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口:17000 面积:24平方公里 美食 母猪壳 卤白鹅 黄凉粉 万灵古镇位于荣昌区城东。自驾游客从重庆主城出发,经G85成渝高速在荣昌收费站下道,向万灵镇行驶约8公里即到。动车:从重庆乘动车39分钟即可到达荣昌,在荣昌汽车站换乘到路孔古镇的中巴车,车程30分钟,车费3元。 万灵古镇 ![]() ![]() 濑溪河古时是大足至荣昌、荣昌到泸州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早在南宋时期,万灵就是著名的水运码头和物资集散地,万灵出产的蜂蜜、蜂王浆以及花粉等,都曾作为贡品运往都城临安(今杭州)。 据资料显示,从前,外界对万灵的称呼是:小香港、小山城。称小香港是因为当年万灵码头一派商贾云集,灯红酒绿的繁荣景象,再加较为复杂的社会成份,是各种帮派势力、集团相互倾轧的场所;称小山城是因为万灵具备山城重庆的某些特征:较多的坡坡坎坎与悬崖水边的吊脚楼。【查看全文】 ![]() 1 22 万灵在重庆市荣昌境内,距荣昌县城9公里,与邻县大足仅一河之隔。路孔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文化古镇。秀丽的濑溪河绕城而过,与青山绿水为伴千年,闪耀着秀美动人的色彩。 1 22 万灵就好似一副荣昌夏布的手记,处处都记有一段故事。泛舟时,木浆划过水面的声音;散步时,踏上大荣桥,那是宋朝古人走过的石板路,凹凸不平的路面发出咚咚声,犹如在讲述散落在角角落落的古镇往事。 ![]() 2 22 宋时,这里被称做水码头,供商贾休息、住宿、歇脚、堆放货物,随后逐渐衍生出一些店铺。 ![]() 3 22 大荣桥始建于明代,横跨濑溪河上,紧邻路孔镇的日月门,全长116米,宽1.8米,主拱高约10米、宽15米。这座桥用平整的石块铺就,据说每一个石块都有上吨重。想来当年修建时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 4 22 散步时,踏上大荣桥,那是宋朝古人走过的石板路,凹凸不平的路面发出咚咚声,犹如在讲述散落在角角落落的古镇往事。 ![]() 5 22 每当闲暇之余,两岸百姓和游人,会专程去桥上休憩,观日落云起,看小船悠悠…… ![]() 6 22 万灵古镇是一个寨堡式古寨,当地人把寨子的核心区域称作“大荣寨”。(图为大荣寨) ![]() 7 22 清代嘉庆五年(1800年)当地绅士及乡民为防御川东白莲教大起义的战火扩建成有四寨门的大荣寨。有天平门、日月门、狮子门、恒升门四道寨门,图为日月门 ![]() 8 22 老街上,明清徽派建筑散发着古老文化的芳香,群书汇聚的尔雅书院,繁华犹在的湖广会馆,众多的古桥、古树、古民居、古祠堂、古书院相映成趣…… ![]() 9 22 古镇一条502米的老街上,竟然开了28家茶馆。有人说万灵人一辈子有五分之一的时间都泡在茶馆里。 ![]() 10 22 万灵古镇也是一座移民水乡,当年“填四川”的历史遗迹仍可在当地寻觅到。图为宋代皇室后裔赵氏族人的迁移示意图。 ![]() 11 22 图为赵氏宗祠的一角。 ![]() 12 22 绣楼又名“沁芳阁”,原为一贺姓大户人家的住所,二楼的阁楼是专门为女儿所建。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不能抛头露面,她们的生活起居都在绣楼上。 ![]() 13 22 水碾是古人为节约人力建造的水力碾米设施。当时,万灵人也在此造了一座水碾,而水碾后的这座巷子也因此得名。 ![]() 14 22 在这里很多都是世代为船工,几辈人和船打交道,以渡客和载货为生。 ![]() 15 22 以往,船工们每天划行10多公里,而这条水路,是从大足到荣昌最近的一条路线。 ![]() 16 22 以往的船只,经过濑溪河水流至白银滩,都会受阻,上下货物必须转船或采用人力拉纤,否则不能运行。 ![]() 17 22 在路孔镇外,大荣桥下,有一个建于1942年的万灵船闸,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船闸,它有效地疏通了濑溪河航运,使之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物资流通的生命线。 ![]() 18 22 万灵有个十八梯,和重庆的十八梯老街名字想同。这里的十八梯曾是古代的“红灯区”。 ![]() 19/22 据县志记载,解放前,路孔镇因水运发达,往来行商众多,从而民情风俗也精彩纷呈。民国时,大小寺庙和道观有二三十座,真真称得上法会频繁、香火鼎盛;袍哥帮会的“码头”,一般在茶座旅馆的后店,有大烟和赌场…… ![]() 20/22 万灵的美食种类也繁多,如果在当地逛累了去老茶馆喝一杯茶,吃一顿当地特产“红烧母猪壳”、“艾耙”,坐在乌篷船上,漫游在秀丽的濑溪河上,看青山荡漾在水上,两岸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任微风轻拂在脸上,犹如置身在江南水乡。。 ![]() 21/22 古镇中还有这样一座书院,它的背后也有很深的历史。这座书院是由明朝中期的刑部尚书,被嘉靖赞誉为“天下清官”的喻茂坚创建。 ![]() 22/22 万灵就好似一副荣昌夏布的手记,处处都记有一段故事。泛舟时,木浆划过水面的声音;散步时,踏上大荣桥,那是宋朝古人走过的石板路,凹凸不平的路面发出咚咚声,犹如在讲述散落在角角落落的古镇往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