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名作】笔墨忆童年——唐鼎华作品《童年拾趣》

 风影墨客 2016-05-31


唐鼎华作品《童年拾趣》
笔墨忆童年

1
关于唐鼎华


唐鼎华
垂肩长发,
髯须飘洒。
一袭布衣,
潇洒出尘。
纤尘不染,
衣袂飘然。
江南一鼎,
独领风骚。
1982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
现为江南大学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无锡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无锡市国画院画师、江南书画院画师、太湖书画院副院长、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
1992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

1998年无锡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记画家唐鼎华》

2009年在常州书画院举办《唐鼎华教授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

2014年美术作品《天下惠安》、《无锡老百业》参加十二届全国美展


2
一个江南人的闲适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度过儿童时代的人其实是很幸运的,那个年代正好国家有那么一段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却又不那么富裕,不那么功利。因此儿童生活的环境相对宽松、意识相对单纯、乐趣相对丰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兄弟姐妹的亲情,家庭之间门户开放,大家都在孩子堆中滚大。


唐鼎华作品


鼎华喜欢画憨态可掬的小孩,玩着他童年的游戏,捉迷藏、摔跤、滚铁箍、捉麻雀、斗蟋蟀,或在山林中追逐嬉耍。即便出现成年人,也都是返老还童的活宝老头,或鸡毛换糖,或与子孙亲昵,或俨然课子。这些都充满了他对儿童时代的眷恋。但是,有一点很特别,鼎华始终弱化人物的时代特征。画中人物可被指认是宋代的,又可说是明清和民国的,也像是他孩提时代的,却又都不绝对是。这种造型方式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情调非常相似,更多地注重生活情趣,使精神特质的表达能够更加纯粹。

唐鼎华作品细节图

作为一种文化,中国人对中国画笔墨的欣赏和创造岂止是画界“艺术精英”们的事情,在江南这个地方一直是寻常百姓的普通精神生活。自元代以来,中国画的重要发展基本在江浙一带,因为这里有丰厚的人文传统和极为广大的社会基础。所以,我总觉得对中国画笔墨是非问题的争论很有点像在讨论一个地区的方言是否能代表这个地区的语言一样地荒唐。鼎华作画很讲究笔墨。他用笔散淡随性,没有刻意。善画山水林木却很少叠加用笔,也没有多层渲染,笔录心路,不做校正,所以,自然发展,气息优雅,意外生趣,败笔不败。随着画题的情趣,笔墨更显野逸而清润,趣味幽然。我以为,这就是鼎华绘画方言的贴切处,是他生命意识的表达方式。没有这样的笔墨,便没有了江南一隅书卷气的清香,也便没有了中国画之于许多中国人抒发情感或陶冶性情的自然所在了。


唐鼎华作品细节图



以上文字来自池沙鸿 :浙江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3
《童年拾趣》作品欣赏
观目前唐鼎华的作品,以描绘童年生活为多为善。笔者曾拜读过他许多此类的作品,画中的孩童三五成群,或对弈争胜,或捉对摔跤;或嬉戏“斗鸡”,或“藏猫”玩耍;或登树捕蝉,或入水偷泳……人是社会的人,故而人的行为表现都有一定的格式规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不管是官僚商贾,还是平民百姓,其童年生活基本是“一样”的,一样的无拘无束,一样的天真烂漫,没有规矩之束缚,没有名份之分别,单纯而自由——这也许正是唐鼎华作品雅俗共赏、受到许多人欢迎的缘故。(半谷 评)
唐鼎华作品

让人想起,曾几何时,自己还是那般童真,常常到邻居家串门,或者把伙伴们都呼唤出来,院子里总是充满孩子的欢笑声,你的童年,是否也是如此?



唐鼎华作品


这幅画面,给人呈现出江南水乡的恬静风貌。无锡人的童年就是如此——或在岸边嬉戏,或在水中悠悠划过·······




唐鼎华作品


你可曾拿着竹竿,打树上的果子?



唐鼎华作品


还记得放学回家的场景么?总爱三五成群的欢快地走着,一同欣赏路上的风景,谈论一天中发生的事儿。




唐鼎华作品


童年趣事之 老鹰捉小鸡



唐鼎华作品


童年趣事之 手工艺人



唐鼎华作品


童年趣事之 在湖中游泳




唐鼎华作品


看到这幅,你能想到什么?

童年拾趣
这幅作品中的人物表情真的很精彩,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表现得很到位,让人十分喜欢。

唐鼎华作品


童年趣事之做手工


细节图
唐先生笔下的树

唐鼎华作品


童年趣事之迎新春




唐鼎华作品


童年趣事之休息时间




唐鼎华作品


童年趣事之合家团圆,共迎新春




唐鼎华作品


童年趣事之陪奶奶打毛线




以童真、童趣来表现生活情趣,似乎还不够,唐鼎华在许多作品中还加入新的元素:老年之趣。他的那些取材“爷孙乐”的作品,通过老人与孩童在形态、表情等方面种种对比的娴熟描绘,更加凸现出生活之趣。老人与孩童除了年龄不同外,从体量上比有大有小,从形象上比有“丑”有“美”,从质感上比有粗糙有细腻,从动态上比小孩灵活老人滞缓,从情调上比小孩天真老人慈爱,相互对比,相互衬托,把生活情趣中最纯真、最朴素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似美酒如香茶,令人回味无穷。


为了表现情趣,唐鼎华还巧妙地抓住了“情节设计”这个关键。情节,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哪个阶段矛盾冲突强烈,或违反“常规”,就会产生趣味。如爷孙两人在下棋过程中,从摆子开始,到中途“厮杀”,再到“将军”论胜负结束,这个过程中人物的表现、动态,都会随着棋势而不断变化。按常规,毫无疑问老人“战胜”孩童,但在生活中老人往往有意让着小孩,变成小孩胜老人的喜剧结果。过程中老人或小孩可能会悔棋耍赖,会得意忘形,会“遇险”沉思;还有,老人忽觉体痒,乖巧孙儿赶紧跑来,掂起脚板,为爷爷挠痒,爷爷满脸都是惬意……再现这些细节,要求画者必须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唐鼎华在创作中就擅长抓住这些细节,由此落笔,再现生活中种种趣味。(半谷 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