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两个率先为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而努力奋斗

 网上无名馆 2016-06-01

坚持区域融合、城乡统筹。进一步明确萧山作为杭州大都市强区的定位,把萧山今后发展更加主动地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浙江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大格局、杭州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大战略中去思考、去落实、去推动,全面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浦阳江生态经济区、钱江世纪城等平台新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坚持生态优化、环境提升。始终坚持“环境立区”战略不动摇,源头控制和治理改善两手抓,更加注重城乡布局规划的完善,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注重农村环境整治,更加注重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配套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一流的生活生产环境培育和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项目、一流的产业,不断提高社会文明度和群众幸福感。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是我们结合萧山实际,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深入,全区上下必须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方向,围绕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

(一)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经济实力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物质基础。要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实体经济,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以发展十大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增值环节和高技术领域延伸,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规模上台阶、创新能力大提升、品牌战略有突破、高端人才能集聚,全面发挥竞争优势和集聚效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注重改造提升,加快现代工业发展。优化调整工业结构,实施五大千亿工程,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优化升级传统工业,培育形成纺织化纤、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等三大千亿产业,万向、恒逸、荣盛集团等三大千亿企业和18家超百亿企业,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整合提升工业企业,鼓励大企业实施行业并购和重组,不断加强百强企业、优势成长型企业和苗子型企业等三级企业梯队建设,促进小微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和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注重提速增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推进省市区三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和质量。借助萧山经济基础优势,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总部基地、楼宇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商贸“新十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一区两心三城”百亿市场建设,重点打造六个百亿级市场群。做精湘湖、做美浦阳江、做活钱塘江,积极打造“华东会客厅·休闲新天堂”。提升发展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推进公路港物流建设,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业,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加快电信运营、信息技术、信息软件等行业的发展。注重培育龙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总部农业、强队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服务农业发展,加大现代农业扶持力度,推进农业发展平台、现代农业园区、种子种苗培育、休闲农业和区域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积极培育萧山萝卜干、花木、生猪、白对虾、甲鱼等五大公共品牌,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突出新城开发,着力深化城乡统筹新格局。城市建设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优化“东兴、中优、南秀”的发展布局,扎实推进“一心三区七新城”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协调发展。全力优化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努力形成以新老城区为核心,以钱江世纪城和湘湖旅游度假区为两翼的“一核两翼”新型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地铁、杭甬客专、杭长客专等轨道交通建设,全力构建大路网体系、大公交体系,继续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着力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进一步美化城市形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推进城中村、失管房、危旧房改造和拆违控违等工作,促进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序化,倾力打造宜居城市。继续推进平台新城开发。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要强化现代产业功能、高端城市功能、一流生态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产业集聚,推进沿江湿地保护,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最具竞争力的发展大平台和高效低碳的转型升级示范区。航坞山经济区要发挥好世界级高端纺织化纤总部基地、浙江省重要的民营经济集聚区的优势,积极规划建设浙江(中国)化纤纺织科技城,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加快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要把推进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发展作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一城一轴、两翼三带四区”的空间布局,加快实施浦阳江两岸综合整治工程,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建成生态保护示范区、休闲旅游集聚区、低碳经济先行区和最宜人居新城区。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落实有关政策,创新机制举措,进一步加快瓜沥小城市建设,大力培育临浦、义蓬、河上等组团镇、中心镇和特色镇,努力提高镇街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和村庄布局规划,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新农村示范村、特色村、精品村和中心村创建,着力建设四条美丽乡村精品线。

(三)突出文化建设,着力满足精神文明新需求。文化建设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题中之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实施十大金色文化工程,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文化强区,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向往文明幸福、追求文明幸福、创造文明幸福的热情。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丰富、拓展和提升萧山精神的思想内涵,营造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浓厚氛围,进一步筑牢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以提升全民素质为重点,深化学习型社会创建,提升“湘湖大讲堂”品牌内涵,推进美德档案体系建设,塑造城市的精气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对人民群众的文明幸福教育,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培育和造就诚信、包容、务实、进取的新一代萧山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按照“全覆盖、高水平、可持续”要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两手齐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培育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队伍,大力推动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名人培养,加快设立区社科联组织;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强化跨湖桥文化遗址等历史文物保护,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完善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生产方式、传播手段创新,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更多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紧紧围绕建设“创意萧山”,优化全区文创产业区域空间布局,突出培育发展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等文创产业。依托文创基地建设,集聚一批重大项目和优秀人才,建设培育一批综合型特色型文创园区、重点文创企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的文创产业体系。

(四)突出生态保护,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新水平。生态文明是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的前提条件。要突出生态优先,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提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深入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建设浦阳江生态保护区、湘湖旅游度假区、大江东沿江湿地生态区等三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施“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国家级、省级生态镇和生态村等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努力建设低碳城区。全面落实减排举措。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准入机制,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下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实行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指标交易制度,继续深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等各项措施,确保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和节能降耗目标要求。切实强化环境治理。巩固两轮“811”污染整治成果,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污染源头控制、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切实保障环境安全。继续开展好截污纳管、河道整治和“最清洁城乡”活动等工作,高度重视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综合治理,保护饮用水源,促进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提升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努力让萧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