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明义演讲】区域性大学的使命_mccharles

 好阿宝 2016-05-30
区域性大学的使命
——在宜宾经济研究院《危机应对论坛》上的讲话
宜宾学院院长 汪明义
同志们、同学们: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转化为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演变为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之下,宜宾经济研究院和宜宾学院着眼于如何应对这场席卷全球性的危机,推动宜宾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联合主办了这次《危机应对论坛》。刚才,屈川同志代表宜宾学院全校师生员工,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专家学者及全体与会的朋友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做了精彩演讲。现在,我作为宜宾学院的新任院长,有幸被邀请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我想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区域性大学的使命,请与会的朋友们批评指正。
  当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个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个就是知识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这两个特征的交互作用导致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导致了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元素即知识和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速度的大大加快;导致了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的强盛越来越依赖于其高等教育的强盛,地区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其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学被称之为人类进步的导航仪、政府决策的思想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和科技革命的动力站。
  当今中国,已经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途径。大国崛起的众多事例表明,要建创新型国家和建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首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自从意大利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文艺复兴的航船首先在意大利半岛始发,最早的城邦资本主义经济也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弗罗伦萨等地产生;自从法国巴黎拥有了最强大的大学集团开始,就为拿破仑的武功文治、革命大业、帝国辉煌提供了思想的、技术的和艺术的支持;自从英国拥有了当时最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时,英国就成为了领导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当现代大学之母——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以后,世界的科技中心就自然转移到
了德国,德国就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国家;当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到德国学习创办研究性大学的经验归来的时候,他们把这些经验和早期从英国人那里移植的博雅教育的传统紧密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性大学,美国就成为了世界上当今最强大的国家。
  由此可见,国家的强盛依赖于其高等教育的强盛,哪儿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那儿就是世界的科技中心,那儿就是世界强国。
  同样地,一个地区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其所拥有的高等教育数量与水平。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了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体系的时候,美国的西海岸就成为了无数人向往的圣地,硅谷就成为了世界高科技的中心之一;正因为上海建有著名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90年上海开发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和银行才纷纷落户上海浦东,因为它们选择投资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以投资地为圆心、十五公里长为半径的圆周内要有著名大学;当北京大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院落户深圳的时候,深圳就成为了诸多世界著名高科技企业的拓展地,就成为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地,与此同时这些研究院周边的土地就迅速地提高2000元每平米。
  (举例说明:我们再来看看川南地区,乐山市人口449万人,所在的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共为4.27万人,乐山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数为95人。自贡市人口为319万人,拥有在校大学数为25000人,自贡每万人口中拥有在校生数为80人。这两个市每万人口拥有大学生是川南地区最高的,2008年这两个市的人均GDP是川南地区最高的。)
  由此可见,在当今时代,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高等教育直接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为何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二、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建设
  我们知道,大学的经典功能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的功能自大学诞生起就形成了,直到19世纪初,它几乎是所有大学的唯一功能。
  1810年,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1767-1835)和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1762-1814)推行大学改革运动,创立柏林大学之后,科学研究开始登堂入室,与人才培养一道成为了现代大学的共同功能,大学因此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柏林大学也因此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
