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范祥源(837245742) 2016/5/31 20:03:20
今天讲一下中医瘀血病的一些相关问题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话说清朝道光年间,江西巡抚叫阿霖
抚是副省长级别的职位,阿霖是人家的名字,不是小名
这个阿,做姓氏有ē,ā,kē三种音,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姓氏来源,不知道这位阿霖巡抚是什么的后人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巡抚大人病了。
这个阿霖巡抚,当时也有七十四岁了,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这个年纪在古代也是长寿了。
长寿虽然长寿,但是呢我们的江西巡抚得了一种怪病,就是晚上睡觉一定要裸睡。这个裸睡呢,是真正的裸睡,不是我们脱光了钻被窝,而是裸的干干净净,胸口盖一块布都睡不着。
一个副省长,在古时候,虽然可能没有其他不舒服,但是天天裸睡也不是个事儿是吧。
所以阿霖也寻找了很多医生进行治疗,一个副省长级别得病7年,肯定是经过多方治疗的,但是显然没有什么效果。
最后找到这个著名医家王清任。王清任一番诊察之后就说:“您这个病,是胸中有瘀血导致的,只要活血化瘀就可以。胸中称之为血府,我给您开一个血府逐瘀汤。”
这就是中医的名方:血府逐瘀汤
果然,用药后不久,吃了5天的药,阿霖巡抚的这个怪病就基本好了。从此可以舒服的盖个被子睡觉了。
这个故事里面巡抚大人得的病,就是比较单纯的瘀血导致的,王清任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进行治疗,遂得到了满意效果。
这是开胃小菜。
瘀血,简单来说瘀血就是人体局部津血凝滞瘀结形成的病理性产物,是血脉中的垃圾。
瘀血,简单来说瘀血就是人体局部津血凝滞瘀结形成的病理性产物,是血脉中的垃圾。
大家都有或大或小的跌打损伤的病史,对瘀血可以说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俗话说青一块紫一块,就是最明显的瘀血
而看不见的瘀血,就需要专业医生的判断了。
我们知道,人体气血是周流全身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所以呢,这个瘀血也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导致非常多的症状。
比如我们拿《中医诊断学》里的内容来看,瘀血可以导致哪些症状?
“疼痛和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紧硬按之不移,称为症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肤表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筋青胀痛等。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
大家可以比对一下自己是否遇到或听说过这些症状。
这还只是教材中提到的一部分,临床上见到的要比这个还多的多。
比如前面我们说的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他的书里面提到瘀血导致的疾病症状还包括脱发、酒糟鼻、耳聋、失眠、口臭、打嗝、腹泻等等,可以说五脏六腑的病都有。中医有句话叫“久病入络”,这个病不是一个确指,而是说,所有的病,发病日久,都可能导致瘀血的产生。
不过瘀血病证有几个比较典型的表现,上面也大致提到了。大家可以用来简单的评价自身的气血情况。没有出现不代表血脉通畅,如果出现了,那肯定是有血脉不畅的。
第一是刺痛,就是疼痛像针刺一样,而且多是位置比较固定的。这种疼痛可以出现在全身各处,比如头痛、胃痛等等。痛如针刺,固定不移。
第二是看舌头,有些人的舌头会有青紫的瘀斑。提示体内有瘀血停滞。这个很明显的瘀斑,颜色不均匀,对吧
第三个,舌下的脉络怒张、迂曲明显,也是体内气血郁滞的一个明显表现。
这种有,我放的图比较典型而已
临床上不明显的挺多。
另外比如肌肤甲错,就是形容皮肤粗糙、干燥,故外观皮肤像鱼鳞一样,颜色暗沉。也是体内有瘀血的表现。
也是一种瘀血的征象。上面这几个都是比较典型的瘀血表现。我放的图片也都是比较典型的,所以看起来比较可怕。有类似表现但是比较轻的也属于瘀血,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大家可以自己诊察一番。
名字就叫肌肤甲错
当然瘀血症状很多,更多的是无法自行判断的,这时候就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了。
这只是其中典型又比较好掌握的
如果都这么简单明显,巡抚大人也不用裸睡7年了。
很多人弄什么三七养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听完讲座大家就会知道,这个道理,还停留的太浅显了
《灵枢·九针》里说: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
《素问·三部九侯》谈论治病的时候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这段话可以说是中医治疗的方法论。是所有中医的基础和本源。是要记在心里的。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这可是中医治病的准则
凡中医治病,不离于此。
这里“去其血脉”就是去血脉里的凝滞瘀血邪气,不是说破坏正常的血气了。就是祛邪气,通利血脉,以气血平和,阴阳平衡为标准进行调理。叫做“以平为期”。
有瘀血,就有治疗瘀血的方法。瘀血该怎么治疗呢?怎么个以平为期呢?
