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档案--美玉合集

 天宇楼33 2016-05-30

    双龙双螭纹玉佩

    战国

    高5.3、宽11.4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灰白色和褐色沁。阴刻兼镂雕双龙双螭,龙身曲折迂回,饰云纹,下衬双螭。交错盘绕,繁密有序。龙螭遨游云天,观之令人神驰。

    龙形玉佩

    战国

    长5.6、宽5.8、厚0.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有褐色沁。玉佩为龙造型,龙首张口卷鼻,口内穿一孔。龙身卷折回环呈方形,上下出龙鳍,分两瓣。龙身饰谷纹。造型独特新颖。

    螭虎食人纹玉佩

    战国

    高3.8、宽6.2、厚0.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白色沁,器表残存朱砂痕迹,两面纹饰相同。器中部透雕一螭虎,身躯卷曲呈环状。头部伏于一赤裸的女人身上,好似正在吞噬人的腹部。螭虎头部有双耳,菱形大眼,右爪抓住人的手臂,左爪抓住人的左腿。躯体两旁透雕两个带有飞翼的神人,神人面部与被食人的面部特征雕刻基本相同,神态祥和肩生羽翅,胸部刻有乳房。两个神人下部雕刻略有不同:一侧神人一腿粗壮,另一腿短小,下连一长尾,尾上刻有勾云纹;而另一侧神人的腿、尾已经连在了一起,其上没有云纹雕刻。螭虎背脊正中有宽带纹,填饰阴线纹,旁饰弦纹。

    凤鸟形玉佩

    战国

    高6.7、宽6.8、厚0.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有红褐色沁。玉佩造型奇特,边缘以阴刻线勾勒边框,一端雕琢凤首,勾喙,羽冠上扬;尾部上卷,一鳍饰以阴刻线,内卷。器身浮雕涡纹,一边有修磨痕迹,估计为改制玉器。

    凤纹玉饰

    战国

    高6.9、宽5.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有红褐色沁斑。器物两面纹饰相同,玉饰造型独特,下部为一半椭圆形框,上有一谷纹玉璧。框内及玉璧外镂雕两两相对的四只凤鸟。玉鸟均呈站立状,但姿势不同。鸟身阴刻细密的网格纹和平行线纹,下框内阴刻S曲线及网格纹、平行线所组成的三角绳索纹。整体纹饰十分精细工整。

    龙凤纹玉饰

    战国

    长7.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温润,有部分褐色沁。器体近圆柱体,上部镂雕出廓凤鸟纹,凤鸟圆眼尖喙,高冠上卷,立于云纹之上。玉柱一端略宽,呈斜坡状,浮雕一龙首,菱形眼,下有须,龙首下方又雕琢一夔凤纹,鸟身及尾翎向上卷曲回转。器之窄端饰绹索纹,器表浮雕勾云纹。

    龙凤纹玉佩

    战国

    长7.8、宽4.5、厚0.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黄色沁。镂雕双龙与双凤,双龙相背,龙杏眼,上唇上卷弯钩,龙角上飘。龙身呈S形弯曲,尾内钩,龙身装饰双阴线卷云纹及水滴纹,内饰网格纹。双凤各攀附于龙身,头内钩,身饰双阴线二字纹。凤首圆眼、勾喙。

    龙凤合体形玉佩

    战国

    长16.5、宽2.2、厚0.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受沁为红褐色。器体呈扁平S形,两面纹饰相同。精工细琢龙凤合体纹饰,一端为龙首,张口,椭圆形眼,上唇向上卷曲,下颚短,脑后凸起一角。一端为凤首,勾喙、杏眼,一爪向上弯曲。龙凤共用一身体,中部从头至尾蜿蜒一小蛇。两边阴刻双S纹、勾云纹及网格纹。器身中部有一佩孔,可系挂。

    人首凤纹玉佩

    战国

    高3.7、宽3.2、厚0.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表面有红褐色沁。片状,两面纹饰相同,镂雕一人首及双凤鸟纹饰。人面五官清晰,穿交领衣,似女子。人面之上有一对相背而立的凤鸟,勾喙,杏眼,长尾下飘。玉佩上部中间有小圆孔,可系挂。

    龙形玉觿

    战国

    长10.3、宽3.1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薄片状,两面纹饰相同。呈龙形,龙身扭曲成S形,长带形角。龙眼为一透钻小孔。觿是一种角形器,最初是一种随身携带的解结工具,后演变为佩饰。最早的玉觿见于新石器时代,流行于商周至汉代,魏晋以后则少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