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笔记 (71-80)

 爱雅阁 2016-06-01

田蕴章书法讲座071笔记----书品与人品的关系赵孟頫 築

 1、书品与人品的关系赵孟頫:元代书法只有赵一人
称强,影响了元明清三代,虽有争议,但称赞的居多。
有傅山、董其昌等大书法家早年都看不起赵,但到了
晚年对赵都心悦诚服。人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许
多的问题的看法会发生改变。赵孟頫是赵氏宗祖,宋
氏苗裔后却保了元朝,在一定程度上有气节是有问题,
按儒家学来说的。但赵不是战场降将,元示祖多次请
他做官,最后没办法入仕为官。因此在气节上不要过
多的追究。在书法上赵学大王,因圆笔多了些,字显
得过于圆滑。字要中和,不要过于激烈。因此对赵无
论人品还是书品都是要肯定的,与颜真卿有着同样的
地位。赵的字是不藏拙的,在潇洒中略拘谨,晋时尚
玄学,大王有不羁的性格,而赵为人谨慎,性格上也
有不同,写字上太追求完美,反而缺少了率性而为。

2、“築”字写法:
1)竹头只比下巩略宽,四点之间虚锋走向。工字窄,
凡字不要桃出锋,长锋不要太粗。下木只要是长横竖
短,撇捺就变为两点,当横短竖长时撇捺要放出去。
这个字不是常用字也不是生僻字,容易写错字。下没
木的筑(读竹)乐器,下不加木,挑笔出锋。这也是
一个繁体字。简化字前就有这个字。

图片

 
2)築行书的写法:巩字在行书时右凡多写成口字。
在碑帖中有很多是这样写的。但写成下没木的筑时,
不能简写成口。
图片 
3)築草书的写法:下木草书时横变短,两边宽放。
图片
   如是我见:注意繁体字,及简化字之前作繁体字
的学习。意思、读音相差很大。

田蕴章书法讲座072笔记----评电视书法大赛 細

 1、评电视书法大赛:书法本不可比赛,没有统一的
评判标准;另外电视大赛有表演的成份,书者没法平
心静气的写字;受评委的喜好影响,获奖作品多千篇
一律,评委自身缺乏专业水平。

2、“細”字写法:
1)绞丝旁独立写下三点写成小,读“密mi”,表非
常细的丝。绞丝旁有两种写法,下写成三点或小字。
欧阳询写此部注意有两折的角度,三点斜向上。上两
撇应是平齐的,在行楷中第二撇稍高。楷中也有第二
撇稍下的。右田字稍粗重些,传统中多左轻右重,
(右为上)。右旁小取其足,田与下平。
图片 
2)细字行书的写法:行书中圆笔多不代表没有力量,
力量应饱含在笔力当中。绞丝旁由三折代替。看似简
单,实际需上千次的努力。

图片 
3)细字草书的写法:容易与纫字混淆。区别是最后
收笔,纫探出右折笔。细在草书时田加竖笔。书法离
开了准确、快速、美观也就没有了其它的意义。

图片

图片


   如是我见:柳体绞丝旁也有两种写法,两撇有取齐
但多一高一低,第一折角度大于第二折角度。

田蕴章书法讲座073笔记----为什么敢于直面批评书协 終
 1、为什么敢于直面批评书协:书法古时是一种素质
教育。现在学书法靠书法为生必须入书协,书协权威
性发挥可怕的作用。没有人敢指出书协弊端。田作为
书法教育工作者,只对书法负责,无个人恩怨,只对
不利于书法学习和发展的直面批评。

2、“終”字写法:
1)终是左右两平字。几乎没有右高于左绞丝的。欧
写此部时一折处写成点或反切的写法,上点写成小点
或小短撇。下三点间距相等。右冬起笔可写短撇或撇
顿收的两种写法。古人写冬,下两点写成斜势的。虽
然楷书后人无法超越唐人,但书法审美是不同前人,
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标准。


图片



图片


2)終字行书写法:冬捺笔连写是要写的横向一些。
終字行书没有太多的写法。只要懂了法则怎么写都是
好的。
图片 
3)終字草书写法:主要是左旁的写法与行书的区别,
似子字的书法,右省短撇,连写向下。
图片
   如是我见:柳体中与绞丝部的组合中右比左上下
长的字很多,比如“绘、练、缚等”。而且在左右结
构的字中柳体并不强调规整往往突出反差,可以写齐,
却在结构上刻意强调不同如“纳、绝、静等”。

