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古玩历来就靠眼力

 君德轩 2016-05-31

  当下,古玩艺术品市场要求打假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些吃了大亏的人们对古玩艺术品的作伪造假和混乱的市场深恶痛绝,怨声载道地怪监管不力,期待打假和整顿的呼声不绝于耳。对此,笔者并不抱有多大的希望。


  其一,古玩艺术品市场是个很特殊的市场。仿古,自古就有之。古玩不打假,这是自古以来的约定俗成。所以才有“鬼市”、“不退货”等说。古玩艺术品市场历来就靠眼力吃饭,有仿品也属正常。例如东晋时,康昕仿冒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连他儿子王献之也辨认不出来。宋徽宗喜欢仿古,仿制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


  其二,大家不妨可以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对古玩艺术市场整顿打假的问题就更加清楚了。食品安全问题,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问题,应该说比古玩艺术品制假造假的后果严重多了,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和解决。其他比古玩艺术品制假造假后果严重也很多,同样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和解决。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混乱是事实,但与上述相比,其根治的难度也更大。


  其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玩艺术品市场历来就是人们吃饱喝足前提下的游戏,或者说是有钱人、达官贵人、富豪们的游戏,他们有的是闲工夫和闲钱。


  其四,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继续放开,而不是收紧,是继续搞活。


  因此,在现阶段要求进行这一领域的打假还存在相当技术和组织机构方面的难度,现当今,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力吃饭。没有闲钱、闲功夫和眼力,奉劝入此门还是要慎重,套用股市上的那句老话:“玩古有风险,掏钱需谨慎”。





[责任编辑:殷雪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