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基与基础工程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是结构质量的核心,不仅要保证工程在正常条件下的使用安全,还要保证在特殊条件下的相应安全,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保证合理的使用寿命。依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施工,杜绝出现由于地基基础引起主体结构不均匀沉降、工程裂缝、倾斜及变形等,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安全可靠。 地基与基础及地基处理施工,应根据土质和设计的基础形式编制专项方案,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保证桩基承载力,基础桩复合地基、打(压)桩、混凝土灌注桩等施工应满足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单桩承载力的检验、单桩强度试验、桩身质量检测等项目检验的数量及方法必须满足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桩基完整检测Ⅰ类桩(桩身完整、无缺陷)比例不小于90%,且无Ⅲ、Ⅳ类桩。难度大、复杂的工程专项方案应经有关专家论证。 静压管桩接桩质量开挖检查:▲ 接桩处完全脱开,缝宽介于1.0~1.5cm 开挖探井验证▲ 重视地基基础交接验收:桩基施工是特殊过程,特别是有的桩基由甲方分包,甚至总包接手时地下部分处理已经完成,应认真进行交接验收,对桩承载力、桩身质量、桩数、桩范围、桩位置、桩标高等进行测量和检测,复合地基要进行承载能力检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发现问题一定要设计单位进行复核处理。 变形观测是验证基础质量的重要措施,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建筑结构的特点合理布置。观测点安装应牢固规范、不锈蚀和晃动,观测频次要在方案和交底中明确(如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每增加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荷载每增加25%观测一次。工程竣工后沉降观测,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规定,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在不稳定期间不应该参加鲁班奖申报),建筑物的垂直度偏差检查记录,记录中应有最大垂直度偏差值。记录完整清晰可追溯,测量仪器和人员符合要求。 沉降观测点做法▲ 沉降观测点、室外接地测点做法▲ 沉降观测点做法▲ 二、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制作场地▲ 钢筋加工、制作场地▲ 钢筋堆料场▲ 1、基础钢筋 筏板钢筋▲ 2、地下室外墙钢筋 地下室外墙插筋前先进行外架搭设,并设支撑构件,钢筋上口统一标高固定;钢筋定位准确,排列整齐,便于现场实际操作。 ▲ 3、楼板钢筋 弧形板面钢筋弧度圆顺,间距均匀,绑扎整齐规范▲ 4、剪力墙钢筋 根据样板进行钢筋和安装预埋交底▲
5、框架柱钢筋 三、模板工程 1、后浇带 楼板后浇带处采用木模板锯齿口支模▲ 后浇带处采毛毯覆盖,防止交叉污染▲ 梁板后浇带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与主体架体一起搭设,主体模板拆除时后浇带部分架体不拆,模板就不受影响,从而保证后浇带两侧沉降一致,后浇带浇筑后无错台、下沉、漏浆现象。▲ 楼板支模样板▲ 2、加固 双面腹膜镜面竹胶板应用▲ 楼板支模槽钢与方木配合使用:采用5号槽钢代替方木,只在结构板的拼缝之处使用方木,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减少木材使用。▲ 3、楼面高差控制(定型化做法) 4、飘窗板滴水线一次成型 飘窗板支模样板▲ 飘窗板滴水线一次成型现场实景▲ 5、框架柱支模 框架柱支模样板▲
框架柱大模板支模▲ 塑钢模板支模▲ 剪力墙木模板支模▲ 6、木模板楼梯踏步定型化支模 定型化楼梯支模样板▲ 定型化楼梯支模样板做法现场交底▲ 定型化支模应用后混凝土效果▲ 7、大模板施工创精品工程策划 全钢大模板支模▲ 大模板施工样板▲
A、非标层墙体接缝▼ B、外墙接缝控制▼ C、顶板支模控制▼ D、梁墙结合部控制▼ E、剪力墙标高控制▼ 确保顶板支模后,剪力墙混凝土高于板面10mm 。 F、楼梯踏步施工控制▼ ——THE END—— 你可能还喜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