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三态融合”理念推进特色小镇建设_滚动读报_卫生频道_光明网

 ZD逐梦园 2016-06-01
url:http://epaper./lsrb/html/2015-06/07/content_749897.htm,id:0

□兰秉强周爱飞叶芳

特色小镇是集聚资源、提升特色产业的新载体,是打造品牌、展示形象的新景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常态下作出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两美”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丽水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小镇,并逐步发展成为绿水青山的特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新的增长极。

然而,受制于“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条件,我市特色小镇大多存在外貌陈旧、功能配套不全、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理想中特色小镇的居住生活、产业状态相去较远。在新政策背景下,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要求,发挥自身文化和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推进“文态、生态、城镇业态”三态融合,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小镇品位,推动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主要思路举措是:

1、推进理念创新,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小镇与旅游小镇不同,它是以产业为依托,同时兼顾了文化、生态和旅游的内容,是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新一轮产、城、人三者融合的重要平台,丽水的特色小镇建设,就要充分呈现“三态融合”的建设格局。一是“文态”为源。把小镇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与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走“文化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发展路子,突出一镇一品、一镇一景、一镇一韵,差异发展,使无形的文化变成聚集财气、集聚人气的有形资源和最大的发展资本。二是生态为“本”。丽水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结合起来,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丽水具有茂密的生态林、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等生态特色,打造全域化“现代化生态城”,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注入“生态”理念。三是城镇业态为“支撑”。注重“产、城、人、景”的和谐,而不是单纯的服务业集聚,主流模式主要有两种:民俗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新兴产业文化集聚—商务洽谈—度假休闲的“生活驿站”模式。

2、倾力文态提炼,彰显小镇魅力。文态功能的发挥决定着城镇品位与内在引力,应把文态有机融合到城镇建设中,展示城镇独有文化韵味。一是提炼民俗文化特色。对古建筑进一步修缮完善,挖掘整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对自然景观,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民间神话传说、地域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加以渲染,注入文化内涵;对人工景观可利用丽水民间传说等赋予民俗文化特色,将历史风貌还原与时代特色凸显充分结合。二是提炼休闲文化特色。突出建设用地“保山保水”、道路规划“迎山亲水”、建设布局“显山露水”、景观设计“借山用水”、空间组织“依山亲水”,利用自然地形坡度,依山就势进行建设。同时,充分挖掘我市山水资源景观丰富特色,营造不同功能、不同创意的水景,打造休闲亲生圈和园林生态观赏区。三是提炼区域文化特色。特色小镇的建筑群体应该是聚合而成的整体环境观感,而不是单一建筑的自我表现。既要保持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又要在全局上力求统一的风格。在风格设计上,应结合实际,强调功能满足、个性特色、生态环保、情感归宿等方面的要求。

3、突出生态功能,科学统筹规划。生态是丽水特色最优的资源,特色小镇建设要充分考虑这一功能特性,着眼城镇化、一体化要求,统筹思维,系统设计,同时要考虑小镇的特性,控制规模,集约打造。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系统思考,系统设计,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明确小镇的功能定位、分布、发展思路等;明确小镇数量规模、配套设施、管理服务以及城乡统筹发展关系等。并建立由策划到设计、大范围到小区域、旅游景区到旅游建设项目等构成的规划体系。二是合理推进生态融合。小镇是“人”的小镇,同时是自然环境场所,要以可持续发展途径对居住小区进行科学规划,提升改造,突出宜居特色。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边三化”等工作,加大沿线公路立面改造,加大核心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及保洁机制建设,优化美化环境。在“古堰画乡”生态开发与保护中,要注重融自然生态风光、古代水利工程、瓯江历史文化、处州风土人情为一体。三是淡化区域概念。特色小镇没有特定的行政区域,不能受制于区域框定,要实现各个特色小镇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青瓷小镇要以小镇核心区带动宝溪古龙窑文化展示区、竹垟畲乡风情旅游区、八都温泉休闲养生中心“三组团”发展。石雕城也要看成一个大概念,也就是全山口镇镇区都是中国石雕城。

4、坚持先行先试,培育特色产业。选取发展较为完善的小镇先行试点,通过整体功能的叠加,统观发展效应,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依据各地区域特点,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形成融合互补,相互牵引,推动我市旅游业、服务业和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一是打造古堰画乡特色。坚持以“古堰”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和以“画乡”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有机融合,以养生度假、湿地观光、文化体验为主导,引入高端养生度假设施与活动,培育休闲产业链。此外,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有效融合。延伸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展示、绿色果蔬贸易产业。二是丰富青瓷小镇内涵。加快传统青瓷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涵盖艺术瓷、包装瓷、日用瓷、仿古瓷和瓷文化展示为内容的企业格局。还要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引进开发宝剑、农副产品等本地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做好乡村土特产的开发与推广,特别是食用菌、石蛙、香榧、茶叶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产品,做大、做强旅游特产品牌。三是拓展石雕市场外延。充分挖掘青田石文化产业的附加,重点围绕着兴趣把玩、收藏增值、家居装饰、旅游留念等四大类产品进行研发和创新,发展集观光、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石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独特线状组合式石雕文化旅游区,将石雕博物馆、石雕大师艺术馆群、石文化公园、石雕城等几个石雕旅游元素有机整合,拓展更大的市场优势。

5、强化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保障。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有政策护航,并实现机制创新。一是设立机构,制订政策。由于特色小镇在打造过程中,并不严格局限于行政管辖区域,因此首要的就是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协调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安全保障等事项。此外,还要研究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制订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小镇建设扫除障碍和隐患。二是建立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特色小镇建设投资巨大,政府必须广辟资金渠道,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建议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国内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三是创新小镇业态招商机制。政府须着力创新特色小镇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及符合小镇特色发展的其他产业的招商机制和运作机制,确保筑巢后“特色”的快速形成和小镇的繁荣。创新小镇居民招入机制,适当考虑放宽户籍限制,接纳外地和外籍人员入迁,部分房源打造成特色民宿等度假屋,以吸引“临时居民”。

(作者单位:丽水市发改委)

[责任编辑:yfs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