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高宗为什么主动要求退位,令武则天摄政?

 木头1018 2016-05-30

作者:高成




主动要求退居二线

一说要实行延迟退休,有人欢喜有人愁。如果古代也搞延迟退休,从事哪些职业的人最不乐意?毫无疑问,皇帝绝对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退休一说。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权治、官治、专制统治,谁掌控了最高权力,谁就相当于现有体制的最大受益者,几乎拥有一切。天下珍奇随意把玩,天下美女尽藏后宫,好不快活,为了能让幸福的日子永远延续,更有甚者服起了丹药。可是也有例外的,唐高宗李治就是一个,刚刚年过半百,就萌生了退位的想法。

 

上元二年,唐高宗召集群臣议政,提出了一个让大家目瞪口呆的想法:自己逊位,让皇后武则天处理朝政。得知皇帝有这个惊人的念头,中书侍郎郝处俊说:“天子理外,后理内,天之道也。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郝处俊主要提出了两个反对理由,其一是皇后临朝不符合政治规律,会给江山社稷带来祸患;其二是不能把李渊、李世民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交给异姓人。另一位中书侍郎李义琰也赞同郝侍郎的意见,认为是忠言,应予采用。“处俊之言至忠,陛下宜听之。”得知大臣的态度后,唐高宗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许多人心目中,李治是个懦弱、惧内的可怜男人,他在位期间充当的是傀儡的角色,前期受长孙无忌摆布,后期被武则天当木偶操纵;唐朝贞观之治结束后,就是武则天的时代,李治没有什么作为,连个“辅”字都谈不上。特别是以武则天为题材的电视剧热播后,这样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针对李治主动要求逊位这件事,尽管一般看来,他的行为简直不可思议,好端端的皇帝不当,非要给别人,就算这个人是自己的老婆,也不该慷慨到这个份上。但仔细一想,就跟看欧·亨利的小说似的,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李治因为受到武则天的逼迫,所以就这样做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唐高宗并非昏庸懦弱之主,他想要退位也另有隐情。

 


 


好爸爸也是坏爸爸


李治一生总共当了三十四年皇帝。他之所以能上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有个好爸爸,唐太宗曾对李治说:“汝无我之功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你没有我的功劳却能享受我奋斗的成果,真是躺赢了,以后要好好干,做好事。可是万万没想到,唐太宗真的是个“好爸爸”,不仅把锦绣江山传给了李治,甚至连折磨他的风疾都遗传给了儿子。李治即位前十年,风疾并没有发作的迹象,这段时间他兢兢业业,开创永徽之治,大唐蒸蒸日上,并铲除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托孤重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正要大展宏图时,风疾发作了,显庆五年十月,长孙无忌去世后次年,李治“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有时感到头重脚轻,眼睛看不见东西。两年后,“染风痺,以宫内湫湿,乃修旧大明宫”,又过了五年,“以久疾,命太子弘监国”,到提出传位武则天的时候,已经是“苦风眩甚”。病发十五年,非但没治好,反而更严重。

 


 

风眩到底是什么病,把唐高宗折腾的如此够呛?类比现代医学的话,风眩应该是脑血栓一类的心脑血管疾病。唐高宗的风眩有其父遗传的基础,即位后生活优厚,大鱼大肉吃得多;本人又风流成性,身体因此变得比较虚弱。而且皇帝这个职业较为辛劳,烦心事诸多,李治知道自己年轻,恐怕比不上父亲,所谓笨鸟先飞,用勤奋弥补天赋的不足,故工作的比较敬业,因此加速了疾病的恶化。显庆二年,宰相上奏称“天下无虞,请隔日视事。”李治准奏,此事侧面说明之前的七八年李治每天都坚持办公,非常勤勉,休息的时间不是很多。患病后,李治当然想尽办法治疗,比如学晚年的李世民,建造离宫别馆,作为养静之地;偶尔跑出去泡泡温泉,去的还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什么骊山的、汝州的等等。还请过名医孙思邈问诊,服用饵药……只是古代医术水平有限,李治的病久治不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走向恶化。



