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管理”

 谭剑峰图书馆 2016-05-31

自主管理是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合作探索下,激发学生自己追求,不断学习,对自己的思想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以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

   有效开展“自主管理”,可以避免班主任对于班级的事情总是事事操心,亲力亲为,累得够呛,可学生并不买账。班主任变成了消防队员,主要的时间、精力都被一些其它事件干扰。

  一、树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思想

学生自主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行为自律的需要,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因此,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思想。

一是开展学生自主意识的教育。我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等时间,向学生大力宣传自己的事自己管的思想,让学生在学校及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是确定学生一日常规应达到的标准,从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个人卫生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要求,制定并公布量化标准,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管理好自己。

三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是由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只要加强自身约束,就能克服缺点。

  二、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没有自主管理能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自主管理。为此,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一是在每学期初让学生承包班务事。由班主任把班级工作所有内容确定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每人必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事来做,做到班内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二是在各班设立安全、卫生、文明礼仪、岗位具体责任,由学生轮流当监督员,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是在大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是实行学生值周制。学校安排学生进行值周,检查各班的卫生、纪律等方面表现,并在大厅公示。

  三、制定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只有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实施自主管理。

一是建立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全员制,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增强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管理尺度,使学生相互激励、相互监督。

三是制定考核细则,对班级和学生进行量化考评。

  自主管理并不是说教师什么也不管,是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合作探索下,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 、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

  总之,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只有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和谐地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