  1740年,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创办了宾夕法尼亚学院,他认为新的知识来自对现有资源最广泛的认识和最有创新的运用。这一思想指导着他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是他创办“宾大”的指导方针。他希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对他人的创造反应敏捷、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才。这一教育思想使得学院创办初期就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开设实用学科。1819年,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公立的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该校秉承通过教育的方式为美国乃至世界培养领导人的理念,因而从建校之初就表现出了强烈的世俗功利色彩。这两所高等学校面向社会的实际需要,发展实用科学,可视为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先声。1862年和1890年先后两次“莫里尔法案”的实施,是美国高等教育改变私立大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办学的制度保障。随后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美国的土地上。但真正使“社会服务”旗帜鲜明地成为大学主要功能的功绩应属于著名教育家查尔斯·范海斯(CharlesR. VanHise,1857-1918),他极力倡导大学的社会服务性,并在其担任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校长期间将其大学理念付诸实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任职第二年即1904年,他就极力倡导:大学要把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大学要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大学要成为向社会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大学教师要走出校门,直接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他的这一大学理念与实践,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被称为“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Idea)。该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该大学建设成为本州人民的头脑,要给人民信息、光明和指引;州立大学要把整个州作为自己的校园。
  在“威斯康星理念”提出仅仅4年之后,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就指出,威斯康星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州立大学,它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地位,是由于它向州政府部门提供了专门知识,向大众提供了讲座,把大学送到了人民当中。美国第33任总统杜鲁门也于1952年指出:“威斯康星思想是美国20世纪最有创造性的思想之一。”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主要功能均经历了曲折和艰难的过程,均有一批又一批教育家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发动大学的改革运动并亲自领导大学进行实践,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我个人认为,大学除了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使命的同时,还具有“引领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愈来愈强大。教育部副部长赵伈平通过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考察,他指出: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大学自身,都要全面认识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综合性作用,并提出了“大学需要文化,文化需要大学”的重要论断。大学除了成为政府决策的思想库、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科技革命的动力站外,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变得越来越显著。大学是引领文化思想建设的主战场;大学是引领文化事业的生力军;大学是引领文化产业的先锋队。鉴于大学在文化思想建设、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故我们称大学具有“引领文化建设”的功能。当然,大学的这一功能要象其他功能一样成为世界大学的经典功能,还需要大学的努力贡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学新功能的出现不是削弱了已有的功能,而是使已有的功能更加强大。当今中国已经掀起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潮,各级政府就应该高度重视大学在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引领作用,依靠大学进行本地区的文化建设的规划;而各个大学也要充分实现自己具有的功能,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当好排头兵、做好领头羊。
  因此,从总体上说,高等学校天然地聚合着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两大优势,最接近科学和技术的前沿领域,它除了自身产生新知识通过社会服务的方式直接驱动国民经济外,还通过人才进入政府的各个管理部门,运用自己的大学文化影响国家理念和国家政策,间接地引领国家发展。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地方高校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研究性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这类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培养的人才普遍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始终占据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产出的成果时常引领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往往在激烈的高科技国际竞争中扮演着国家代表队的角色。那么,作为区域性大学来说,又实现自己的办学宗旨的呢?
  三、“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是区域性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全面买入大众化轨道、知识经济已经初见端倪的今天,如何建设和发展区域高校,如何发挥区域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区位优势,实现市、州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可快速发展,既是市州政府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区域高校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战略课题。我们认为,区域性大学肩负着为全面提升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从而消除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历史重任。具体说来,区域高校应在下列8个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一)、实施双重教育,提高区域劳动者素质
  区域高校的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双重职责。对于学历教育而言,相当比例的生源来源于该区域、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服务于该区域。区域高校的学历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它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责。对于非学历教育而言,就是提高区域劳动者的素质,也是区域高校另一项重要的教育职责。区域高校通过开办各专业进修班、技术培训班,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把非学历教育纳入全校教学计划,从而不断提高地区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为加速工业化进程、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别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区域高校要大批培养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来适应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的需要,要紧贴不同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需要来办学,才有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同生同长、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区域高校几乎都举办在地方中心城市,它所拥有的知识的扩散力和技术的辐射力,可以惠及周边的小城镇。区域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功能,重视面向小城镇和农村办学,送教下乡,为乡镇地区人才结构的调整作出贡献。
