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孩子,要像对待一棵树,而不是小猫小狗(转)

 张小槿 2016-05-31
前段时间带开心出门遛弯儿,遇见一位父亲。是熟人的熟人。他说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感慨。所以今天,与朋友们分享的,就是这一句话的故事。

当时,寒暄几句之后,那位有两个孩子的父亲跟我感叹:这孩子呀,就跟小猫小狗一个样,你要整天把他们关在家里,他们就要闹腾,出门去溜一圈,就好了。走的时候,他半开玩笑地说,走,溜孩子去咯。

这算是一位很尽责的父亲了。让我感慨的,是他对孩子的态度。孩子是小猫小狗吗?在这位父亲看来,似乎的确如此。

当把孩子看做是小猫小狗的时候,意味着什么?我们会下意识地把孩子看作是非理性的、不通人情的小东西。当然,也暗含着,他们是与我们是不平等。是需要被我们教导的和管制的。我们也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训练他们的。

恰是这种观念,让这位父亲对待两个孩子完全两样。小宝是女孩,很活泼,讨人喜欢。老大是男宝,看起来比较安静,对人对事都不争不抢。无论言谈还是举止,都清楚表明,父亲更喜欢小宝,他说:“小家伙的个性特点更好,在幼儿园里人缘特别好。”

基本上,父亲对小宝的呼唤每次都给以积极的回应,但是却常常会批评哥哥,常挂在嘴边边上的一句话是:“看看你妹妹……”连看两个孩子的眼神都一个温柔一个严厉。

虽然是有两孩的家庭,不那么具有代表性,但是其背后“像养宠物一样养孩子”的教养心理却耐人寻味,并且肯定不是个案。细想想,其实我们不少父母都是这么做的。

在我们的心中,大多会有一个理想小孩。他应该怎样,最好别怎样。当孩子的表现更合我们的心意,我们会很快乐、欣慰,若孩子的表现有悖我们心中所想,就是不能被接纳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训练”孩子,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不断打扰到孩子自我成长的节奏,直至孩子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曾经在一家DIY的糕点店里头,遇见一位妈妈。她的男孩子,目测已经6、7岁了。做饼干的过程中,妈妈一直在说话。唠叨自己身边的小男孩。而男孩嬉皮笑脸,显然根本没把妈妈的话听在耳朵里。

母子俩的节奏一直是:儿子上来动手,要去摸面团,想要玩一玩,妈妈立刻紧张地说:哎,不对!你这样做是错的!要像妈妈这样子!你看,这样,这样……你又错了……

孩子很快就放弃了,说:我不会做嘛。然后溜走了。妈妈又急了。喊孩子:你怎么这样啊,看看人家别的小朋友多棒……

妈妈越说脸上的怨怼越多。后来我带开心离开的时候,还听见这位妈妈在跟自己的孩子较着劲儿。

这是一位很累的妈妈,她做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她希望孩子能够按照她的节奏走,为此她恨不得手把手地教孩子,甚至完全替代。她的无助,就像是面对一只任性的、让人无法掌控的猫咪一样。

全程,她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想的节奏来,期待孩子一点就通。就像期待自己的小宠物,只需要摸摸头,或者发出一个信号,它们就会乖乖地待着,或者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个“对”的动作。可是,越是想要这样去“训练”孩子,似乎问题就越多。

一个不被父母尊重,被打乱了成长节奏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容易烦躁、缺乏耐性等特点,或者刚好相反,表现得退缩、压抑、充满依赖性等特征。第一种孩子,会学会取悦别人;第二种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甚至是自卑。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若一定要打个比方,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认为,孩子是树,而非小猫小狗。

开心爸爸是研究植物的,我是研究人的。他曾经开玩笑地说,生两个孩子的话,一个你按照发展心理学的方式去养,一个我按照植物学的方式去养。但在我看来,我俩从根本上都用同样的方法在做同样的事。你想,若我们对待一个孩子的成长,像对待一棵树一样,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儿。

仔细观察,每一棵树都是不一样的。只是跟从自己内在的节律生长,一点都不着急。有风就跳舞,无风就静默。站在你面前,不去掩饰什么,也不讨好什么,完全和你平起平坐。

再看看一棵树是如何长大的吧:

育苗阶段是最重要的,就像孩子生命早期是顶重要的一样。你要了解树的特性、成长需求,再准备合适的土壤和养料。不能弄错了,或者给了它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比如,你要给它浇水,但是水若浇多了,对一棵树来说,和缺水一样,会致命。

你要在早期给予它足够的时间和关怀,但有一点,你不能把树一直种在温室里,尤其不能替代它去经受必要的风吹日晒。就像你再操心,实际上你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去成长一样。

你要给予它成长过程中的关注,根据它的生态习性,给予合理的修剪。但生根、抽枝、繁茂、向上生长,这都是它自己的事。绝大多数时候,你都不需急着做什么,长年看着它在雪里、雨里,它自己会决定它是什么。你只需看懂并依从它们的意愿,提供尽量少的支持和干预,帮助他活成他们自己。

对一棵树来说,树根和树干都健康,这棵树才可能枝繁叶茂。树叶和花果,不过是营养传输系统的最末端,他们的丰硕,取决于来自根部和枝干的养料供给。

这像极了我们所说的“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心理能力就像是深埋地下的树根,你看不见它的存在,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我们的生存和生存质量。体能就是树干,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本钱,没有它,一切都白费。智能就是树叶与花果,最容易被看见,最易于带给人光鲜的尊荣和赞美,但若没有根部和树干的牢靠给予,再繁华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养孩子,更像是对待一棵树,而不是小猫小狗。亲爱的你,能做到吗?

很喜欢纪伯伦的关于孩子的一篇散文诗,最后在这里与你们分享: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论孩子》卡里尔·纪伯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