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那些事儿】加点新词古语等 让文章出彩有新意

 媒体大搜索 2016-05-29

        本期嘉宾  陈剑

        职业:教育工作者

        履历: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红旗小学幸福文学社社长,在《自贡日报》、《自贡晚报》、《蜀南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400篇,在《少年时代》、《教育周报》、《趣味作文》等少儿报刊发表校园故事、学习辅导类作品200余篇,辅导学生发表作文800余篇,主编、参编教辅类图书19本。

擅长领域:写作

        作文教学理念:成功是成功之母!


  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观念也在随之改变,这些会使我们的语言中产生一些新的词语、词组。但是不是有了这些新词、词组,我们的古语就“黯然失色”了?怎样合理地将这些新词语、词组以及古语等,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本期,陈剑老师就这个问题和大家谈谈他的方法。

新词运用凸显时代感

  陈剑老师认为,现在,有些同学写的作文,让人看过之后并不能很明显看出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从而“隐身”在了时代中。


  现在的新词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野猪儿”、“女汉子”、“女神——经”等。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新词,如果我们放在作文里合理运用的话,能给人新鲜感以及时代感。陈剑老师说,如《自贡晚报·小螺号周刊》上有些同学写的作文,能正确使用新词,很能给人新鲜感,从而展现了作者生活的时代,比如今年3月14日的《自贡晚报·小螺号周刊》中,我们就能找出 “女汉子”、“触摸屏”等有时代标志的事物。


  要注意的是,“新词”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新词的运用也分场合,不是所有的新词都适合用在作文中。用得不当,会影响阅读,如果大量堆积“新词”,也容易让人有一种文化底蕴不够的印象。

古语用得当更显文化底蕴

  不是有了新词、词组,古语、古诗就黯然失色,甚至不用了。陈剑老师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古语、古诗能体现文化底蕴,运用得好,能让一篇文章更有神韵。而最简单易掌握的古语运用,就是在作文中使用古诗词,使文章诗意盎然。


  但要注意的是,运用古语名句其目的是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使句子更生动,描写物体更形象,所以在应用时要自然流露,根据所选的物体来选择相应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抒情。还有一些诗句是说明一些道理的,可以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此外,古语诗句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用时也要注意“用量”不能太多。


  另外,有些同学学着古装剧,即使是写自己的一家人,也在作文中用上“朕、本宫、皇阿玛、皇额娘、圣旨”等词语,甚至写某人发脾气都说是“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确实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冷知识可让作文增色

  除了以上这些,陈剑老师认为,同学们在作文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冷知识,可以让读者长见识,并且“崇拜”你见多识广。比如当写到有同学打喷嚏,可以假装问他打喷嚏是闭着眼还是睁着眼?有没有睁着眼打喷嚏的经历?再比如,吃西瓜的时候,可以提到方形的西瓜……这些都能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