  (三)、保持区域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区域社会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区域高校的积极影响。首先,区域高校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直接产生影响。其次,区域高校通过选拔、培养管理人才,促进区域社会政治的稳定。最后,区域高校通过传播一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年骨干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感和政治习惯,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积极性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可以形成一定社会大多数人共同的政治意向,形成政治共同体,扩大社会的政治基础,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关系到一定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固。
  (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989年,A·扎菲进行了一项有关美国大学科研对本国应用研究影响的实验,结论表明:作为区域科研中心的区域高校,其基础研究对地理位置上接近的周围企业有十分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是惊人的,投入大学基础研究1美元,可在本州工业企业通过相应的应用、开发研究获得4美元。A·扎菲的研究将区域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了形象的说明。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高校的作用在于:首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技术、信息支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区域高校所提供的人才、智力、技术、信息的支持。作为区域最大的知识产业的区域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其次,兴办科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等学校兴办科技产业,实现集开发研究、成果孵化和规模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不只是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更主要的是为高科技成果向地方转移,谋求高科技产业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这不仅是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之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区域高校科技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最后,通过学生消费和基建投资直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高校学生的消费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区域高校的学生集中上课,集中住宿,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区域”内。学生因为接受高等教育而额外支出的费用(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学习用品费等等),必将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根据2000年度《中国青年研究》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支出中最高的达到每年18500元,而消费最低的也有2100元,年支出均值为8383. 96元。四大热点奢侈消费是旅游、电脑、手机和恋爱消费。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粗略地估算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年均消费额至少在5000元以上。宜宾学院在校人数达到12000万人,这就意味着学校学生对宜宾及周边地区至少直接贡献6000万元。若再考虑各个不同部门的产出乘数,该贡献将至少达到上亿元。
  (五)、延续、整理区域文化,实现区域文化的创新
  区域高校是本区域最大的文化教育产业集团,其本身就是区域文化建设的形象品牌。首先,在区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区域高校的作用体现为延续文化。其次,区域高等教育能够选择、整理文化,并在选择文化与整理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区域高校能够创造、更新文化。文化的创造、更新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教育能否创造、更新文化取决于教育能否培养出这样的人。现在看来,这类人才主要来自高等教育的培养。
  (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档次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高校在区域社会科技创新体系中尤其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绝大部分的市州,分布着全国大部分工矿企业、农业和其他产业。这里基础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企业数目虽多,但规模小,多为中小型。企业中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它们虽然是技术创新主体,但主力军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区域经济中,原材型产业多,加工型企业少且层次低、质量差,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档次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所涉及的科研机构在这些地区少,多数地区还没有。因此,这些地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任务就比较突出地落到区域高校肩上,成为他们责无旁贷的社会职责。区域高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和靠近区域产业的地缘条件,深入工矿企业、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与企业共同研制开发、引进新产品,形成新产业,促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共同开发、引进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以此推动区域经济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科技附加值高、产品质量好的加工企业比重逐年增加,使地区资源优势迅速向产品优势转变,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档次。
  (七)、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内陆边远地区信息闭塞,许多企业在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外市场形势的情况下,仅凭周围信息盲目选项,匆忙上马,造成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产品过剩、市场滞销。更有甚者,有的在建企业因拟生产产品市场滞销而被迫下马,造成巨额资金损失和资源浪费。区域高校书多资料全,广大教师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系密切,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来临,区域高校纷纷建立起校园信息网,使高校信息更加快捷。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重大事情的科学决策。地方政府和企业重大事情的科学决策,离不开专家、学者的参与,离不开智囊团的出谋划策。区域高校学科齐全,专家、学者多。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在工矿企业、农村的调研过程中,会发现企业、农村等生产部门在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成为企业技术顾问和管理参谋。在宏观经济中,区域高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专家学者定期召开高级研讨会,帮助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智囊团作用。