深受信任的武皇后

尽管饱尝病痛苦楚,但朝政依然要处理的,万一大权旁落,或者没有人管事,对李唐王朝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时,李治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皇后,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撑着,身体有恙的李治给了武则天一个机会,因为武则天有能力,且深受信任。史载武皇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皇后性格果断,又通晓历史,理论知识充足;而且跟皇帝志同道合,两人经常能想到一块去,这么好的皇后,李治当然信任。

 

有能力还不够,这种信任还建立在十几年的风雨同舟上,他们可是有故事的一对。贞观末年,李世民尚未驾崩,两人就已经偷偷勾搭起来,眉来眼去。李治为人宽厚,母亲去世的早,缺乏母爱,从小便有恋母情节;武则天则生性强势,从狮子骢事件便可见一斑,因为性格原因,同样强势的太宗皇帝对她无动于衷,被李世民视为不类己的李治却无法抵挡武才人的魅力,性格正好互补,她的雷厉风行不正是李治求之而不得的吗?论辈分,武才人是李治的庶母,父皇健在,李治依然敢觊觎她,可见他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老实。登基后,李治更是顶着乱伦的非议册立其为皇后,两人联手打败了长孙无忌一党,属患难夫妻,最终走在一起着实不易。一路走来如此艰难,高宗不信任她又能信任谁?于是“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有时候让皇后帮着处理政务。

 

(武后行从图)


这时的武则天远没有达到一手遮天的程度,只能算辅政而已,像任免官吏等大事最终还是要高宗亲自拍板的,风眩不会降低人的智商。龙朔二年,左相许圉师的儿子犯了事,他爹知道后只是仗打一百,却不公开,想侥幸把风头躲过去,结果还是被揭发了。高宗得知大怒,说:“圉师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岂非作威作福!”许圉师诡辩说绝无此事,完全是因为忠心耿耿,生性耿直,才被人黑了,自己就一个文官,哪敢作威作福,真正作威作福的是“身握强兵”和“身居重镇”的。听完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高宗大怒:“汝恨无兵耶!”你是嫌手上没兵,所以不能作威作福吗?于是下狱,明年三月又贬为虔州刺史。这是左相。

 

担任右相的李义府不久也倒霉了,因为劣迹太多,又触怒皇帝,被除名流放。左相就是之前的侍中,右相是中书令,在唐朝都算宰相,而且李义府还是武则天的得力干将,“恃中宫之势”。虽然如此,但罢免他们不过就是唐高宗一句话的事,并没有因为李义府跟武则天有什么关系就饶了他,可见权力依然在高宗手里。其实终李治一生都没有丧失权力,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去世,二月份他对宰相李义琰改葬父母之事不满,愤怒地说:“义琰倚势,乃陵其舅家,不可复知政事!”一听皇帝龙颜大怒,不让自己理政了,李义琰吓得干脆说脚有病,要求退休,高宗准奏。死前十个月仍然可罢免宰相,明显还是有权力的。

 


(乾陵远景)


上元二年唐高宗提出逊位于武则天,这时武则天并没有绝对权力。试想要是有的话,唐高宗的提议应该得到通过才对,又岂是一两个大臣三言两语就阻挡的了的?事实是武则天没能提前独自面对大臣,摄知政事。宰相郝处俊、李义琰提出反对意见,高宗就此打住,没有下文。其实武则天能成为女皇绝非一蹴而就,是三十年苦心经营的结果。特别是在辅佐高宗时,积累经验,提高声望,争取民心,排除政敌,影响力不断扩大,等到高宗日薄西山、行将就木,武则天的实力方才达到一定程度,帝后双方尽管有矛盾,但合作还是主流。驾崩前夕,高宗依然很信任皇后,遗诏中有:“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不传位太子的幕后隐情