 

田蕴章书法讲座074笔记----什么是书法语言 孫
 1、什么是书法语言:解释书法的专用语言。如古时
专用在书法上的:临池(学习书法)。张芝学书法非
常刻苦,每写完字就到门前池塘洗笔,把池塘都染黑
(读he贺)了。还有:结体、结字;分间布白、计白
当黑;点画遒劲,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等,都是书法
专用语言。苏轼:无意于佳乃佳。没有刻意的雕琢,
自然的流露才是最好最美的。线条,美术语引入书法,
表达片面,线条是一个轮廓,点画是情感的表达。
完成书法的过程称“创作”,写字是下意识的书写,
不是有意识的“创作”,这是不对的,现在“积非成
是”,积累不对的东西时间长了大家都这么说,反而
成对的了。

2、“孫”字写法:
1)欧体字笔画不能写太粗,写粗显的笨拙。欧写细
铁画银钩很有力度,我们写的太细压不住纸。所以我
们写时不要太细太弱。子字旁需让右,横变挑笔,右
系字。同样是左右两平的字。两部份都是大的偏旁,
左让右。子起笔半切,不要太锐。下起钩前稍调整笔
锋,挑笔过竖钩一点点或不过,也不要过的太远,否
则与右部相撞。“提手旁”也同样,挑笔不能太过。

图片


图片

2)孫字行书的写法:子起笔时起虚尖,在楷书中也
有起尖的。
图片
3)孫字草书的写法:草书近似现在简化字。但草书
有右小两点连写,另外左边子写的很高。把右边写成
系字这样是不对的,违反了草书的规定,是“丝”的
草写。“孙旁不细丝”《草绝百韵》中,不可将孙旁
写成系的草写,以区别草书的孙与丝。书法在文字上
务必不要发生错误。
图片 
丝字

图片
孙字
   
图片

        如是我见:柳玄帖中竟然没有带子旁左右结构的
字,不过提手旁挑笔如田所说稍过竖,或不过竖,这
一点欧柳是一致的。还有一致的是子字柳体起笔也起
虚尖,而且很明显。



田蕴章书法讲座075笔记----王羲之书法总体评价 學
 1、王羲之书法总体评价:王羲之称为“书圣”,不都
因为李世民的作用,还是因他自身的书法造诣决定的。
往往大家无风格、无特色,正因为他是全方面的完美。
中和之美为大。清代杨钧《草堂之灵》:凡面目特异
者,其道必小。字之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绝出路。小
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大王的书风就是中庸之
风。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不激不厉,志在中和。因此
中庸之道是不左不右的金光大道;学习书法之路就应
该是了解王羲之、学习王羲之。这不是个人偏见,早
已有定论。用王羲之的高度,看颜真卿稍显粗野了些;
用王羲之的高度,看欧阳询稍板滞了些(特别在行草
书上);用王羲之的高度,审视赵孟頫过于圆熟了点、
方笔少了点、阳刚之气稍弱了点;用王羲之的高度,
审视其他书法家,总能感觉出一些不足。尽管没有王
羲之的比较,他们堪称完美的。但有了王羲之他们也
只能面北称臣。

2、“學”字写法:
1)左写成两竖,也是一种碑帖的写法,规范的繁体
是上左右对称中两叉的写法。学字上部要紧凑,呈扇
面形,下宝盖要宽放出来,子字藏在里面。主笔是竖
弯钩,此笔要写的有力量,虽不长但挺拨,能支撑住
全字。欧体字特点:挺、秀。

图片

图片

 
2)學字行书的写法:基本是楷书的模式。基本只有
一种多数人用的写法。这个字不论楷行,都要有一定的
宽度,不然这个字太瘪,就失败了。

图片

图片

 
3)學字草书的写法:近简化学字的形状。免头无左
盼。还有一种更简的写法,上三点连子。只有子部可
出现四上方面。如孔、学、好、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孔孟好学

   如是我见:本课讲到王羲之书法的中庸之道,还是
很有触动的。现在社会处处是个性的展现,以前总以为
我就是我,我所展现的正是我的个性使然,如果刻意
改变随大流那我还是我吗?人这一生干嘛要为别人活
着。现在想来这种想法是多么幼稚。修身是自我完善
的过程,不断调整自己并不是为迎合别人,而是为提
升自己,苦非苦,甜更甜,人生转眼即失,不至于荒肤
不至于虚度。合大道者心自在。
 
