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天寿画竹为何名“野战”?

 美揽资讯 2016-05-31


在近代中国画名家中,潘天寿被公认为是与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同列的四大家之一。去年,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拍卖成交价达2.7945亿,创下潘天寿市场价过亿的新纪录。 不过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潘天寿另外一幅有趣的作品。

潘天寿画竹为何名“野战”?

《野战》是潘天寿的一幅水墨绘竹作品,纵47 厘米,横40 厘米,以折枝法取竹数枝斜角构图,笔墨泼辣,甚得雄健意味。画家另有一幅同名作品收入《潘天寿书画集》下编第203 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P98),构图与此相仿佛,只是右下角没有湖石小草,署款的位置也依画面的变化而由左侧改为右下角,笔墨简洁,气韵生动。

《野战》比潘天寿其它作品更耐人咀嚼的是它的题目。

什么是“野战”?从字面上看,“野战”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思是不按常法打仗,而作为一个美术术语,“野战”典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友人所绘竹图上的一则题跋。板桥跋云:“石涛画竹如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石涛绘竹,喜用生宣纸和羊毫笔,用笔奔放,水墨淋漓,文人绘画自明中期兴起之后,在明末清初用生宣纸作画已较普遍,但是用羊毫笔却不多见,在生宣纸上用羊毫笔则更为少见,所以郑板桥对石涛此类作为称之为“野战”。

潘天寿将它引伸到自己的绘画中来,是借此强调他的绘画观念,寄托他张扬个性、不墨守陈规的艺术主张。但是潘天寿有许多题材比绘竹更突出地显示了他的个性,比如他绘秃鹫古今一人,为什么偏偏在绘竹的时候题此二字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野战”典出郑板桥的绘竹作品,另一方面与此画的上款有关系。上款“宜生”曾有人撰文说是建国后曾任荣宝斋经理的张宜生,经查荣宝斋建国前东家中有张姓股东,但是建国后没有“张宜生”经理。此“宜生”其实是苏州画家张宜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张宜生曾经受聘上海美专与潘天寿同过事,建国后潘天寿任职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院前身),张宜生则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潘天寿题此二字是省略了后面他要说的话,因为对方知画懂画,不说更为含蓄。

潘天寿画竹为何名“野战”?

郑板桥诗书画:一竹一兰一石

那么被省略的是什么话呢?我们不妨打开《潘天寿书画集》,看看他的另一幅同名画作的题款,在那幅作品上,画名以外另竖题一行小字:“须以霸悍之笔出之。”不仅“野战”,还必须“以霸悍之笔”去“野战”,潘天寿的美学理念和盘托出,其实,这是贯穿潘天寿一生艺术实践的重要美学思想。

潘天寿题画看对象,对方不懂画,他就题些祈福吉祥的话,对方懂画,他才会有兴致说内行话,说他关于艺术的见解,通览《潘天寿书画集》中全部署有上款的作品,均不出此例。这幅绘竹作品算不上潘天寿的重要作品,但是笔墨酣畅淋漓,清气以外,有一股凌厉霸气充溢画幅,这是潘天寿绘竹与人不同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