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诗情画意中,让学生爱上课堂,他如何做到? | 思想堂

 轩屹映南山 2016-05-31

本周揭秘

柳袁照

他是一名语文教师,也是一名优秀的校长,他提出的融合诗意与审美,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素养提高的教育理念被教育界称为“诗性教育”,并得到广泛认可;


他还是一名作家、诗人,出版有《教育是什么——一所学校的百年故事》《我在“最中国”的学校》《柳袁照诗选》《清泉石上》《流连》等教育专著、诗集十余部。

他说,我是个边缘人,在办学理念上,我穿行在现实、传统和未来之间;作为语文老师,我穿行在教师、作家和诗人之间。

他就是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语文特级教师,同时也是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的校长——柳袁照。

本周,好老师带你走近诗人校长柳袁照,追随这位走在教育边界上的老师,一同欣赏沿途不一样的教育风景!


为什么在很多学生,甚至老师眼里,教育是件很“沉重”的事?


每日重复再重复,背着“教与学”的两座“大山”踯躅不前......


你也许想过,让学生在吟诗作对、诗情画意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今天,就让我们听诗人校长柳袁照谈谈诗歌,聊聊教学的美:“诗意课堂”有这3大理念——



1、诗意课堂是浸润”

他拒绝毫无生气的灌输和一切生硬的强加


精通近10种语言的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和艺术等各个门类中。同样地,诗也渗透在传统的教育中,使教育也有了诗的神采。从“六艺”,到科举八股,到蒙学,中国传统的教育都带有诗的特点。


这其中体现的就是一种诗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审美,是浸润。它拒绝毫无生气的灌输和一切生硬的强加。



吴冠中 《北国春》


割裂传统,在现实的土壤上,历史与未来、教育与文化、教育之美与教育制度浑然一体。当下中国文化之美应该是现代中国美的教育制度的出发点,在传统的文化教育制度中,汲取具有永恒之美的智慧精髓,结合传统的文化之美,重塑极具包容性又不失中国风范的当代中国美的教育管理制度。


这种思维方式尊重一切积极的生命,以生命呵护生命,无论是高贵,还是低贱,只要是生命都要让它绽放。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是完美的、独特的“这一个”。教育就是要呵护他们,尊重他们,包括为他们的成长创设条件,捍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尊严。



2、诗意课堂是审美”

他在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民主氛围中美化心灵


我听过许多老师的课,如徐玉卿、徐思源、吴锷、沈郁菁、张红英等老师的课,他们往往把抽象化为具体,把枯燥的事物化为非常美丽的形状。一个念头逐渐在我脑中清晰起来,要构建审美课堂。


课堂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原始课堂,即无章法可循的课堂。


第二种是功利课堂,一是考什么教什么;二是进行教育实验,实验是第一位的,学生的发展是第二位的。


第三种是道德课堂,合乎道德要求,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四种是审美课堂,教师在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状态下上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化境”中探求知识、发现真理。



丰子恺 《童趣》


我是个边缘人,作为语文老师,我穿行在教师、作家和诗人之间,我出过5本书,有关于教育的,还有散文集、摄影集。近两年在《人民文学》、《诗刊》、《文汇报》、《苏州杂志》上发了大约五六十首诗。我搞不清自己首先是校长还是诗人。


现在,教育界十分强调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强调得多了,会不会专注于教师、校长‘技术层面’上的发展,而疏忽了人文素养?为什么政治老师不能成为哲学家、政治家?为什么地理老师不能成为旅行家?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鼓励他们写教学论文、研究教材教法,他们可以去搞创作。


《西花园的风》,是我们十多位老师的诗歌专集,是我们老师对生命、对生活、对生与死、对无始也无终的时间与空间的追问。在诗中,我们重遇了自己,而每一首诗,都是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构建审美课堂,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诗意浓厚的学习氛围。从担任七班的写作教师起,我就同他们约定:课堂上师生平等,他们写作文,我也写作文;我发表作文,他们也要发表作文;我出书,他们也要出书。这是一个美好的约定,我们都相互遵守了诺言。高一、高二的两年间,他们相继出版了《七月木槿》、《向着太阳歌唱》《我看<红楼>与<三国>》《浅吟低唱》等四本作文集,可贵的是书中收录了每一个同学的作品。同学们写作的激情普遍被激发,不少同学相继在刊物上发表诗文习作,且成为常态。



3、诗意课堂是传承”

既面向未来,又回到过去,教育的根在传统之中


教育的根在传统之中,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血脉。清朝末年,国运衰败,新学渐兴,老校长王谢长达,一位从未受过欧风美雨的朝廷命妇,提倡女子放足,并创办苏州振华女学校,迎来了章太炎、蔡元培、于右任、竺可桢、胡适等一批名人。这些站在历史风口浪尖的人物,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注定将指引着整个学校的办学思想与教育主张延伸整整一个世纪。


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今天,我们学校追求“倾听天籁”、“质朴大气”、“真水无香”的教育境界,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美育主张是有一定渊源的。(质朴大气就是浩然正气,是一种实而厚重、素而无华、纯而不染、真而简明的精神。真水无香就是要返璞归真,不雕琢、作假、淳朴一生。倾听天籁就是倾听自然之声,按照规律来做事,保持自然真诚的本性。



齐白石 《稻谷螳螂》


费孝通,振华女校收过的唯一一名男生,他提出的“文化自觉”对我们如今的教育也很有启发,教育是一种文化自觉,必须热情地推广我们的文化精髓,必须充满理性地去培养一代浑身洋溢着民族本色的现代国际人。


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一起研究铀的裂变,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多才多艺,是振华女子排球队队长,曾带领球队在省里夺冠。振华的办学,从一开始就坚持以大学精神引领学校的发展。大学精神引领,其实就是科学精神的引领,就是人文精神的引领。


每一所学校在自己的发展战略上,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血脉。教育不仅要面向未来,还要回到过去,要回到原点,教育的根在传统之中。 


黄永玉 《猫头鹰》


每日诗歌一首——



边界上的人

柳袁照

 

一边是海,一边是山

一边是春天,一边是秋天

我站在边界上

 

春天的花开在边界上

一边是红,一边是黄

一边是苦难,一边是幸福

我站在边界上

 

飞过山的鸟

一半是燕子,一半是雄鹰

在它飞过的那个山脊上

有一声雷炸响

 

一棵树也正长在边界上

一边是北方,一边是南方

我走到那里

寻找的却是西方与东方

 

我是一个边界上的人

我的脸常常

一半阴,一半阳

 

我也分不清时辰

总以为我所在的位置

或山或海

或森林或草原

一边是歌

一边就是酒

一边是晨曦

一边就是夕阳

 

2014418日中午,于西花园)


征稿
教师

喜欢柳袁照老师的这首诗吗?

在这个快速时代

你有多久没读诗了?

你的学生喜欢诗歌吗?


青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好老师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发起“端午诗会”活动——

“端午将至,和学生一起读诗写诗吧”


征稿要求:

你的诗歌作品或你学生的诗歌作品

你的诗歌朗诵音频或你学生的朗诵音频


无论是文字还是语音,请发给好老师欣赏欣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