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百战奇法(二)

 简兮 2016-06-02

「注释」

 

    ①后于人以待其衰: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意思是,后发制人要等到敌人士气衰落时再行攻击。奇战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①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②;雍州刺史诸葛绪邀③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泓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⑤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⑥截维,较⑦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注释」

 

    ①敌虚,则我必为奇: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意思是,发现敌人有虚弱之点,我就采用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

 

    ②缀连:连结,这里指保持接触以吸引对方。

 

    ③邀:拦击,截击。

 

    ④诣:迂回。

 

    ⑤蹑:追。

 

    ⑥趣:急速,赶快。

 

    ⑦较:晚。

 

    正战

 

    凡与敌战,若道路不能通,粮饷不能进,推计①不能诱,利害不能惑,须用正兵。正兵者,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法曰:“非正兵,安能致远?”②

 

    宋檀道济为高祖北伐前锋,至洛阳,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戮以为京观③。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王师以正为律,何必杀人?”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众。

 

    「注释」

 

    ①推计:行以计谋。

 

    ②非正兵,安能致远: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若非正兵,安能致远。”意思是,如果不使用大部队实施正面进攻,怎么能进行远程作战。

 

    ③京观:亦称“京丘”。古代战争,胜利者为炫耀其武功,常常将敌尸收集一起封土作高冢,称为“京观”。

 

    虚战

 

    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法曰:“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①

 

    三国蜀将诸葛亮在阳平道,魏延诸将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余守城。魏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与延军错道,径前,当亮军六十里,候②还白懿云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懿军垂至,恐与己相逼,欲赴延军,相去又远,势不能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命军中皆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令大开四门,扫地却洒。懿尝谓亮持重,而复见以弱势,疑其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明日食时,亮与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还白,如亮言。懿后知之,深以为恨。

 

    「注释」

 

    ①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敌人无法同我交战,是由于我采取示形之法而改变其进攻方向的缘故。乖,违背,背离。这里之改变或调动。之,往,去。

 

    ②侯:侦察。这里指侦察人员。

 

    实战

 

    凡与敌战,若敌人势实,我当严兵以备之,则敌人必不轻动。法曰:“实而备之。”①

 

    三国蜀先主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屯江陵。是岁,羽留兵屯公安、南郡,以备吴,而率兵攻魏将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等救仁。秋,大雨,汉水泛滥,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庞德被诛。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支党,羽威震华夏。

 

    「注释」

 

    ①实而备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对力量充实雄厚的敌人,要严加防备。

 

    轻战

 

    凡与敌战,必须料敌详审而后出兵。若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则必为敌人所败矣。法曰:“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①

 

    春秋晋文公与楚战,知楚将子玉刚忿褊急,文公遂执其使者宛春以挠之。子玉怒,遂乘晋军,楚军大败。

 

    「注释」

 

    ①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语出《吴子。论将第四》。意思是,有勇无谋的将领必定会轻率与敌交战,轻率与敌交战而不考虑有利与否是不可取的。轻合,轻率与敌交战。

 

    重战

 

    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若此,则必不陷于死地①。法曰:“不动如山。”②

 

    春秋晋将栾书伐楚,将战,楚晨压晋军而阵,军吏患之。裨将范匄趋进③,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④。[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佻,吾持重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全胜。”[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嚣,合而更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公说。于是败楚师于鄢陵。

 

    「注释」

 

    ①死地:危亡之境地。其义与《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讲之“死地”(即“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不尽相同。

 

    ②不动如山: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屯兵防守要像山岳那样稳固。

 

    ③趋进:小步急行而进。

 

    ④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填塞水井,夷平锅灶,在军营中摆开阵势,拉宽行阵间战道的距离,以利出战击刺。行首,即行道,战道。

 

    利战

 

    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①

 

    春秋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注释」

 

    ①利而诱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对于贪婪好利的敌人,就用小利引诱之。

 

    害战

 

    凡与敌各守疆界,若敌人寇抄我境,以扰边民,可于要害处设伏兵,或筑障塞以邀之,敌必不敢轻来。法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①

 

    唐时,朔方军总管沙吁忠义为突厥所败,诏张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出,率兵蹑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崖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祀,然后引兵渡而南。时默啜②悉兵西击突骑施③,张仁愿请乘虚取漠南,[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两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贼虏]所有。”仁愿固请,中宗许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其功。时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擒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林,三垒相距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堠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复无寇。岁省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注释」

 

    ①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能使敌人不能达到其预定目标的,是由于我制造困难妨害它的结果。

 

    ②默啜:亦作“墨啜”。东突厥可汗,亦即阿波干可汗,名环。自唐武后至玄宗间,屡扰边境,四出扩张,拓地万余里,有兵四十万,成为颉利可汗之后最强盛的时代。

 