田蕴章书法讲座076笔记----书法作品的错字 即
 1、书法作品的错字:不经心犯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
的,但有些低级错误是不该被原谅的,反映了你的学
识、底韵不足,必然的错误。《兰亭序》中:快然自
得。写成:怏然自得。笔误是可以被原解的,但不懂
诗的平仄、不懂繁简字的运用等,是不可原谅的。因
此学书者一定要多读书,否则只写字会学得一身匠气。
写的太规整显的板滞,写的太放纵显的野气。汉隶中
《张迁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
等,最有隶书的代表性。其中《张迁碑》中也有错误,
“既且”实际是“暨”(魏碑中旦可以写成且字《碑
别新编》)。字匠写的字是没有价值的,书者必须是
文人。
图片 

2、“即”字写法:
1)即(读ji同音“积”)。右单耳的写法,一定要低,
不能写成左右对称。让右要让右方有力,压得住左方。
右横折钩与左脚取平。把单耳横折钩看作口处理,形
似方的。右竖一定写成垂露,垂针显得轻薄。(不绝
对,颜真卿有写成垂针。)右竖可稍向右倾斜,不可
向左斜,因与左竖相对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即字行书的写法:省了左点,左提连右横折钩。
连接处要有千钧之力,靠平时的练习。左上可宽放或
窄小,行书中重笔不需重舔墨,是自然的发力。

 图片
3)即字草书的写法:更简略,左上日省成横折笔。凡
是遇到单耳都可省成半圆弧加点,这种写法不是都代表
单耳旁。即字草写不能写成上下结构,突出左右结构。

图片


   如是我见:柳体中即字与欧体结构安排上还是大体
一致的,但在右单耳横折钩的处理上,柳体的横折钩
还是保留自己特有的处理方式,折后有弧度向下。

 
田蕴章书法讲座077笔记----魏碑为何被淘汰 部
1、魏碑为何被淘汰:写魏碑应先从唐楷入手,有点
基础后再写魏碑,避免魏碑写得过于粗野。魏碑是在
东晋后南北朝,才子南移,北方文化相对较低,北方
以碑为主,南方以帖为主的书法表现。北方的碑上写
得的那些字非常古拙、苍劲、雄强,又不乏秀美、阴
柔之美。经典作品中由张贺儒、张猛龙的。欧阳询取
魏碑的优点,唐楷也是继承了魏碑。好者知其恶(e),
恶(wu)者知其美。要客观认识事物。隋唐后魏碑被 
淘汰。原因魏碑刻碑技艺太差;文化水准、底蕴差。
闲花只好闲中看,一折归来便不鲜。鲜花美在原野是
美的,一但折回来就失去原有美感。受环境的局限。
图片
2、“部”字写法:
1)双耳旁在“邑”字里查。写法:起笔虚,折笔实。
两折处中间不要间断,虚笔相接(一些帖上断了是有
所损伤)。长竖细而有力。左部份上横短,下横稍长
收笔让右。欧字中竖笔一般都不太粗,越是长笔竖画,
越不会写太粗。双耳旁有时在右边或左边是同一个字,
如“隣”。当在左时上与右平,在右时比左低。竖是
垂露。


图片

图片

图片

2)部字行书写法:左上紧凑,下松放,轻巧伶俐。
楷双耳中上耳小与下耳,行书上耳大于下耳。竖是
垂针。
图片

3)部字草书写法:草书遇到立字(不单写),先与
横再上点与下两点连写,右双耳中竖变点。
图片
   如是我见:柳部右双耳部写法上耳比下耳稍长稍
大。但结构布置上基本还是同法的,左小与下齐,
上低与右部。
 

 
田蕴章书法讲座078笔记----魏碑又得以复兴 德
 1、魏碑又得以复兴:碑学兴亡的两个阶段,北魏开始
的盛兴阶段,随唐消亡的历史环境,到了清代得以复苏。
发展到与帖学抗衡。元明清帖学到了多、烂、俗的阶段,
人们学王羲之又学不像,大家千人一面,清代官阁体,
对写字拘束太多,而此时魏碑出土又多,加上被当代书
家的大力提崇。魏碑因而又得以复兴。北魏与后明清时
写魏碑的书家有什么区别:比北魏时期的书者有着更高
深的学识;后期写魏碑的书家之前都是帖学出生。康有
为到的晚年还是重新提倡学习帖学。写魏碑的人必须走
碑帖结合,这样才能很好的学习行草书。

