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木匠||县区动态

 王浩然 2016-06-01
曾经受人尊重的行业
  俗话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在过去的商洛,谁要是有一门手艺,连家里人也跟着享福。木匠因为技艺比较复杂,在诸行业中比较难学,而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又是石匠和泥水匠的祖师爷,所以在民间被称为五大匠之首。
  木匠是个技术活,又叫木工,木匠是一个统称。同是木匠,有的做方,有的做圆,有的擅长盖屋,有的擅长造船,有的擅长做家具,有的擅长雕刻。在农村里,木匠是比较受人尊重和羡慕的行业,因为他们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到家庭生活中的桌椅板凳,大到农业生产上的犁耧锄耙,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屋,也与木匠的劳作密不可分。
  木匠和好多工匠都有配合,而与泥瓦匠配合较多,这主要体现在在建房的时候。除了房屋的门窗需要木匠制作外,立柱子、架行条、砍房梁等等都需要木匠来做。
  斗转星移,时代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木匠们也跟着进入到了电器时代,买了电铇子和电锯子。但是,木业生产的工业化和电器化越强,木匠的独往独来就越显得没有出路了,木制产品的现代化,彻底打破了个体木工的生产模式。现在,木匠活在很多地方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有的甚至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拜师高人得真传
  今年78岁的姜福娃出身于夜村镇农村。在当时,木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大到修车造船、建房造屋,小到农业器具、生活用品。尤其是解放以后,百废俱兴,木匠在农村尤为吃香,看着别的匠人干活都是“吃香的、喝辣的”,他极其羡慕。1952年,15岁的姜福娃准备了“四色礼”来到了丹凤一位木匠高人家里拜师学艺。看着老实敦厚的小伙子,那位木匠师傅没有犹豫就接收了姜福娃这个徒弟。
  拜师成功以后,姜福娃便跟随师父辗转于商洛各县农村干活。由于木匠最注重名声,为了保证把每一件活都干得让主人家满意,所以一开始,师傅并不叫姜福娃独自下手,只是让他打打下手。在这中间,姜福娃逐步掌握取材、锯切、斧劈、凿孔、刨光、铲削等基本功,然后学会划墨、取线、制榫、制铆、拼构、斧正等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活儿。但是真要学会这门手艺,绝非一朝一夕。用姜福娃的话:“一等人用眼学,二等人用嘴学,三等人在棍子下学。”既要出大气力,又要心细如丝,硬的软的都要有一套,木匠难学缘于此。就这样,整整三年,姜福娃才出师。
  手艺精湛美名扬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家婚娶请木匠打造家具,如厨柜和梳妆台,是极其流行的事,农村人一有婚庆嫁娶必定要邀请木匠师傅前去做几件家具,而姜福娃便成为不二人选。
  姜福娃说,他最忙的时候,一年365天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别人家里做木工活,时常是还没做完这家下一家就来预定了,他成了婚庆嫁娶人家争相“抢夺”的红人。在农村干活,东家每天至少要管两顿饭和一包香烟,而这些都不包在工钱之内。姜福娃回忆说,以前农村,木匠、风水师、铁匠都算是热门行业,谁都想掌握一门。在过去农村,手艺好的木匠,总是被附近村民接来请去,一年到头,除过年那几天,难得空闲。做榫、凿臼、刨面、镶缝,只是木匠的“小活”,真正的大活是修房子。谁家要造新房,也都会早早打听,征求亲戚和邻居的意见,谁的手艺好,谁做事最勤快、最省料。在农村建房上梁的这天,木匠的地位就尤为重要。木匠站在屋顶上,指挥安梁、定位,梁放稳当后,木匠边唱喜歌边用斧头将梁固定,同时也做一些祝福仪式,为东家祈福。姜福娃还给我们哼起了上梁歌:上一步,望宝梁,紫薇高照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上三步,洪福广,发子发孙发屋场,儿孙代代坐朝堂。上四步,金满堂,恭喜老板修新房,牛羊满栏谷满仓。登上顶柱后,一人抬起梁木的一头,高高举起,左边的喊一声“左青龙——”右边的喊一声“右白虎——”然后同时喊道:“青龙白虎守金梁!世代绵延万年长!”喊声一落,便将梁木嵌入顶柱凹槽之内。爆竹顿时轰然响起,噼噼叭叭,烟花飞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