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满也,美矣

 赵东华 2016-05-30
圆,满也,美矣
柴立梅
      每逢聚会见友人小酒佐以花生米等豆类之物,为坚果长得如此瓷实而感动一番,于是对圆产生了思考。

      圆是什么呢?圆为什么会给人产生美的意识呢?

     据有关学者考证,中国人对圆的认识在远古时代便产生了:比如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挖掘出土的玉版,那玉版的中间是个圆,专家说代表太阳,而玉版的含义恰是一年四季星象所用的占卜工具,通过这个玉版,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最早的宇宙观。考古专家又认为玉版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八卦图,这就意味着中国哲学思想在5000年前已形成,而先人在5300年前已开始应用这些思想。据安徽文史馆介绍,凌家滩发掘的数十座古墓中,墓主人身上挂了30件玉璜,玉璜上有很多圆形纹饰,也可证明当时已有圆规,而玉的硬度为7度,5000年前将玉器打磨得那么圆润,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象征太阳的圆形,玉器的圆形纹饰,珠圆玉润的美,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在这里,似乎可以寻觅到古人以圆为美的答案吧?

     除了凌家滩挖掘出土玉器外,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发掘的大量玉琮,而玉琮曾被认为是周汉时代的器物,据专家考证,良渚的玉琮时代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以前。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柱形中空、饰以动物纹样(有兽面纹或鸟纹)的玉器,根据学者研究,认为“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便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古人很早就有了“天圆地方”的空间观念。

      如果说凌家滩出土的玉版有着哲学思想的话,还可以想象着先民已意识到圆美包含了和谐性的因素,比如构图中各种因素的总体和谐,尽管就是几根线条,而和谐的内涵当指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 线条之间的匀称,图版与线条的色彩协调,显现出和谐的美,致使圆美的特性也彰显了起来。

      提到凌家滩出土的玉版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八卦图的话题,不能不领悟一下太极的含义。太极是中国古老的文化概念,太极图恰是中国古代道家、道教文化最好的图像诠释。西方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将其图像誉为是“一幅完美无缺的图案”。太极图的美是图形语言和哲理意蕴的统一。阴阳二极,平静和谐却蕴涵着丰富生气的动态性;阴阳二极,互相呼应组合,构成了一个和谐完整的圆。这个圆,代表了视线所及的全部视觉空间,涵盖了天地、昼夜、寒暑、生死、男女、阴阳等等。表达着《易传》中太极所囊括的一切内涵。

      我们试图理解着太极所囊括的一切内涵。那么,平日里强身健骨的运动项目——太极拳,其要求是怎样的呢?以腰为轴,上下相随,腰为主宰,带动四肢运动。腰腹肌转动,胸背肌亦随之转动,带动四肢的缠绕圆转。做到上下呼应,融为一体,势正招圆,连绵不断。

      打太极拳,以圆为势,以圆转为旨,体现出圆美的特性和圆美的审美特征。

      圆美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佛法上。读了些许佛经,学习佛经,方悟了点点滴滴佛理。说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佛教教学目标,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是真心圆证,才称之为佛。正如许慎的《说文解字》释圆为“全也”。“全”,其实就是“完整”。《辞海》释圆为“圆满,完整。”“婉转,运转无碍”之意。

      将这种圆美特征放在我们钟爱的书法艺术上,同样是毋庸置疑。

      殷商周时代凝重的青铜器上或凿或铸着闪耀着歌功颂德的一篇篇华彩文章,斑驳厚重的青铜器上闪烁着的一个个文字,读其文已让我们的内心泛起了层层涟漪之后,便对那些散发着神秘气息和经过岁月沧桑的文字依然肃然起敬。这些文字起笔收笔多不露锋,似乎看到辛劳的工匠们在我们眼前操作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那一千多度的铁水似水般缓缓地浇筑到模范里,每个文字含蓄内敛,线条柔中寓刚且遒劲峻挺,体现出圆厚质朴的美,如《大盂鼎》《毛公鼎》《大克鼎》等不朽青铜器,先秦时期留下了的这些宝贵的金属文字,其圆美的审美意识应该受到远古时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吧?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要求线条具有立体感,就是中锋行笔达到圆劲,而金文的笔法,其原始用笔,因为有“藏”的动作,中锋稳稳地行笔于笔画中,于是我们欣赏到先秦时期金文的浑厚质朴,苍茫圆劲的美,那是圆势使然。

      除了金文外,在草书书写中也表现得尤为强烈。“草贵圆”。比如怀素《自序帖》的圆势,笔笔中锋,如锥画沙,已达圆劲,使转如环,却又不失奔放流畅。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心手相师,一气贯下。

      如果书法的圆美可以说明的话,那么我们再品读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更是一番领略。宾虹大师的山水画构图具有太极图意,其一山一石一树的形态更是回环相抱,仿佛眼睁睁看着先生将笔尖轻轻地驻在仿古宣上,那圆点随着墨色的变化逐渐延伸氤氲在山水之间,笔笔力在其中的圆线条,五色的墨,水的交融,画面浑厚华滋,一派圆融天成景象。

     清人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云:“落笔要面面圆,字字圆。所谓圆者,非专讲格调也,一再理,一在气。理何以圆?文以载道,或大悖于理,或微碍于理,便于理不圆。气何以圆?用笔如铸元精,耿耿贯当中,直起直落可也,旁起旁落可也,千回万折可也,一戛即止亦可也,气贯其中则圆。”“理圆,即要贯道、载道、合于道;气圆,则是要生气灌注,一气婉转,不逆不断。”这虽是何绍基以诗论圆美的诗,但用在书法绘画美学上可谓艺理相通。

      今试图挖掘圆美的含义,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宇宙观,以追求和谐、美好、圆满之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