2、“德”字写法:
1)古碑帖中德字的另一种常见写法,中少一横。双立
人的写法:短撇起笔轻藏锋(非逆入藏锋)两撇起笔
基本在左一条竖线上;竖与上撇挨不挨都可以,欧阳
询多不挨着。右短横虚起实落,竖实起虚落。心字卧
钩是基本功的问题,一定写好。各个方面有机的结合
在一起。另一个异体字。

图片

图片

2)德字行书写法:行书双立人最后一竖变为一点,行
书与楷心部向右倾斜,不向中间取势,不能写正,才能
有姿态美,如思、德,上部向左心部向右。双立人与绞
丝的区别:双立人第二撇长,笔画中竖点另起一笔;绞
丝第一笔长,笔画没断开,连贯。

图片
双立人

图片
绞丝旁

图片

3)德字草书写法:没学过无法认读,单独记,学草书
要一个字个字练,不能看一笔写一笔。德左边一笔代
双立人,这种写法也是言部的写法。也有上再加一点
与三点水写法一样。古人写法上不会造成误读,比如
得,没有左三点水加右边的这种写法。另一种草书的
写法。

图片

图片

 

   如是我见:柳体的德字我也总写不好,心部的取势
与柳体还是一致的向右下斜。听了这一讲回去再练练,
不过看大田写的卧钩想到最近对钩法有所体悟,还是
有收获的,兴喜。 

 

田蕴章书法讲座079笔记----论吴丈蜀 斌
 1、论吴丈蜀:吴老是在当今文坛非常具有影响力的
学者和书法家,在唐诗、宋词、元曲方面是大师级的,
有很大的贡献。就他的书法,他临帖比较少,一个书
法家应该是个学问家,但一个大学问家不一定是书法
家。虽然吴老没有在临帖上下过硬功夫,主要是把一
些精力放在观察、读帖上。吴老曾言:当代书协“疾
病缠身”,治理整顿要从“头”开始。吴老对书协的
的弊病看的很清楚,并辞去了书协理事的职务,退出
了书协。“我知道,当谈到当代书坛这些问题时,肯
定有一些人要恨我,但我不怕!我已八十多岁,只要
我为保卫我国的书法艺术能起到一些作用,虽死无憾!”
吴老性格耿直、直言衷恳,值得我们学习。

图片

2、“斌”字写法:
1)斌字重点在右武字,武字的重点在戈钩。相关的
如彬、份(bin,在连用:份份,就读bin,平分的意
思。文质兼备。)《论语.雍也》 “文质份份,然后
君子。”君子必须有学养、人品。斌字在《说文解字》
中没有(主要对大篆中文字的注解),《六书通》中
解释:斌是彬与份两字的缩写。左文小右武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2)斌字行书的写法。主要还是武字的写法,戈钩斜
势,不能写直,后连上点。终点一定要有力量,如高
山坠石。

图片

 
3)斌字草书的写法。《草书百韵》中:玉出头为武。
主要也是武的写法。

图片

   如是我见:曾一度不知道这样认真的学书是为什
么,今天上了这一课,突然有所感悟,如果成不了一
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至少可以做一个内心平和、专注
友善的人。


