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习生两年吸粉近百万,只因接到一个电话

 不倒翁的哀伤 2016-05-29

周二在静安寺旁的湾里书香见了位朋友,她做了一个情感类自媒体公号,所以席间我们的话题一直围绕着内容和技巧上展开。


在“道”和“术”之间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


这一期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可以说在这方面做到了一个很好的融合。


大学毕业的时候她无所事事间接到了一个电话,然后意外的进入了一家报社做新媒体。起初她以为自己是百里挑一,最后发现录取她的原因是因为,在所有接到电话的人里面,只有她乐呵呵的接受了这份工作。


那个时候新媒体并不被人看好,而她也不是因为多么有眼光,只是抱着一份找工作的心态,意外的进入了这个行业。


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从一份意外开始的,刻意的开始往往收场都不太好。我们把时间回到最初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出名的大号,他们的故事都是以随兴而起的。


当然这个“随兴”的背后,是很多年的专业积累出来的


比如我们今天讲的这位妹子,她以实习生的身份进了21系下的某报社,然后看身边的朋友都开了公众号,于是自己也开了一个公众号。


半年时间内就迅速聚集了两万粉丝,两年之后粉丝迅速接近百万,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大号,之所以能够有这样一个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对内容的坚持和专业追求。


徐妍(终于扯到正题了)的名字也许很多人比较陌生,但是“徐老师”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虽然公众号的名字非常难念,但是这并不防碍“深夜发媸”成长为了一个知名公号。




“深夜发媸”自媒体创始人徐妍


对于一个自媒体运营的人来说,无论是运营公众号还是微博,或者其它的平台,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可以说自己是这个“号”的“创始人”,而不是说自己是这个“号”的小编。


从“小编”到“创始人”徐研用了两年,很多人依然遥遥无期。


很“污”是深夜发媸对外的一个标签,这也是徐妍人格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到“污而不黄”很不容易,很多人只做到了“黄”。


徐妍的“污”里带着一点活泼和俏皮,从最早的时候浓浓的文艺和时尚气息,到最后一切的“污化”,这个过程也是徐妍释放自己个人天性的过程,总之“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啊”!




图片来自深夜发媸公众号


有一种“污”是天生的,别人还真学不来。


如果有人看过徐妍早期的文章会发现,她从一开始就已经“污”了,但是那个时候这种“污”还比较保守,因为担心会让别人觉得不正式,后来发现读者(我更愿意把用户叫读者)其实很开放的,于是就彻底放开了。


徐妍的这种“污”让我想到了公司的一个同事,她也是一个超级大“污”王,但是所有人都很喜欢她,因为她给人的感觉很真实。


在社交网络上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对“白莲花”的讨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喜欢真实的人。随着社交越多,我们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慢慢了解一个人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在公开场合在“真实”往往比“套路”更受大家欢迎,太端着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





做公众号和做人本质没有什么不同,让大家感受到你的真诚,感觉到你在内容上的努力和付出,自然会有人去帮你传播。


拿我自己来举例子来说,虽然我这个号的读者并不太多,过去也经常十天半个月不更新,但是依然有一批忠实的读者不离不弃,经常会有朋友把我和我的公众号介绍给他们的朋友。


周四中午有一位读者来上海出差,一起吃饭的时候聊到这个,她说关注这个号是因为我写的东西真的在提供一些价值。


有没有价值这个事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我是希望能够提供一点观点给别人的,这种观点的提供背后就是充分的人格化。


很多企业公众号之所以没有人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读者感觉不到这种诚意,谁也没兴趣看一个冠着公司或产品名的公众号天天给自己推广告,告诉自己他们公司有多牛逼,哪位“领导”参观了他们公司,他们举办了什么“盛况空前”的活动,“参与者”多么的满意。


滚粗吧!





在深夜发媸的运营过程中,这种充分的人格化是一开始就在坚持的。


在2014年玩公众号的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时候,徐妍已经在用语音来丰富自己的“网络人格”了,用声音拉近自己与读者的距离。通过制作自已的漫画形象来丰满自己的形象和增加趣味性。


最初的半年里她只发了十二篇文章,在第二篇文章里面就已经以“徐老师”的形象出现了,并把时尚和文艺的东西用“略污”的形式发达出来。


很多公众号在运营的最初阶段,都喜欢发段子的合集,徐妍当初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她对这些合集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原创


虽然早期的时候徐妍发的东西很散,今天发个段子明天发首诗再后天弄个鸡汤什么的都有,但是原创的尝试一直在做。这种原创和徐老师的形象充分绑定,是深夜发媸能够快速爆发的关键因素。


