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丨我们同年生丨大江健三郎与小泽征尔对话录丨小泽征尔的“新年好”丨小泽征尔与二泉映月丨大江健三郎的文学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5-31

推荐语:一位是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今仍笔耕不缀的文学家大江健三郎先生;一位是先后担任过多个著名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活跃于全球乐团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两位享誉世界大师在世纪之交开始了一段对话——文学与音乐的对话。其实,更确切地说,那是一段艺术与人生的对话,是同年出生、童年埋下梦的种子、并最终摘得硕果的两位多年好友为读者展开的一幅精彩画卷。“传承”、“锤炼”、“沟通”、“阐释”……一个个醒目的字眼鲜活地撞入视线,带给人们扑面而来的惊喜与源源不断的感动。

作者:大江健三郎,日本小说家。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两年后转入法文科,在萨特哲学和欧美现代小说的影响下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上世纪60年代起,其创作进入鼎盛期,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Football》、《洪水涌上我的灵魂》、《倾听雨树的女人们》等,近著《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等。1994年,由于他的作品“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出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书摘】
1、时刻保持“饥饿感”,更成为他们人生的准则
2、大江和小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自我在集体中的定位过程:对自我的把握并不来自于自我封闭,而是在敞开自我——与他们沟通——找到全新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的。或许这是一个循环:敞开——沟通——回归——敞开.........或许呢,这是一个状态:始终保持沟通并坚持自我的状态。

3、“娴熟的读者心里住着一个优秀的演奏家。”——大江

4、共生感:我的历史,从猿开始传承到我这么长的人类脉络就此中断了。但是,我还是要重振旗鼓,即便中断了,也要和孩子一起活出样子来。............第一次他听到别人的音乐感到优美,在我眼里就好像是电线插头接通了一般,他把自己的插头插进了“人类”这个插座。

5、音乐的三大要素是和声(harmony)、旋律(melody)和节奏(rythem)。
6、我们人呐,最真实的动力往往最贴近身边。
7、珍视交流的人也是思考自身的人。
8、一个音产生一次振动。下一个振动了二,也就是加倍。那么,我们说泛音,一变成二,二下面是四。一变成二,再变成四,四变成八,八变成十六,十六变成三十二。一个音的历史就是这样在瞬间决定。这不是人类创造的,而是存在于自然当中的。.....后来发现,同时奏响一、二、四、八、十六到三十二这些音,感觉很好听,因为所弹奏的音与存在于自然泛音吻合。(——回归最初原型的思考态度)

9、平均律是一种律制,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以便转调。

10、演奏柴可夫斯基或勃拉姆斯的音乐,旨在表现深沉和厚重,看重音乐的流淌,而不是音色。

11、气息不够长,就没法形成方向。
12、日本人在接受外国人的时候并不把他们当作同一类人看,要不就捧上天,要不就看不起。另一方面,日本人到国外,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够同等地被接受,自我封闭起来,反过来一样,也不去同等地接受来到日本的人。

13、多亏孩子的诞生,父母才获得正常人的思考方式。
14、小学老师重要的是展示人性。
15、演奏家向我们展示古典音乐的生命力。
16、只要好的演奏家为我们演奏,我们就可以当场接受教育。文学就不行了,没有演奏会可以听,必须自我教育。

17、四重奏里,小提琴和大提琴负责掌握拍子快慢。
18、音乐的根本在自然现象中。以此为出发点去解释古典为什么长盛不衰,原因是:音乐起初在教会里是单纯的,到了十八世纪左右它的分析力陡然提升。提升到那个程度,音声已经没有多少变化空间了。将来想必不会再发生那么大的改变了。我们现在做的,无非是在一次大规模提升之后的余波里,时而对它否定,时而将它复杂地组合起来。简而言之,从巴赫之前几十年开始大致到十九世纪末期发生的变化,可能是音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演变。今天的作曲家抱着不输给前辈的志气创作了很多新作,不过结果到底怎么样还没有揭晓。

19、十八世纪平均律这个概念的产生带来了西洋音乐的大爆发。
20、音乐拥有迅速引出悲伤的要素,因为音乐中存在悲伤,所以欢乐的音乐才会从悲伤中产生。心的根本变化在于悲伤。悲伤构成基调,因为有了这个基调,笑才被赋予意义。悲伤是艺术的基本构造。

21、你传授的经验如果他不亲身体验一次就没有意义。你刚才说悲伤存在于音乐的根本,也是经验积累而来的。

22、死是生生不息的。
23、一个东洋人指挥西洋音乐,这其中的空白,这单纯的东西成了我的动力。为什么自己是东洋人却要演绎西洋音乐?反过来,东洋人演绎西洋音乐能够达到的极致是哪里?我在做这个实验。——小泽

24、你的双眸好像星星一样明亮——你的双眸,那是星星——后者的表现会陡然耸立,给人以纵向的印象。

25、“翻译者”的使命。
26、夕阳是到哪里都不变的美,这不就是音乐吗?或者说,音乐的美感不正像夕阳这样吗?

p.38
大江健三郎
之前我们在哈佛大学一起接受荣誉博士称号,那次仪式很长,下午挺无聊的(笑),不过一位老人坐在我旁边,他也是接受这个荣誉称号的,后来他寄给我一封信。信中大致是说,“我受不了那种祭典一般的场合,不过和你交谈得很愉快。有机会还想与你这样畅谈。”这位老人是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p.94
大江健三郎
之前我们去哈佛受领荣誉博士学位。要说十一个当选的人当中,现在最优秀的是哪一个,大家一致认为当数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这个人和我们不一样,在派对上作祝酒辞也妙语连珠,仪式当天发表演讲的也是他。我们是比较笨拙的同级生,只能坐在那里听。

p84
小泽征尔
音乐的根本在自然现象中。以此为出发点去解释古典为什么长盛不衰,原因是:音乐最初在教会里是单纯的,到了十八世纪左右它的分析力陡然提升。提升到那个程度,音声已经没有多少变化空间了。将来想必不会再发生那么大的改变了。我们现在做的,无非是在一次大规模提升之后的余波里,时而对它否定,时而将它复杂地组合起来。简而言之,从巴赫之前几十年开始大致到十九世纪末期发生的变化,可能是音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演变。今天的作曲家抱着不输给前辈的志气创作了很多新作,不过结果到底怎样还没有揭晓。

p.98-104
消灭双重标准

p.125
小泽征尔
说到作曲家,莫扎特在这个意义上是最健康的,或者说最自然的。他的音乐能引起最多人的共鸣。所以才被称作天才的吧?反过来说,莫扎特的音乐里仿佛没有人间愁苦,没有病态成分。所以我偶尔指挥莫扎特的音乐,为了营造诙谐感稍作一点细微加工,大家会惊愕不已。但之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能领悟过来,并自然而然地接受。

我们演奏家,最好能对作曲家自然的部分和病态的部分全都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就危险了。

p.129
大江健三郎
梅西安的《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曲谱长达九百页,而你在第一次公演时,把它全装进脑子了。威廉姆斯(John William)说,小泽背诵的能力和努力让人惊叹,他还说,问你“为什么全都背下来”,你是这么回答的:”对指挥家来说,与演奏家之间的eye contact很重要。“武满去世时,斯托兹曼接受过采访。他说,宇宙中盛开着一株硕大的花,我不知道培育花的那棵树长成什么形状,但在听武满的音乐时,好像树上的花萼垂落一般,能感觉到武满的花盛开于宇宙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