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城市的20本书

 蟹阿金和一块钱 2016-06-01

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

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

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帕特里克 · 格迪斯


无论有多少污染,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

无论有多少抱怨,都无法改变我们对家园的热爱。

这里是关于城市的20本书。


特别推荐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今天是环境日特别策划第三期,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与城市有关的20本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明日的田园城市》在当今的城市规划教科书中几乎无不介绍这本名著


作者:(英)霍华德,译者:金经元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标志,
乡村是上帝爱世人的标志。
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
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

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trow)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知名度很高的书。在它的影响下,英国于1899年建立了田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以后改名为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Garden Cities and Town Planning Association),1941年改称城乡规划协会(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fltion)。它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田园城市运动也发展成世界性的运动。除了英国建设的莱奇沃思(IJetchworth)和韦林(Welwyn)两座田园城市以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



2.《比较城市化——20 世纪的不同道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前城市化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作者:(美)布赖恩·贝利,译者:顾朝林等




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认识到在20世纪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城市化存在很多共性,但是城市化的道路却各不相同,差异化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并产生了多样化的人类后果。


城市化曾经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社会过程,特别是“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科学家一直在关注城市化研究。本书是布赖恩·贝利(Brian J.L.Berry)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前城市化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3.《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戴维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探索城市、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导论


作者:(美)戴维·哈维,译者:叶齐茂等


作者在《叛逆的城市》中汇集了他近年有关城市理论(城市阶级冲突、建筑环境的政治经济学和城市社会运动)的学术论文(第一部分)和有关重大城市社会运动理论解释的报纸评论(第二部分)。



4.《空间共享——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城镇化》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作者:武廷海、张能、徐斌




本书借鉴马克思和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的理论框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实践,提出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的建议。



5.《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人家的月亮圆?外国的泥土香?


作者:梁鹤年



主要内容包括:人家的月亮、外国的泥土、政策分析、比较研究:论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一经济三部曲之一、可持续性消费经济:两个循环,一个手段——经济三部曲之二、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几个政策上的意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城市土地开发上的意义、在耕地转建设用地中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及提高土地市场经济效率的建议等等。



6. 城市化与非正规动力研究丛书之

《城市摊贩的社会经济根源与空间政治》


作者:黄耿志


本书基于非正规部门与空间政治理论, 以广州为例, 系统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摊贩的存在根源、特征与管制。




7. 交通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丛书

(1)《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与小汽车出行决策》:构建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评价指标和综合测度方法


作者:黄耿志

 



本书从居民出行方式行为选择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出发,分析了广州市公共交通和小汽车交通演化的背景,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评价指标和综合测度方法。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在城市建成环境及交通需求格局变化等外部因素和个人及家庭等内部因素综合框架下,对广州市居民小汽车出行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重点探讨了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对小汽车出行决策的影响。



(2)《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未来的交通运输系统究竟是什么样?


作者:曹小曙、许志桦




本书从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可借鉴性出发,选取日本首都圈、英国伦敦城市群、荷兰兰斯塔德地区以及丹麦和瑞典之间的厄勒地区作为案例,分析全球大都会区的交通系统与网络模式。为未来中国大都会区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支撑与引导提供借鉴与参考。



8.《养育更美好的城市——都市农业推进可持续发展》:适当管理下的农业可以对城市食品安全作出很大贡献


作者:(加)卢克·穆杰特,译者:蔡建明等




事实上,都市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中国家,城市政策制订者们正在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事实,即适当管理下的农业可以对城市食品安全作出很大贡献,还可能提供就业、改善环境、创造性地利用城市空置空间。《养育更美好的城市》回顾了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及其合作者(包括地方政府)的研究经验;探讨了与都市农业相关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政府政策的影响;描述了非洲和拉丁美洲旨在容纳都市农业以及改善都市食品生产者命运的城市网络的增长,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各级政府的政策制订者将都市农业的潜力最大化;最后,展望了这些政策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 



9.《理性增长——形式与后果》


作者:(美)索尔德等,译者:丁成日等


中国城市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不完全与美国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相同。但是,城市理性增长所基于的逻辑和思辨,如因果关联、对症下药,对追求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是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10.《增长的城市 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是城市或半城市化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者:(德)尼科·巴克等,译者:蔡建明等



本书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突出都市农业重要性的主题论文。第二部分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一些城市的具体案例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和生态条件下都市农业的发展,并为此寻找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11.《循环城市——城市土地利用与再利用》城市中被污染的土地如何再利用


作者:(美)格林斯坦等,译者:丁成日等




希望美国的“棕色土地”或空置土地利用和再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城市土地再利用和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和制造业型城市)转型道路提供参考。



12.《都市发展——制定计划的逻辑》:对于计划为何及如何做之完整认识,使得他们在使用及制定计划上做更佳的选择


作者:(美)路易斯·霍普金斯,译者:赖世刚




《都市发展:制定计划的逻辑》将对规划理论、土地使用及规划实务课程的学生及教师具有极重要贡献。随着计划在形塑都市及郊区景观觉醒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对规划者及规划专业批评的增加。开发商、政治人物及市民均对社区问题的发生怪罪于“不良的规划”。但是计划到底能做什么?它们能成功地解释什么问题?而哪些是它们不能做的?


在《都市发展:制定计划的逻辑》中,杰出的规划学者——路易斯·霍普金斯(Lewis D.Hopkins)从都市发展计划逻辑的解释,处理这些棘手的议题,并辨明何时及如何制定计划的指导方针。他探讨计划背后的概念,这些概念有些被广泛接受,但是却很少被检验,有些修正了有关计划使用及用处的传统智慧。



13.《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基于城市与产业的视角》


作者:王如渊等


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单元,本书从成渝地区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城市相互作用于空间经济联系、城市工业职能演变、成渝工业结构相似性、城市工业集聚效应等方面对成渝经济区了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作者:邱灵、申玉铭、任旺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