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很多才艺是利多还是弊多

 行菩萨道 2016-05-30




  
学才艺不能学杂,杂了就什么都不专你学一门艺术是一门深入的话,除了能把这个艺术学好以外,所有学习的正确态度都会形成,这种耐力、毅力、专注力都可以用在往后学习任何东西上。

  让孩子学艺术,不要学得太多。才华的成就如同挖井一样,今天你开一百口井,都没有探到水;如果是一口井探到底,水源就会冒出来。这一口井的水源,是四面八方的水源汇聚而成的,寓意着你再学其他的艺能,就会显得比较简单。孩子要把才艺学好,首先要把德行的根基扎好,中国话讲:“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假如一个人很有才华而没有德行,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他这一生可能会被自己的才华害死了。

  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现代人最大的学习障碍是杂学、贪多,《礼记.学记篇》说:“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假如你让他学一堆,他的心就会散乱;心都散乱了,如何能深入这一门学问跟艺能!现代的孩子学得很多,但学到最后非常恨父母,
很不欢喜父母给他点点滴滴的安排,连心都不欢喜、有怨恨,他会把这一门艺能学好吗?孔夫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做这件事是欢喜去做的,你不推他,他都会继续深入下去。就好像我们真正明白学问对自身的好处,哪里还会依靠父母、老师在旁边鞭策?当他很专注的时候,当他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自己能突破一切的时候,其内心的欢喜就会自然而然地涌上来。

  一门深入才能真正成就

  确实还是要勇猛精进、一门深入地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杨老师就是一门深入的好榜样。台湾书法界的泰斗启功老先生,他现在已有七十岁的高龄,还在做最笨的功夫,即临摹。他把知名书法家的字,放在下面用玻璃隔开,一点一滴的临摹,深怕还有自己一点意思在其中,无法契入王羲之、欧阳询这些高人的笔法境界,所以要把自己放下。很多的求教者都来跟他说:“我每天练几万字,练的都是一叠纸,非常努力。”但是启功老先生跟他说:“你们字帖练得那么多,每天练那么多不同的字帖、不同的字,就好像打靶,打一万发一发也没中;而我打一发,一发就中,这一发比你一万发还有效。”学习不要贪多,不要学杂,李传军老师说:他在临摹的时候,一天只临摹一个字。

  现在人想要提升学问,提升才能,一定要走老路子,不然就无法契入,原因是自己的想法太多了。中国很多高深的艺术,现在都快断绝了,因为现在的学习强调的是一次学很多,所以无法契入真实功夫。 
 
 
  至要莫如教子。如何能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普皆忧虑操心之事。当发现孩子没有志向、不爱学习、自私虚荣、没有礼貌……,您可知原因何在?又该如何纠正?相信这篇文章能令您洞明问题症结所在;希望对您导正孩子的人生之路,带来一定的启迪和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