有瘀血,就要化瘀血。
活血化瘀是治疗瘀血最直接的办法,大家都知道有那些药可以活血化瘀的?
三七,当归(尾),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玫瑰花,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能活血化瘀的药。
但是,针对瘀血的活血化瘀治疗只是解决了疾病的第一层病机,就是最明显浮露于表面的,见瘀血就用三七,红花,乳香,没药的,这都是下工。
那个我还没看呢
高明的中医应该是,“治病必求于本”,去寻找疾病的源头并加以治疗才叫高手。
瘀血的源头,就是瘀血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瘀血是津血的凝滞,流通不畅导致的,那么凡是能引起津血凝滞的都会导致瘀血。
我们想象人体的血脉就像一个有弹性的管道,里面流动的就是血液,就像输水管道一样。那么哪些内在病因会导致管道内出现积水呢?
血管就像水管
1.
水压不足,水流不畅,形成积水。这就是气虚。气虚不能推动血液,形成瘀血。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就是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帅就是率领的意思。
2.
水管堵塞,水流不畅,形成积水,这个堵塞的原因,可能是痰湿,可能是风寒邪气,也可能是瘀血本身。所以水饮可以导致血瘀,风寒邪气也能导致瘀血,瘀血本身又能导致新的瘀血。
这是气虚、痰湿水饮、风寒邪气、瘀血几个了
邪气就像是下水道里的长头发
3. 水结冰了,就成了积水。这是血寒。中医说血脉是“得寒则凝,得热则行”,寒邪会导致血脉凝涩不畅,出现瘀血。
4. 水少了,水管里的水更本就不多,就像枯水季的黄河。就会有积水出现。这是血虚导致的血瘀。
这个大家不大好理解,水少了为啥还会堆积?如图所示:
这是枯水期的黄河,大家看是不是有很多积水
这就是血虚血瘀
5.
再一个,水变粘稠了,不是能流动的液体,而是成了粘稠的流质,流动缓慢,导致淤积,这可能是痰湿,因为湿性粘腻,还没有当刚才完全郁阻的地步,就会导致流动缓慢形成淤积;也可能是火热,火热灼炼津血,使得血液浓缩了,成了粘稠的状态,导致瘀血。
大家想象正常的血液都成了,黑芝麻糊…………能不郁阻么?
以上这些病因都会导致瘀血,继而发展为瘀血病症。
气虚,痰湿,风寒邪气,瘀血,血寒,血虚,血热。
这些还不包括脏腑辨证在里面,比如血虚,有心血虚、肝血虚、肾精亏等不同。
而在经方体系里,也有表里三焦病势的区别等等。
大家可以看出,虽然很多人从浅层次上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瘀血病因,但是深层次的病因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中医其实是很复杂的,见到瘀血就活血化瘀,与中医所说“治病必求于本”其实相差千里了。很多药品广告里瘀血就推荐三七制品、乏力就推荐人参制品,都是缺乏中医思维所导致的,这种缘木求鱼是不会有什么良好效果的,有时候反而会加重病情。
比如血虚导致的瘀血,用大剂量活血化瘀的药,瘀血化掉了,血气更虚,最终只会导致疾病的加重。
所以三七也不能擅自乱用。高明的医生就能看出深层的病因病机,很多时候这也是一个医生水平高下的体现。
刚才说了哪些深层次的病因来着。
气虚,痰湿,风寒邪气,瘀血,血寒,血虚,血热都会导致血瘀。
那么补气、祛水饮、解风寒邪气、活血、温里、补血、清热等方法都可以治疗瘀血导致的疾病。
所以临床上,见到瘀血我们有时候可能不用什么活血化瘀的药。
比如最近接触到的一个患者,肌肤甲错非常明显,比刚才图片里还要重,本人是以失眠来看病的,最后辨证开的是小品前胡汤,大柴胡汤治疗。
以往见到很多肌肤甲错,也有小建中汤治疗,也有桂枝汤治疗
当然经方也有活血化瘀的方剂,典型的比如治疗伤寒少腹血结的抵当汤,治疗五劳虚极羸瘦的大黄蛰虫丸等等。
时方里面的四物汤也是治疗瘀血非常典型的方剂,因为他包含了寒热虚实,加减之后可以应对很多种瘀血或者血证导致的疾病。
四物汤称之为“调理一切血证”,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可见其效用之广。
虽然我本人是经方医生,不怎么用四物汤。
我临床上治疗瘀血病更多的是根据阴阳表里虚实水火来治疗。所谓见血休治血是也。
今天的讲座部分到此为止,以后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再讲讲一些经方的病案,或者一些时方的日常应用,比如四物汤之类
|
|
来自: 思考的蚂蚁qq > 《医疗类中医*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