别人的笔记:
     吴丈蜀是一个当代有影响的学者和书法家,87岁,已去世,他在诗词曲各方面的专著应该是当代诗学领域当中高水平的,是大师级人物,他在唐诗宋词元曲方面贡献是非常大的,但说他的书法,他的字写的虽然是潇洒自然,不拘一格,也不囿于前人的一些旧的规范,但是作为在书法史上,以一个书法大师的标准衡量吴先生,还不足以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书法大家,吴先生自己也谈到他在临帖方面非常少,主要是观看和观察,用眼睛去理解比较多,他的字的风格主要是表现在有一种学者的风范,一个书法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学问家,吴就是一个大学问家,但一个大学问家不一定就是一个大书法家,但是他们在书法方面也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吴在社会上的主要贡献是学问方面,在书法方面虽然也很高明,但和他的学问相比,也是屈居于第二。看看吴自己写的一首诗就能看到吴是怎么在书法方面下的功了:“习字原无捷便图,期成端在下功夫。二分笔砚三分看,余事还在广读书。”这道破了吴学书的经验,所以我们界定吴是一个一般书法家,不是一个划时代的书法家,但吴在书法方面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思想应该给予特别的肯定,吴老在十多年前就退出了书协,他当年是书协常务理事,他对很多的人和事看的很清楚,他当时就说:当代书坛是"疾病缠身"治理整顿应从“头”开始,这就是说治理整顿应从书协的头头们开始,还说:“书法教育普及不够,教育不力特别是假冒伪劣书家比比皆是,他们打着书法家招牌,实为假冒伪劣货色,四处招摇,只会向一些附庸风雅不懂艺术的人榨取钱财,写的字张牙舞爪,装模作样,简直是不能看哟!更危险的是这些垃圾流向社会,直接影响和坑害着我们青少年一代及书法爱好者,甚至会把他们引向歧途,这一点是非常让人担忧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治理整顿,治理就要从头开始,首先是要把那些假冒伪劣掺了水分的“书法家”提前“转业”,作为书法家首要的就是把字写好,现在书坛上有种风气,都想标新立异,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吴老忠正耿直,对现实时弊的一种抨击,是非常有力量的。从他谈的这些看到,他绝不畏惧权势,他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便毅然决然地退出了书协。我们非常地敬重吴老先生!至于有没有必要,见仁见智,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今天学斌字,先说说彬和份都读bin,是通假字,份也读fen,是个多音字,论语中有句话叫“文质份份然后君子”这里的份就读bin,孔子说的这个文与质各有他们的比例关系,作为一个君子必须具备文和质,所谓质就是相应的道德品质,然后又需要有文采,有学识有教养,这样才叫文质份份,人如果只有朴实忠正老实,人也非常好,但如果没有学养,谈不上君子,当然仅有学识,人品不好也称不上君子,古代在说文解字中没有这个“斌'”字,也没有个“烤”字,到了清代有本书叫《六书通》上对这个斌字有个解释叫:是彬和份的俗写,是大篆以后才出现的这个字。写斌字的时候左边要小,左边文字的一点变成了一个点,右边的一横基本和左边文字的一横取平,写戈字时候的那个纵戈尽量斜一些,包括成字纵戈都应写成斜势的,显得有味道,最后一个点一定要有力量,有如千钧坠石,掷地有声,尤其是那些个“终点”,草书的武右边是像草诀百韵歌中说的,玉字出头为武。

田蕴章书法讲座080笔记----馆阁体 澤
 1、馆阁体:宫庭里馆阁中常用的一种书体,要求工
整、统一。馆阁体的盛行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其他书体
的发展。馆阁体是欧体和赵体的相加,去除了个性的
东西,虽然写得多了就显的过于雷同。但一手好的馆
阁体也是非常见功底的。现在大大指责馆阁体的人,
往往是那些写不好楷书的人。
    关于精一体而博学其他体,还是博学其他各体,
而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大田的意见是:先专后博,没
有博,专很难达到高度;博而不专只是泛泛,没有深度。

2、“澤”字写法:
1)澤字是入声字。三点水是根据右方的字形来决定的,
右长,三点水则排的直些,略带弧度。《黄自元九十
二法》中:“末点之锋遥指首点之驻。”第三点锋芒
所向指着第一点驻笔的地方。楷书中是这样的,行、
草是另外的写法。右边部份有许多结构、距离上的讲
究。古人在碑帖中右下写三横,现在写是两横。欧阳
询的三点水写法是囊括魏碑的写法,有几种写法,可
以灵活运用。

图片





 
2)澤字行书写法:三点水末点指向右边第一笔起笔
的位置。楷书中也有这种情况,但大田推荐黄自元的
写法。最后竖是顿收还是针收,最好针收显得轻巧些。

图片 
3)澤字草书写法:《草韵》:有点方为水,空挑方
为言。区别言字旁草写。区分泽与译。三点水后连右
上时注意写的宽点,要交待清楚。

   如是我见:查了一下,柳三点水第三点锋芒指向,
应该是右起笔处,锋芒结束的位置与首点驻笔的位置
对齐,我觉得这样理解更准确些。
 
图片

    
馆阁体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属
于官方使用的书体,特指楷书而言,是一种方正、光
沼、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 明代称“台阁
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
     馆阁体是以欧、赵两种风格渐渐演变而形成的,
因为欧与赵实在是太强大了,历代统治者都视此为正
宗,遂成学书必经之路。又是为了规范,而削减了欧、
赵的个性。今天看到报刊上的楷体字,也属于官方使
用的书体,很近似馆阁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