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坏人”之不可能

 老鄧子 2016-05-29

前段时间和太后(我妈)去博物馆看了场珠宝展。那些精致玩意儿引来游客们阵阵惊呼、啧啧称奇,但我却觉得它们一个个身份诡异,让人不寒而栗。


这些堪称世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被工匠绞尽脑汁、精雕细琢才得以问世,创作灵感来源于华丽的西方或神秘的东方......blah blah blah......yeah! so what?在我看来,这些东西不就是f*cking化妆盒、烟灰缸、零钱包吗?或许只是为名媛贵族、女王公主用着能凸显身份(装逼),多镶上些五颜六色的稀奇石头罢了。几十年前的工匠在制作它们时,也许只是闭门苦思如何做出一个化妆盒、烟灰缸、零钱包而已,可能并没有高瞻远瞩到认为手中的活计若干年后会成为艺术品......说到底,它们的本质和功能,与夜市地摊上讨价还价十块钱买俩、被唤作生活用品的化妆盒、烟灰缸、零钱包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让我感到疑惑的是,珠宝展上这些物件,该被叫做“好的日用品”(普通物件被镶上宝石必须一等一的好)?还是“坏的艺术品”(价值不菲的化妆盒、烟灰缸、裁纸刀如今只能看不能用......)?这复杂繁琐的鉴定流程和理论基础,和分辨好人坏人一样令人费解。



电影《闯入者》同样让人感到疑惑,看过此片,感觉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退步到和500度近视不戴眼镜一样,十米以外男女不分,二十米以外人畜不辨......彻彻底底搞不清影片里的老太太到底算好人还是坏人?


几十年前的文革,老太太是红卫兵,成天积极斗这斗那,为了争取能从贵州三线工厂调回家乡北京的唯一机会,写信举报同乡老赵,致使老赵一气之下得中风,几十年后郁郁而终,一家祖祖辈辈也一辈子没能走出大山。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老太太是坏人......


几十年后的今天,老太太成天琢磨给孙子烧狮子头,和大儿媳吵吵闹闹,和小儿子格格不入,对着老伴遗照自言自语。她的形象普通得丢人群里瞬间就找不到,唠叨而无害。甚至在面对前来寻仇未果又背着命案的老赵孙子即将被警察逮捕时,也拼老命蹒跚跑去老赵家通风报信,苦苦相劝老赵孙子赶紧逃跑。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老太太是好人......


老太太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你说呢?


一直以来,故事是否叙述完整是我评价一部电影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不过现在这个标准有所动摇。取而代之的评判标准,是电影里的“人味儿”,善良、忠诚、热情的人味儿,亦或阴暗、古怪、贪婪的人味儿,简单来说便是好的与坏的人性。而更优质、更值得思考的电影,则一定是剧情里有人性的激烈反转,好的变成坏的,亦或坏的变成好的(甄嬛传、TVB太过抓马,除外.....)。


其实,这类人性反转的电影还有很多。



200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颁给擅长自我反省德国人出品的《他人的生活》。80年代政治高压下的东柏林,严肃刻板的秘密警察负责监听剧作家的私人生活,却被别人家长里短的琐事感动,最后成功帮助剧作家和家人逃离东德。要用辨别人性的角度去看,你说这个秘密警察是好人还是坏人?



再举个例子,英国电影《蛮童之歌》,男孩小时候残忍杀死一个小女生,社会救助机构想尽千方百计帮他改名换姓,助他重返社会开始新生活,在目睹的一场车祸后男孩成功挽救了另一个小女生的生命而获得赞许,但当周遭的同事朋友知道他曾是杀人犯后,却一心悬赏想把他送回监狱。同样要用辨别人性的角度去看,你说这个男孩是好人还是坏人?


悄悄告诉你,前面提到的“好的日用品”、“坏的艺术品”,换过来“坏的日用品”、“好的艺术品”用到化妆盒、烟灰缸、零钱包身上也同样在理儿!这和好人、坏人的概念一样让人着迷。


《闯入者》的故事是,活在什么样的年代,被什么样的思想所控制,就能做出相应什么样的事。而人,不分好坏。


《他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好人一如既往是好人,只是被现实被逼无奈罢了,如果机会允许,他毫不犹豫会继续成为好人。



《蛮童之歌》则更需要去反省,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还是“江山难改本性难易”,世界那么大却原谅不了别人,是别人的错,还是我们自己的错?


有时候,好人坏人再怎么较真也分不清,何不“雾里看花”,花最美。



本文版权归属牛犇犇-牛瓣儿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