原因仍是“未解之谜”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16-05-29

  健康时报采访史立臣

  一款甲减患者每日且长期必服的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缺货现象长达半年。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无论企业、药店,还是监管部门,均表示不清楚药品紧缺的原因。

  

  因为救命药紧缺,许多患者开始担忧甚至囤药,部分有货的药店也出现价格暴涨的现象。而关于部分常用药短缺,不仅优甲乐一种,近年来,药品断供时有发生。

  临床常用药告急

  近日,一位做过甲状腺切除手术的许女士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在家附近许多药店和社区医院都买不到优甲乐,药店的人说,这个药早就断货了。”

  “目前来看,有多少人在服用优甲乐,确切的人数很难说清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教授李静表示。

  不过,她提供了一组数据:2010年《中国十城市甲状腺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减患病率为6.5%,其中约有1/5~1/4是临床甲减,另一部分是亚临床甲减。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8.6%,其中5%~15%可能是甲状腺癌。除此之外,妊娠妇女中,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是1%,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是4.5%~6%。

  另据《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甲状腺肿瘤已占收治恶性肿瘤的10%~15%,居头颈类肿瘤首位,是发病率增高最快的实体癌。

  李静教授估计,全国不超过5%的人会用到左甲状腺素钠片。放在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上,这个比例一点都不小。

  记者了解到,左甲状腺素钠片是一种化学药品,此前有不只一家药厂拿到过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生产批号。但因默克优甲乐进入市场时间最早,且为原研药,长期占据着绝大部分中国市场。

  如今,优甲乐长达半年的紧缺,备受业界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优甲乐在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广东等全国多个省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药现象。而在健客网等几家网上药店,优甲乐同样显示为“缺货”。

  部分药店现涨价

  根据患者和医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分别于4月、5月、6月在北京、河南两地的数十家药店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大部分药店优甲乐缺货,只有少数药店有货,有的店“已经没剩几盒了”,有的店价格明显“飙升”。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附近一家药店工作人员表示:“断货好几个月了,之前来过一次,被一抢而空。”昌平区某大药房店员则称:“前段时间来过一次,还限量。就让进三盒,多了不让进。”大兴区某药品超市销售人员说:“听说有的药店有,但一盒要卖60多块了。”

  缺药原因扑朔迷离

  优甲乐的紧缺,给患者带来的是各种担忧和猜测。而溯其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2016年1月11日,默克在给中国患者的邮件中表示:“由于中国患者使用量逐年增加,为该药品的进口物流带来了压力。近期在中国一些城市出现供应紧张情况,主要是由于进口药品经销商的特殊性,货物经由工厂到达终端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同时默克表示“会逐步增加德国工厂产能,加快货物运输流程”。

  从这份官方回应中看,默克把优甲乐缺货问题主要归结为需求量迅速增加和进口药品的运输问题。然而,自这份回应至今4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优甲乐在一些地方的医院和药店仍然稀缺。

  近日,医药网一篇文章分析指出:“对于销售近20年的产品来说,把断货的原因归结于对患者人群上升的判断失误,以及产品进口流程繁复的话,显然并不能让人信服。”

  随后,记者分别以消费者身份向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与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询问,两个监管部门均表示:“没有关注到优甲乐短缺的现象。”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称,工信部是管药品生产环节,而且主要是国产药品。因为优甲乐并没有停产,所以也不清楚。

  更为蹊跷的是,有媒体注意到,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曾挂出一则通知,表示了解到优甲乐在国内缺货的情况,正在积极推进进口药的入关审批进程。但没多久这则通知就在该官网上被撤下。

  优甲乐为什么缺货,原因至今扑朔迷离。

  供药需政策护航

  对于优甲乐紧缺问题,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经验,药品短缺的原因无外乎价格、渠道、原料和医保几个问题。

  在价格方面,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缺药断药情况通常有两种,一是价格太低企业不生产了,二是企业囤货准备涨价。但自从国家放开药品限价之后,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则更低。然而优甲乐究竟属于哪一种,可能只有企业自己最清楚。

  不过,近年一些药品缺货、断供的情况其实常常发生。除了个别价格高昂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受进口等因素影响外,一些廉价常用药、甚至是没有替代品的“救命药”经常缺货、断供。

  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邵凤民教授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更具体的相关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保障救命药的生产和供应。比如,建立国家救命药物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某种救命药有断货苗头,及时启动紧急生产等应急措施,避免药物短缺甚至断供后才来补救。另外,尽快建立救命药目录,生产救命药的厂家如果要改变生产流程、工艺等导致药物暂时性短缺,需要保证原有药物供应,逐步替换等。

  史立臣,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

  MBA,医药战略管理专家,医药营销专家,美国格理集团医药专家团成员,

  现为多家大型药企发展顾问、营销顾问。

  著有《新医改下的医药营销与团队管理》、《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接受过包括凤凰卫视在内1000多次报刊和电视媒体采访,为药企和投资机构提供过100多次专业医药管理和投资培训。

  联系:slcfw@sina.com,微信slcfws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