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用了别人商标为何不侵权?

 初心阅读室 2016-06-01

从“聚能”案看非商标性使用的侵权抗辩


根据商业标识是否用于商业活动中,并对相关公众起到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可以将商标的使用分为商标性使用和非商标性使用。其中,商标性使用必须具备真实的使用意图和在真实使用意图指引下的实际使用。所谓的真实使用意图就是指引导相关公众知晓商品或服务来源。商标的非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常见于被告提出的抗辩理由。那么,什么是商标的非商标性使用呢?不久前发生的聚能商标案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说明。


2014年,诚帝公司受让取得聚能JUNENG及图商标专用权(下称涉案商标),该商标核定使用在第11类烹调器具等商品上。诚帝公司发现华帝公司未经其许可,在燃气灶商品上使用聚能标识并进行宣传,遂以商标侵权为由将华帝公司等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6000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从本案证据来看,“聚能”作为一种技术特点被广泛用于描述燃气灶这类商品,且原告不足以证明聚能商标具有较高知名度。与“聚能”字样相比,华帝公司在其商品或宣传资料的醒目位置标注的华帝、vatti、vatti華帝等商标或字号更易辨识和区分,因此其行为不会造成混淆。据此,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从本案可以看出,如果被告对原告的商标文字不是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意义上的使用,仅是对商品质量、功能、用途、性质、特点的说明、介绍,不会造成消费者的混淆误认,原告就无权阻止他人正当使用。那么,如何判断某个标识属于非商标性使用呢?笔者认为,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证明该标识在所使用的商品类别上缺乏显著性


实践中可以主张非商标性使用的,很大一部分是先天缺乏显著性的标识,这些商标本来是难以获得注册的,但是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具备了“第二含义”而得以注册。因为其天生的弱点,所以《商标法》规定此类商标的权利人无权禁止他人在非标明商品来源的意义上正当使用。那么,如何证明某标识在该类商品上缺乏显著性呢?实践中的认定依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行业经营者约定俗成、普遍使用的名称和专家意见,专业工具书、辞典等公开出版物中记载的内容,权威专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或者检索报告等。


(二)证明该标识对消费者没有发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


商标权本质上是商标注册人对特定符号与特定商品之间对应关系的支配权,而不是对商标符号的支配权。因此,侵犯商标权的本质并非对物理标识的歪曲、篡改或替换,本质在于切断商标标识和生产商的联系,欺骗消费者并使其产生混淆误认,盗用商标权人诚实劳动所积累的商誉。因此,未经他人许可对他人商标的使用,只要没有割断、歪曲商品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与商标的唯一联系,就不构成对他人商标权的侵犯。其中,消费者的认知结果对于得到结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美国长期的司法实践表明,判断商标显著性的认知主体应当是相关消费者。


具体来说,某个商业标识要起到区分商品来源的指示作用,必须要让消费者从物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产生成功认知。


1.商标必须能让消费者看到:商标识别性的“物理层面”


商标侵权行为的核心在于通过将商标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展示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换言之,如果对他人商标的使用是在封闭环境下或某种特殊条件下进行的,客观上并没有在商品销售时让消费者看到,就不宜认定为商标性使用从而认定为商标侵权。


例如,在伟哥立体商标案中,涉案立体商标与被控侵权产品的立体形状构成近似,但被控侵权产品装在不透明包装内。法院经审理认为,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能识别该药片的外部形态,包装在不透明材料内的药片并不能起到表明来源和生产者的作用,因此即使其形状与涉案立体商标相近似,也不会使消费者产生混淆,故侵权不成立。


2.商标必须能让消费者辨认:商标识别性的“心理层面”




由于商标的本质在于防止消费者产生混淆误认并表明商品来源,因此当一个商业标识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意识不到是一件商标时,自然不符合商标注册的显著性条件。例如,如果消费者在冰箱上看到“优质电器”字样,很可能将其视作广告而不是商标。


又如,联合利华公司曾申请将千层雪冰激凌的形状注册为立体商标,该冰激凌为长方体形状,侧面和顶面具有波浪形图案。申请人认为,该形状具有显著特征和独创设计的形状,是具备艺术美感的形状。然而,商标局、商评委和法院均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一致认为,由于普通消费者容易将该形状识别为冰激凌的常用形状,因此该形状不能起到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从而不具有显著性。可见,在消费者难以将商业标识看作商标的情形下,该标识就无法发挥识别功能因而缺乏显著性。



在某购物网站上可以看到众多不同品牌的聚能灶。


阅读延伸


无懈可击 wuxiekeji商标案




因认为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利华)在宣传中使用的“无懈可击”等字样侵犯其在洗发液、洗发剂、护发素等商品上注册的第8327863号无懈可击 wuxiekeji汉字及拼音组合商标专用权,中科联社(北京)网络技术研究院(下称中科联社)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一审法院未支持其主张后,中科联社提起上诉。2014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了中科联社的诉讼请求,维持原判。


这是一起非商标性使用抗辩的典型案例。该案中,一审及二审法院均对中科联社的无懈可击 wuxiekeji注册商标专用权权属予以认可。但是,法院认为“无懈可击”本身是一个成语,具有原始的通用含义,联合利华在产品及宣传中使用该词语并不是作为商标使用,而是作为一个成语以描述产品的功能及效果。因此,联合利华对“无懈可击”的使用不是《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而是描述性使用,不构成侵权。


二审判决认为,联合利华对“无懈可击”的使用不构成商标性使用,也不能达到区别商品来源的效果,其主要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无懈可击”是对商品功效的介绍,属于描述性使用;联合利华在使用“无懈可击”时,突出使用了自身的商标标识CLEAR清扬,不会引起相关消费者混淆误认;联合利华对“无懈可击”的使用先于无懈可击 wuxiekeji注册商标的注册,没有主观恶意。


该案终审判决逻辑严密、说理充分,指明了商标的描述性使用和商标性使用的区别,强调了商标指示商品来源的作用,与我国新《商标法》鼓励诚实信用的相关规定契合,体现了司法实践中该类案件的处理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