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潇:我的山水情结

 沈默0j8pr61vn8 2016-06-01

常潇,山西运城人,200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创作方向博士在读,师从薛亮先生。

参与展览:

2012年作品《太行奇云出岫来》入选“风华三晋——山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2年作品《家在青山绿水间》入选“庆祝十八大召开——山西省美术作品展”

2013年作品《临王蒙青卞隐居图》入选“2013山西省中国画经典作品临摹展览”并获优秀奖。

2013年作品《国色天香》入选“美丽山西—花鸟画小品展暨第四届山西省花鸟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幽谷图》入选山西省第四届山水画大展

2014年北京丹凤朝阳美术馆“山水同行——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级博士生六人展”

2015年北京三恒美术馆“一平记——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级博士研究生作品展”

画家常潇照片

常潇:我的山水情结

《论语》中讲:“仁者乐山,智者要水”,山水对于文人来说,总是那么魂牵梦绕,一千多年来,文人中的山水画家、山水诗人,其姣姣者不胜枚举,更可想见参与者之众,似乎山水与文人之间素来就有一种不解的情缘,正如苏轼所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画自然成为了诗的延续。

而我喜爱山水画,也是从仰慕先贤的山水诗开始的,儿时所背的诗歌早已忘却,而唯独关于山水写景的诗,不需温故却总能记忆犹新: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王之涣……的山水诗,常常不自觉地浮现在脑海,并伴有一个优美的山水情景,而我伴随着诗人的描绘,也真陶醉于这理想的山水情景之中……。而后,我有幸结缘绘画,更较早接触到了山水画。至今记得临摹的第一张山水画是钱松岩的《牛首山图》,虽然那时完全不懂山水画,临摹也是依样画瓢,但兴趣丝毫不减,照纸涂写不辍。考入大学以后,我真正开始学习山水画,接受了系统的科班训练,遍览宋元明清历代大师的经典佳作,而其中尤其喜欢诗意山水画,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多年积累,渐悟中国山水画之堂奥,而其中的缘起竟是如此。

读研的三年,最大收获是学会了独立创作。通过反复的实践,我学会了黄宾虹山水画的构图方法;从王鉴的画中领悟到山石的表现规律与法则;从王翚的画中学会了画树出枝的方法……,由此,也渐渐懂得了自学:时刻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设法补充和改正。工作后的又三年里,我努力研究山石结构的表现方法,更多借鉴明四家以及近代张大千的山水画作品,对山石结构的表现有了更多的理解,自此,我的画面形式也更趋向工整、清新,少了随意,可以说,一直是在做收敛,也是这三年里,我重新认识了文人山水画。2014年,我有幸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薛亮先生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研究山水画,老师的治学态度和创作精神深深影响着我,聆听老师的教诲,使我对山水画创作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也让我有了更好的条件学习和欣赏老师的画作、听老师解说。也更荣幸能通过研究院这样的平台,接触到美术界的大师、大家,能切身感受最前沿的学术。好的学习氛围是好的创作状态的开端,近阶段的我把创作风格定位在追求工整、清新的画面效果上,要求画面设色清丽,结构严谨、技法精到,避免废笔,能有突出的个人特点,而形神兼备、笔墨俱佳又具有文人气息的作品是我个人风格追求的方向标。

一切的学习都在于兴趣,兴趣能使枯燥变得有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处可见的景象,触景生情的感受,都使我想到画,画寄托了我最大的兴趣,也正是这种兴趣支撑着我在山水画学习的道路上一直前行、不懈。从笔法墨法的学习,到一树一石的画法,再到通幅画面的处理,总要经过无数次艰辛的尝试,在不断否定中探索,虽然经历更多的是苦恼、徘徊,但不能忘记稍有收获时的欣喜与狂欢。一直以来,在心中总有一种理想的画境指引着我不断探索、尝试、修正、改进。

当代山水画坛,风格多元,面貌多样,真正处在百家争鸣的时期,工笔写意,浅绛青绿……,各放异彩,而无论哪一种风格,只要是在符合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前提下,做到极致,都会引来大家的喝彩,而青绿山水也逐渐引起画坛的关注和重视,精到、严谨、细腻、雅丽的作品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我有志于此,不断追求,期待未来三年能有更多的收获。自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