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毅:了解儿童的心理求救信号

 闲医 2016-05-31

原标题:郑毅:了解儿童的心理求救信号

“当一个孩子感冒的时候,他会发烧、会咳嗽,家长会根据这些信号判断出孩子生病了。但是当孩子的心理感冒时,家长却往往对一些信号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读懂孩子的心理求救信号,当这些信号发出之后,积极地为孩子疏导心理,有必要的话就要及时就医。”

在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困扰。目前我国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6%-22%之间。北京地区的抽查显示,学生行为问题比例逐年提高,我国在解决儿童心理问题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其实一个孩子感冒了,会发烧、会咳嗽;但是他的心灵感冒了,家长却不知道怎么发现征兆。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副主席郑毅接受了北京青年报《生活时代》的专访,郑毅教授特别提醒家长,要学会发现孩子的心理求救信号。目前我国儿童心理保健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不够普及,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导致很多儿童心理问题还不被人了解,甚至很多地方的医生对于儿童心理障碍都不太了解。目前随着社会的宣传,儿童孤独症已经引起了社会的足够重视,但是儿童心理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儿童的多动症、分离焦虑症等还不为大众所熟悉,因此我们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普及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提高儿童心理问题认知

“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包括一些较轻的心理问题,或是心理障碍,同时也包含一些真正的精神疾病,这些统称为心理问题。”郑毅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心理问题的涵盖范围。其实什么是真正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专业的心理医生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但是老百姓对此的认识就比较混乱。

郑毅教授谈到门诊中看到一些成年人的精神问题,或是心理问题,实际上很多是从青少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因为认知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最后逐步发展成心理疾病。大部分成人的心理疾病,分析询问患者之后,都会发现有儿童阶段的问题,所以儿童时期的心理卫生关爱是最重要的,如果对早期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有效地疏导和治疗,那么今后也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所以国家对于儿童心理保健问题也相当关注,将儿童心理保健纳入了儿保体系当中,并有专门的技术指导规范。

从目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来看,问题儿童的数量是在逐步增多的,这种增多包含两层概念,一方面是儿童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病率增高了;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儿童心理问题的认知提高了,以前家长认为不是心理疾病,现在通过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知道了。这两方面促成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也造成一些新产生的儿童心理问题,例如留守儿童的增多,破裂家庭的增加,这些都会导致一部分儿童产生心理方面的影响,甚至是疾病。甚至是我国放开二胎之后,出现的同胞竞争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应该加大对儿童心理疾病的流行性调查的投入,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过类似的调查活动。同时精神卫生知识的不普及,导致大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不足,导致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病耻感强烈,不愿意来医院就医,这也是阻碍我们心理医生为大众服务的一个因素。

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国家应该从体制方面制定儿童心理健康保健体系,强制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人的躯体和心理不能分开,心理问题会导致身体疾病。如果未来儿童的心理疾病,能够像感冒发烧一样,被父母及早识别,那我们心理健康的早期预防就能够做到。实际上,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早就出现了一些心理求助信号,如学龄儿童成绩突然下降、青少年莫名其妙的就不爱说话等,如果患者和家属能及早注意这些信号,尽早到精神疾病专科就诊,结来就会大不一样。甚至很多青少年自杀的极端案例,其实在之前的一两个月就已经释放了很多心理求助信号,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读懂这些心理求助信号,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悲剧发生。

郑毅指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他说,孩子出现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而孩子的厌学也是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建议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同时,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据介绍,全世界大概有1/5的青少年儿童会在成年之前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等,其中能得到适宜治疗的不足1/5,这就导致80%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合适的诊断和治疗。郑毅说,美国有两万多名精神科医师,其中就有8千多名是儿童精神科医师;我国的精神科医师也有两万多名,但儿童精神科医师只有3百多名。在郑毅的门诊中,初诊患者中有八成左右病情都比较严重。

郑毅表示,我国目前儿童心理健康医师只有区区几百人,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家长很少会带孩子去看心理疾病,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其实不然,孩子不喜欢学习或者性格的突然转变,都有可能是儿童心理或精神的疾病。

将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解决在萌芽

我国儿童心理问题形势严峻。14岁以下人群中,至少有3千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但就诊人数却十分有限,只有不到1/5的家长带患儿去医院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郑毅表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要从小抓起,教育方式也要有所调整,从“早期教育”转变成“早期关心”。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是根,未来,我们会派更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到社区,开展科普教育和疾病筛查,以帮助广大的患儿和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市,除北京安定医院等专科医院设有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外,只有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设有专业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儿童心理健康医师缺口很大。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严峻形势反差强烈的是就诊人数有限,只有不到1/5的家长带患儿去医院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要从小抓起,国家已经开始将婴幼儿的精神检查纳入到儿保体系当中,让更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到社区,开展科普教育和疾病筛查,以帮助更多的患儿和家庭。

人物简介

郑毅

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副主席

博士,承担过国家、卫生部及北京市科研课题多项,并多次获奖。从事精神医学临床、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30余年。对各类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心身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健全人格的培养、脑潜能开发、精神障碍遗传及行为基因学有深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