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着,千万别参加同学聚会

 我是明珠絮语 2021-01-05



-1-

有人说,热心组织同学聚会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重感情的,另一种是自我感觉混得不错的。此话有理。

但一个人再重感情,也不可能和每位同学都感情那么深,这年头交通发达、通讯方便,感情深的话随时能聚,没必要把所有人都招呼到一起。现实中热衷于搞大规模聚会的,大多是后者。

-2-

老同学久不见面,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有些面孔你已经叫不出名字,只好偷偷问身边的朋友那是谁,然后装作仍然熟识的样子举杯敬酒。

当然,我也见到过巨大餐桌的另一侧,有位十多年没有见过的同学偷偷地指着我向邻座提问,透过他的表情,我也大概可以猜得出问题的内容。

-3-

聚会时的人群总会自然地分成几堆:一堆是混得不错的男生作孔雀开屏状,向当年心仪已久却没有得到对方青睐的女生大秀尾巴上的羽毛。想再续前缘还是别的原因咱无法考证,但如果那位风韵不再的女同学能面露悔意,或者过几天听到她和丈夫吵架甚至离婚的传闻,肯定会让那位孔雀心满意足。

另一堆则是围住那位最有钱或者最有权的同学,轮番敬酒,忆往昔诉衷情展未来留电话,紧握双手勾肩搭背亲密无间,心里盘算着啥时候让他帮自己一把

剩下的那些混得不好的男生和姿色欠佳的女生,只好做一个个只会夹菜的灯泡,在那儿耐心期盼聚会早点结束。在众人觥筹交错的空闲,有人礼仪性的遥遥和你举一下杯子,其余的时间,这些人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的一群。

当然,如果某位女生虽然并不漂亮,却不小心嫁了达官显贵,也会变成另外一番不同的景象。

-4-

其实我这么刻薄地描述同学聚会,倒不是真的那么强烈反对,曾经合得来的三五知己,不管聚到哪个城市,找一间安静的包间,把酒言欢,未尝不是人生的美事。

只是我不太赞同以沟通感情为名,行私人社交之实,把世俗的东西过多地掺杂进来。

坊间流传的“四大铁”当中,“一块同过窗”排在首位,足见同学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感情纽带,并不需要那些刻意的技巧。当年纯真的青葱岁月能相聚在一起,这是大家人生的缘分。

拉上所有的男男女女,去城市里面最高档的饭店搞一场酒会,嘈杂得根本都听不清对方讲话,我总觉得太像一次外交上的活动,反倒冲淡了感情的浓度。

记得赵本山在一个小品里对打着聚会的幌子想拉赞助的范伟说:“同学之间,还用搞社会上那一套么!”的确如此。我私下里想,如果哪位老同学有事找我,即使我真的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我也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他。

-5-

有一篇文章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忠告自己的学生: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

因为聚会会逼着你回头审视你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是以你同学们的标准。在晚餐之前,开车驶进校园停车场,斜眼打量着周围汽车的品牌与款式,努力猜测着你的同学们毕业后混得如何,以及你与他们的差距。整个同学会将引发你关于职业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巨大焦虑和徒然担忧。

按理说老外们的人生态度远比我们潇洒,但那位教授担心的情况,不正是我们每次参加同学聚会时的真实写照么!

可见,参加同学聚会对我们普通人来讲,真的算不上什么好事情。平平淡淡地按照自己人生的轨迹,踏实而轻松地走下去,挺好。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同学聚会真的不去也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