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材 | “康夏卖书风波”素材解读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6-01


康夏卖书风波

多向运用
一、 整体事件分析
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能从“康夏卖书事件”看到不同的东西:经济学角度看到了创新的市场营销;道学层面看到了人性的欺骗和不宽容;文化层面看到了情怀;管理角度看到了网络建设、民生百态……

康夏卖书,虽结局尴尬,但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显然是一种创新,是一宗成功的案例。但若从法律层面看,该事件显然涉及欺诈。因此,这则事件可用于创新、道德和情怀、网络争议、民众舆论等话题作文。

二、 “人物”的运用:康夏、网友
康夏用“情怀”点亮了微信朋友圈网友心中对书的美好向往,24小时就收到网友77万书款,远超康夏最初卖书的书值。对康夏这个人物,我们可谈到文化的浪漫、分享的快乐、对书籍的热爱、网络虚荣等话题。对网友的行为,我们可谈信任、志同道合的欣悦、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话题。

康夏寄出的书籍总数远远超过1741本时,康夏道歉、退款,网友讽刺、谩骂不依不饶。在康夏身上,我们可以涉及的话题有诚信、勇气、虚荣等。而网友,我们可以谈及的话题则有科技与生活、人性的美丑、信任与宽容、社会的浮躁等。



写作示例
1
  创新能带来奇迹
卖书,在当今这个纸媒阅读江河日下、网络快餐阅读盛行的时代,绝对会是一个无趣而乏味的人生经历。但康夏有创意的卖书方法,一个富有诗意的情怀帖,勾起了网络时代人们对书的美好情怀,瞬间将1000多本旧书售罄。若不是康夏在售书过程中的处置不当,这次如此有创意的卖书,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精彩的一笔。因为他曾将买和卖变得如此诗情画意,仿佛不再是一种金钱交易,而变成了一种情感的交流、书本的传承。有些很简单的行为,经过富有新意的包装,就能带来不一样的过程和结果。创新,真的能带来奇迹。


2
  中国,真情依然在 

美轮美奂的现代之城不断拔地而起,深黑的柏油之路不断伸向远方,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开始购买世界——中国人开始富了!然而,一栋小小的房子,可以让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十八路人对车轮下挣扎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不与陌生人说话成为我们拒绝帮助他人安慰良心的绝佳理由……人们慨叹人心不古,当今社会冷漠无情;人们哀叹中华民族,物质丰富了,钱有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没有了。


真的是这样吗?当“康夏卖书”引起各路大神网络狂欢时,我突然发现,中国,人间真情依然在。不是吗?彼此之间素不谋面,没有任何的保证,24小时就收到了网友77万的书款,在这虚拟的网络,这得汇集了多少信任?这是中国依然在的人间真情——信任。再想起郑州全城吃面,因为患癌面馆老板一句“来我店里吃碗面”的呼唤,素不相识的人们纷至沓来,吃一碗面,为面馆老板筹钱治病。这是中国依然在的人间真情——关爱。


3
  让诚信与你同行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社会需要诚信,我们青少年更需要诚信。


若没有了诚信,再美好的事物,都将不可避免地化为乌有。康夏卖书,一个带有美好情怀的童话一样的梦幻开局,却以万夫所指、道歉赔钱、人生道路留下污点收尾。为何?因为康夏卖书,冲击了诚信。他除了他自己收藏的图书之外还买来了很多书去卖。他把允诺的“私房菜”变成了“肯德基”。他欺骗了网友。互联网不缺乏诚信,不到一天里的77万购书款说明大家其实并不吝于相信别人,哪怕是个陌生人。大家选择了相信康夏,结果却得到了欺骗。康夏的下场,就是丢失诚信的代价。



素材链接
另类“卖书”

“3本60元,8本99元”,卖家随机发货,而且包裹里究竟是什么全凭运气。康夏这一卖书创意并非原创。之前网络书店流行的“福袋”“盲卖”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买书如山倒”的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们开始陆续模仿康夏发起“卖书”游戏。比如李辉、叶匡政、韩浩月、绿茶、潘采夫、武云溥6位读书人,在“康夏卖书”事件三天后,从5月19日开始,搞了个“6人,66元,600本书”的“六根散书”行动——6个人,每人从家里拿出一册藏书,组合成一个包裹寄到买家手中,也就是说,66元能买到6本来自不同藏书人的书。吸取了康夏事件的教训,这一回他们事先和参与游戏的网友约定,满100位认购后,会及时关闭支付宝接收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