  (八)、在建设学习化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先锋作用
  学习化社会要求“人人都是学习之人,处处都是学习之所”,要使学习成为每个人生存发展的一种方式,学习将成为全社会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个人是形成学习化社会的基础。进一步开发社区人力资源,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把知识、技术普及给人民,提高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者的学习能力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要条件。地方高校是推动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生力军和先锋队。地方高校要在人民大众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中起到“动力源”和“加油站”的作用。对于未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地方高校应该成为他们吸收新知识、继续深造的学习家园。地方高校要在社会上铺设学习管道,建立覆盖面宽的终身学习网络,及时创造学习机会,满足大多数人的求知要求。
  四、宜宾学院服务地方的理性思考
  宜宾学院作为区域性高校,在服务地方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首先,宜宾学院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党政干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级技能等专门人才。就宜宾学院目前的情况看,每年来源于宜宾的生源大约占30%,而毕业生大约有40%左右落户宜宾的各个领域和部门。学校还拥有其他地方机构无法比拟的教育培训优势,教育资源丰富,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设施齐全,可以为地方培训大批懂管理、会经营的不同类型的多层次的专门人才。其次,宜宾学院为地方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学校具有科技优势,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尤其是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化学化工、工程管理、生物制药、发酵资源与应用、长江水环境研究以及特色经济植物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这些优势,将为解决企业的各类技术难题提供了机会。第三,宜宾学院将能为为地方发展提供思想支撑。学校人才济济,不仅有大量的自然科学人才,还有大量人文、社科方面的人才。集中了一大批较高水平的教授、专家和教学科研人员,人才结构较为完备。这些将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规划。第四,宜宾学院将能为地方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宜宾学院拥有音乐和美术方面的4个本科专业,我们还将举办动漫类的数字艺术专业,这些专业的教师、毕业生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产品将能为提升宜宾市的人文精神提供强力的支撑,将为提高宜宾的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潘懋元、王伟廉曾指出,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不仅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逻辑。高校的社会服务,不只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校将进一步加大服务地方的力度并对未来服务地方做如下理性思考。
  一、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的理念。宜宾学院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将牢记两个办学宗旨:一是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二是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我们始终认为,服务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是宜宾学院肩负的圣神使命。作为地方性高校,我们的希望和出路就在于全方位为宜宾发展服务!通过服务宜宾履行自己的使命,实现学校的自我价值,赢得办学资源,开拓办学空间,增强办学能力,激发创造活力,从而实现宜宾和宜宾学院的双赢!
  二、认真制定服务地方的策略。我们既要树立全方位服务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又要认真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宜宾需要的策略。一方面,我们要认真摸清家底,我们能提供哪些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入了解地方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而实现供需对接。在明确服务定位、争取政府支持、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利用资源、开拓服务途径、丰富服务形式、强化服务特色等方面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三、加快建设服务地方的机制。要真正履行好服务地方的使命,就必须要建立起学校和地方有机结合的服务机制。其中,外部机制的建立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建立科学的调控机制。内部机制要在政策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积极开拓服务地方的范围。要在继续发挥人才培养、教育服务等传统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服务领域。要加大科技服务、文化服务的力度,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区,要在服务工业、服务农业、服务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既可以为宜宾市民开放各类学术讲座;也可以向宜宾市民开放若干门课程;还可以与宜宾市民一道组建老年合唱团、青年合唱团,从而提升宜宾的人文精神。
  五、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的层次。我们要努力把松散型、盲目性、散打式的服务,转化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服务。既要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继续搞好普通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更要广泛地全方位地开展校市合作、校区合作、校县合作、校企合作;既要提供一般技术服务、中间技术服务,又要开展产品研发及高薪技术服务;既要帮助地方企业搞好战略规划,又要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积极参与政府决策。我们要摸清家底、整合资源,调查研究,了解需求、实现学校和地方有效对接,以推动宜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通过今天的论坛,我们要让全体宜宾人民知道,宜宾学院已经把“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作为自己的一条办学宗旨;通过今天的论坛,我们还要让宜宾人民知道,我们的图书馆、我们的音乐会、我们的讲座甚至我们的课程将向有需求的宜宾市民开放;通过今天的论坛,我们要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宜宾学院发展需要宜宾市,宜宾市需要宜宾学院发展”;通过今天的论坛,我们将邀请若干著名企业家来我校举办的《奋斗者的足迹》讲坛发表演讲,让他们在奋斗历程中所历练的人生智慧受益于我们青年的学生;通过今天的论坛,我们将与宜宾市、同济大学合作,开始筹建“宜宾发展研究院”,让宜宾发展研究院对宜宾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
最后,我衷心祝愿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衷心祝愿宜宾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