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红谷斋主人 2016-05-31

——第五卷. 子路初见第十九.第二

 

        当官就要为民

 

提示:当官是干什么?当官就是干事的,在其位谋其政。环境好坏,条件优劣,都不论,该你做的,必须做,即孔子说的:“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做事不能疲于应付,不能被事务性的工作弄得团团转,而是要抓重点,抓要害,游刃有余,应付自如。没有这本事,别做官。孔子的侄子孔蔑就是那个整天忙乱,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的官;而宓子贱则是个悠闲的官,自在的官,自如的官。窍门是什么?讲礼,讲秩序,讲上下,讲尊卑,讲贵贱,讲大小。什么事最大?老百姓的事最大,民生的事最大,人民的利益最大:什么最贵,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最贵;什么罪贱?自私自利最贱……

名句:

圣人将治,自远刑罚

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

 

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见之。(司寇,官职,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掌管刑狱、纠察,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季康子,即季孙肥,鲁国的正卿。鲁哀公时,鲁国公室衰弱,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孟氏、叔孙氏和季氏,三家位高权重,是当时鲁国的权臣。刚上台的孔子去拜见权臣季康肥,人家不高兴,还去一次又一次。)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矣,不可以已乎?”(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能言善辩。宰予说:你刚当上司寇,时间还短,人家不想见你,你为什么低三下四地去见他呢?)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当了司寇,就得干司寇的事情。当前鲁国很乱,欺压人的事情,暴乱的事情,到处都在发生。既然这时候聘用我,我就得负起责任,这就是大事。)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社会是需要法制的,人的行为必需受到约束。最好的约数,就是自我约数,就是自律。“不能自律,何以正人?[1]只要严明纪律,一般人都会自律;只要赏罚分明,一般人都会自律;只要上面的人以身作则,一般人都会自律。有自律,则国家安,社会稳,家庭幸福,人民谦让。)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这里引用的是一首古诗。“违山十里”就是离山十里,很远的意思。蟪蛄属于蝉科,稍大。“蝼蛄之声”比喻各种杂音乱出,社会混乱。孔子的意思是,社会乱,就要有人出来治理,而不是躲得远远的。儒家的思想就是有为,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不做官便罢,一旦做官,就要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

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忠,孔子的侄子,字子蔑。宓子贱,孔子的学生。孔蔑和宓子贱,一起入士为官。)孔子往过孔蔑,而问之曰:“自女之仕,何得何亡?”(得到什么,丢掉什么?做官有什么感受?)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经验没有,教训倒是有三条。):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龙宜为讋,前后相因也。”[4]就是些事务性的工作,陈陈相因,按程序办事,照章办事就是,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挣钱少,请亲戚喝粥都不够,骨肉越来越疏远了。)公事多急,不得弔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公事太多了,正常的应酬都没有了,朋友之间都疏远了。)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 孔子不说,往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孔子路过宓子贱处,也问宓子贱,他也回答了三条。孔蔑是“三亡”,他是“三得”。)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过去是背诵课文,今天可以亲自实践了,在实践中学习,越来越明白了。)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俸禄可以供食宿所用,还可以接济亲戚,骨肉之间更亲密了。)虽有公事,而兼以弔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公事虽然繁忙,该应酬的就应酬,该交的朋友就交。)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宓子贱就是人才,如果鲁国没有君子,那么宓子贱就是君子。同样是做官,有人忙得不亦乐乎,有人清闲自如悠哉游哉;有人被事务性的工作弄得团团转,有人则有条有理,按部就班,应付自如,一丝不乱。事无巨细,不分轻重,不辨缓急,同等用力,只能是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既无效率,也无功劳;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有条有理,就能游刃有余。有的人是做官得料,有的人不是做官的料。孔蔑就不是做官的料,他弄得自己很苦,丝毫没有为官的乐趣。)

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官场有官场的礼节,说官场文化也可以。大家都这样,没人笑话你,与别人不一样,人家必然笑话你。)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穀之长,郊(祀)宗庙以为上盛,果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未闻以贵雪贱。今以五穀之长,雪果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公曰:“善哉。”(孔子不是来闹笑话的,他是来讲礼的。讲大道理,讲贵贱,讲上下,讲尊卑,讲长幼,讲厉害的。所谓“礼”,就是秩序,就是法则,就是尊卑,就是上下。“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5]什么时候不需要礼仪?什么时候不需要法律?什么时候不需要制度?“不由礼之事,非不可行也,行之不能久。”[6]

 



[1]唐·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

[2] 《孟子·尽心上》

[3]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4]三国·魏·王肅《孔子家语注》

[5] 《礼记·经解》

[6] 唐·杨炯《公狱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