最初的一年多时间里深夜发媸没有固定的风格,如果说要有的话,也就是“污”的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狂野,越来越有一种让人想躲起来偷偷看的冲动,生怕被妈妈看到了给我上思想政治课。


虽然一开始没有固定的正式风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徐妍不断的对内容在做尝试和调整,单是这一点能够坚持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调整风格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你需要分析过去内容的数据,了解读者在看自己内容时的偏好,哪个风格发了涨粉哪个风格发了跌粉,读者越多调整起来越困难。


这就跟上市公司的股价一样,体量越大,一个小的变化,引发的损失也越大。优化自己的内容和风格,是对自己读者行为的一个长期偏好观察的过程。


如果做公众号如我一般随意那就罢了,但是如果是想要当成一个产品去做的话,就需要有产品经理的思维,有市场营销的思维,对用户行为进行长期观察,所有做的好的大号都有这么做。


比如上次说的那个醉鹅娘(点击阅读),从最早的时候混人人网,到后来以“纽约留学女”出道,再到后来做红酒,文字视频微博微信尝试了个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风格。


如她自己所讲,她一直在屏幕后面观察着用户的行为


除了观察用户的行为还有和用户形成互动,这一点徐妍一直做的不错,在刚有了一点粉丝的时候就已经做了Q&A合集进行深度互动。正是这种深度互动让读者充分的感觉到了“徐老师”的人格存在,并容忍甚至是期待徐妍后来的广告。




此图为深夜发媸合Q&A合集截图


深夜发媸能够形成现在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从广告开始的。


努力的把广告写的好看是用户对深夜发媸的另一个标签化印像,是前期长久的深度互动背后产生的结果,是用户对“徐老师”努力的认同。


用户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当你坚持把一件事一直做下去的时候,用户往往会路人转粉,或黑转粉,大家看看凤姐的例子就知道了。如今已经成功转型为励志偶像了。


如果有一个人每天早上在“广场”上用话筒唱歌,一天两天你会烦,一年365天天天这样,你就会觉得他是真不容易啊,比如罗胖(点击阅读)就是这么干的。


广告这个东西你偶尔发一发,用户可能会烦,但是如果你坚持天天发,而且越写越好看,很多人就会出来鼓励你。


“把广告写的好看”这个点,如果有人能坚持几年,一样可以有机会火起来,就怕你只做一两天,要相信厚积薄发的力量。


最近几个月徐妍发的视频越来越多的, 一开始有模仿PAPI酱的,后来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有人说徐妍抄袭,这么想实在有点太天真了。


做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给自己打脸,不要钻牛角尖一条道走到黑。视频是未来自媒体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个趋势的开始,谁能先占领一席之地,谁就有可能获得先机。


我们看到徐妍的视频并不是每一天都有的,只是隔三差五来一期,这和当初她隔三差五来几个语音一样,不过是继续丰满深化自己的人格化罢了。




图片来自徐妍微博


极据用户习惯调整内容、隔三差五的语音和视频以及用来做互动的Q&A合集等是“术”的部分,而徐妍的“术”是建立在优质内容的“道”上的。


很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新媒体,过份追求“干货”、“深度”、“涨粉”以及“热点”等“术”的部分,但是他们的“道”却被忘记了。脱离产品的营销只会给市场添乱,脱离内容的技巧也不足以支撑新媒体的发展。


深夜发媸有一个其它公众号没有的特点,那就是充分的游戏化,徐妍可以“任性”的在这个公众号里展现自己的多面性,用户对她有着极强的容忍性,这是因为从一开始她就把自己的想法展现了出来。


比如为了赚钱就发广告,大大方方不藏着掖着,很多传统企业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发广告,就太藏着掖着了,过度吹虚美化自己,而且用户只看到企业吹牛,看不到企业付出的努力,所以早死早超生吧。


“订阅”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不要真的以为关注自己的是“粉丝”,把关注者当成自己的用户,去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去和用户交朋友吧。


在阳光下没有什么是可以藏的住的,不要和用户去耍小聪明,每一个公众号在用户面前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时间久了早晚会知道你的本性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失败的企业公众号,也展现了一种人格,那就是机关领导和乡镇企业家的“人格”,永远都是一副让人看了想睡觉的样子。


衬衫紧紧的扎在裤腰带里,还要把裤腰拉的高高的,挺着啤酒肚夹着公文包,看到谁都恨不得来一句“同志们辛苦了”,就是不愿意说一句:“丫做的好,晚上哥带你撸串去!”


最后说一句:“丫看懂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