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

 罗维刚 2016-05-29
  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运动养身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静坐养神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若因言语不当而与人引起争执,就不好了。
  五、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读书养智
  六、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诗词书画养性
  七、劳作养德:人切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在劳作中得到锻炼,又能愉悦心情,发挥余热,从而赢得社会的敬重和家庭成员的爱戴,促进家庭的和谐。
  八、诚朴养品:“诚实”、“朴素”和“检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现代的人也应该重视品德修养,并以此影响和教育子孙后代,教育他们树立爱国情怀,并懂得尊重农民的劳动,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九、宽厚养福:“宽”就是宽容,“有容乃大,能容则人和,人和生百福”。在不触犯原则的小事上,宽以待人,忍让为贵,吃亏是福,更不要议论别人的长短……则福乐无边,福寿绵长,终生受益。
  宽厚养福
  十、仁慈养寿:仁慈之心即是善良之心。道教要求信徒(不论是在庙道人,还是俗家弟子)都是“与人为善”,“心中常存善念”。每做一件善事,心中必能感到无比愉悦,久而久之,可少生疾病,更能寿享天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