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那些事儿】“有偿劳动”是否真的激励了孩子?

 媒体大搜索 2016-05-29


本期专家:刘乾跃

职业:教育工作者

履历:自贡一中教师

擅长领域:知道家长如何为孩子更“专业服务”

个人语录:家庭左右孩子一生的命运,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自己整理房间,奖励10元钱;自己洗衣服,一次10元钱;依靠劳动挣钱换玩具……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少家长依靠“有偿劳动”来激励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换取自己想要的物品。这样的方式究竟对不对?本期刘乾跃老师就和各位家长聊一聊。


案例:儿子用“有偿劳动”换取玩具


  刘乾跃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家长说,儿子在晚上睡觉前和她聊天,想用劳动来换两个玩具。儿子打比方说:“我给你洗脚,你给我5元,拖地给10元、给你盛饭3元……行吗?”这位家长在惊讶儿子提出的要求时,也给儿子提出了要求:“那行,如果你拖完地我检查一处没弄干净就罚3元。”没想到,儿子想了一下说:“要不这样,你先给我买了玩具,我再做家务来抵钱。”这位家长不同意,但是儿子却一再央求,并表示自己很喜欢那两件玩具。这位家长觉得这样的交换方式不行,耐心地告诉儿子等考完试再谈这件事!


  之后,这位家长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她担心儿子会不会每天想着这两个玩具而影响学习呢?但自己又不希望养成孩子想要什么就能立刻得到满足的习惯。同时,孩子提出的用“有偿劳动”的方式去换取究竟妥不妥?她担心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思维,以后的一切都用金钱去衡量。


建议:首先界定需求是否合理


  刘乾跃表示,在生活中,每位家长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是家长主动向孩子提出“有偿劳动”,有的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究竟“有偿劳动”好不好?刘乾跃认为,首先还是要肯定孩子的市场经济意识,毕竟他开始有了金钱的概念。但家长的难题在于对“有偿劳动”的界定需求不清楚。即什么是合理的需求?什么是不合理的需求?哪些不合理的需求是孩子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合理的?哪些不合理的需求是孩子即便通过了努力,也不能满足的?如果这个界定没弄明白,会把孩子搞得糟糕的。


  如果“有偿劳动”是孩子提出的,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其次要帮助孩子学会界定需求。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买玩具是孩子合理的需求。当孩子想买玩具,自己提出办法并且是通过劳动来换取,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的热情和善良,即便发现了其中问题,也要在实施中去纠正。如果在与孩子讨价还价后,却拿不出好的办法,最后草草结束谈话,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对他不负责任,敷衍自己,说不定会让事情更糟糕。


解决:是否“有偿劳动”关键在沟通


  面对“有偿劳动”的问题,刘乾跃指出,孩子合理需求,不要任何条件,父母应该主动满足孩子,但面对孩子不合理的需求怎么与其沟通呢?这里提供几个技巧。


  第一,告诉孩子,他的需求有四种种情况:1、合理需求;2、不合理需求;3、有的不合理需求可以通过他的努力后满足;4、有的不合理需求,即便他通过努力了,也不能满足。


  第二,合理的要求就直接满足孩子,如果他提出的需求家长认为不合理,那么,我们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界定需求是否合理。界定好是不合理的需求后,家长要与孩子商量解决方案,与家长达成共识后再执行。久而久之,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就慢慢会知道什么合理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什么不合理的需求不能满足,他就会减少不合理需求。


  第三,解决方案不能是学习方面的,尤其杜绝拿分数说话。即,和孩子说当他达到某个分数就满足他的需求。这意味着孩子可能丢失各个方面的习惯养成,还会制造作弊的问题,因为,孩子可能会为了分数不择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