既然不能够让皇后摄政,为什么不直接传位于太子呢?这时的太子是李弘,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子,当初他的诞生成为武则天夺取皇后宝座的一大优势,因为竞争对手王皇后没有子女。子以母贵,李弘四岁即被立为太子,史书记载他:“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可见李治对嫡长子非常满意,寄予厚望。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唐高宗此时只说了要让天后摄政,没说让太子提前接班。如果太子上位,李治只能当太上皇,病治不好也就罢了,要是哪天能治好了,权力恐怕也要不回来。权力这东西,一旦拥有了就不愿失去。到时大权在握的李弘必然会对父亲严加防范,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就好像李世民对待李渊一样。预料到可能发生的结局,李治又怎能情愿传位太子?换一种选择,要是让位给皇后,说不定哪天病愈了还能复位,在李治之前,从来没有哪个女人做过皇帝,充其量垂帘听政,更何况最高权力还被高宗紧紧攥在手里。

 

(六十一蕃臣像)


巧合的是,李治三月份提出要逊位,四月份太子李弘便去世了。时人、后人纷纷猜测死因,到底是官方公布的肺病还是母后的鸩毒。唐高宗在追封李弘的诏书里说:“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名,加以尊名。”会不会是得知高宗要传位太子,所以武则天痛下杀手?根据上文的分析,应该不是这样,李治要武则天摄政的意图就是不想当太上皇,他还是想掌权的,至于太子的话,充其量只是让他监国。诏书里这么说,是在解释为何把李弘追封为孝敬皇帝。当得知爱子去世,李治非常难过,决定以皇帝之礼厚葬,可是李弘的名分毕竟只是个太子,所以李治说我本想禅位给李弘,让他接我的班,可惜天不假年,没当成,但既然决定过了,所以死后依然以皇帝之礼安葬。李弘从小就体弱多病,不像个长命的人,咸亨二年监国时,“太子多疾病,庶政皆决于(张)至德等”,虽然有令武则天不满意的地方,也不至于动杀机,毕竟李弘的势力还威胁不到武则天。



猜不到结局

接替太子之位的是李贤,他与武则天冲突很大,最终被无情流放。高宗驾崩后,李显继承帝位。让李治始料不及的是,武则天在他去世后不仅当上太后,还能当上皇帝。唐高宗驾崩时已五十六岁,武则天比他还大四岁,花甲之年。在当时的生活水平下,五十岁就应该自觉准备坟墓,六十岁去世死而无憾,一点都不算早。按理来说,武则天应该没有多少光阴了,过不了几年,她的政治生命将该和自然生命一起终结。唐高宗在遗诏中让儿子多听母亲的,特别是遇到军国大事,本意是武则天辅佐李显,为他保驾护航,等到几年后,位置坐稳,理政也熟练了,武则天差不多也该来乾陵见先帝了,此事可参考汉武帝初期的太皇太后窦猗房。

 


 

(章怀太子墓壁画)


可是命运开了个玩笑,武则天有母亲杨老夫人的长寿基因,还特别善于养生,罕见地活到八十二岁,要知道中国皇帝能活过八十的总共不超过十个,唐朝就一个,即武则天,这相当于丈夫死后又活了二十二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建康有保障,加上以前的努力与准备,武则天已经驾轻就熟,既然身体条件允许,还做什么窦猗房,直接学司马懿、司马炎就是了,于是燕啄皇孙、废黜二帝,登上人生巅峰,使李唐暂时灭亡了十五年。

 

武则天突破了传统,最后又不得不向传统屈服,假如有个人从高宗驾崩时就开始隐居,过了二十二年又走出山林,他会发现自己虽不在江湖很多年,但皇帝还是李显,李唐依然是李唐。之后的历朝历代,皇权逐渐强化,思想越来越正统,对女性的约束愈发严格。武则天这样的女人成为后代统治集团口诛笔伐的对象,他们希望人们以武则天为耻,避免自己的王朝也冒出这号人物,毕竟没有哪个皇帝愿意自己的江山被某个女人篡夺,子孙被某位女子屠戮殆尽;把武则天打扮成一位蛇蝎心肠的悍妇,教之于民,有利于消除对皇权的威胁。至于唐高宗,他对武则天掌权一事有重大责任,为了衬托武则天的恶,只好委屈下李治,把他写得懦弱无能,形同傀儡。丑化到这份上,知道他历史功绩的后人自然就不多了,光芒全在父皇和皇后身上。

 


(无字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