    ③突骑施:古族名,原属西突厥,唐武后时逐渐强大,建政权于碎叶川(位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之楚河流域),统治地区至伊丽水(即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安战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①

 

    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众。懿审其必死,曰:“天才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懿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已死。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注释」

 

    ①安则静:语出《孙子兵法。势篇》。意思是,实施坚守防御的部队,应像木石置于平地那样静止不动。

 

    危战

 

    凡与敌战,若陷在危亡之地,当激励将士决死而战,不可怀生,则胜。法曰:“兵士甚陷,则不惧。”①

 

    后汉将吴汉讨公孙述,进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汉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须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不听,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为营,作浮桥,使别将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大惊,责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他者,急率兵还广都。”诏书未到,述果遣其将谢丰、袁吉将众十余万出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围之。汉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将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今至城下,而与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御之。若能同心协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立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江北,自将攻江南。汉悉兵迎战,自旦至哺,遂大败之,斩谢丰、袁吉。于是,率兵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闻,而深自谴责。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于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郭中。述自将数万人出城大战,汉使护军高午、唐邯将锐卒数万击之。述兵败走,高午奔阵刺述,杀之。旦日城降,斩述首传送洛阳。蜀遂平。

 

    「注释」

 

    ①兵士甚陷,则不惧: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士兵身陷危险境地就不再恐惧了。死战

 

    凡敌人强盛,吾士卒疑惑,未肯用命,须置之死地①,告令三军,示不获已。杀牛燔车,以享战士,烧弃粮食,填夷井灶,焚舟破釜,绝去其生虑,则必胜。法曰:“必死则生。”②

 

    秦将章邯已破楚将项梁军,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兵败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⑤、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裨将,救赵。诸别将皆属焉。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余日不进,遣其子宋襄相齐,自送之无盐,饮酒高会。项羽曰:“今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诸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宋义,即其帐中,斩之,下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王阴令羽诛之。”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叛乱。”即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襄,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楚怀王,因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焉。项羽以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二万众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兵渡河,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兵击秦军,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大破秦军。

 

    「注释」

 

    ①死地: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意思是,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只有死亡的地区,叫做“死地”。

 

    ②必死则生:语出《吴子。治兵第三》。意思是,抱定必死决心奋战的,就能获得胜利而生存。

 

    生战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性命而战,则胜。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法曰:“幸生则死。”①

 

    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鄗之间。晋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注释」

 

    ①幸生则死:语出《吴子。治兵第三》。意思是,在对敌作战中,如果存有侥幸偷生的思想,就回畏敌怯战,反被敌所杀。

 

    饥战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①

 

    《北史》:北周将贺若敦率兵渡江取陈湘州。陈将侯琪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琪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琪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琪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军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琪,琪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琪军,琪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琪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琪不能制。

 

    「注释」

 

    ①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意思是,军队出国作战所需粮草给养依靠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充足了。

 

    饱战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①

 

    唐武德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悬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②。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用自己的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之敌。

 

    ②捍蔽:保障,屏蔽。

 

    劳战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①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

 

    「注释」

 

    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后到战场仓促应战的军队就疲劳被动。趋战,快速急进而奔赴战场仓促应战。

 

    佚战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①,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法曰:“有备无患。”②

 

    秦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③,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荆兵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注释」

 

    ①放佚:放纵不受约束。这里作放松警惕或放松戒备。

 

    ②有备无患: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有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才能避免祸患发生。

 

    ③荆:古代楚国之别称。

 

    ④投石超距: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兵活动。投石,投掷石弹。超距,跳跃障碍。

 

    胜战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既胜若否。”①

 

    秦二世时,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因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

 

    「注释」

 

    ①既胜若否:语出《司马法。严位第四》。意思是,打了胜仗要像没打胜仗一样保持高度戒备。

 

    败战

 

    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①

 

    晋末,河间王颙在关中,遣张方讨长沙王乂,率众自函谷入屯河南。惠帝遣左将军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乂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②,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于十三里桥,人情挫衄,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兵之利钝③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我更前作垒,出其不意,此兵法之奇也。”乃夜潜进逼洛阳城七里。乂既新捷,不以为意,忽闻方垒成,乃出战,遂大败而还。

 

    「注释」

 

    ①因害而患可解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从不利中能够看到有利因素,祸患就可以解出了。

 

    ②乘舆:古代指帝王乘坐的车子。这里指晋惠帝所乘之车。

 

    ③利钝:顺利与不顺利。这里可作“胜败”解。

 

    进战

 

    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以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①

 

    唐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②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③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注释」

 

    ①见可则进: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意思是,发现有战胜敌人的可能时就迅速发动进攻。

 

    ②行人,使者的通称。

 

    ③斥候:侦察,侯望。亦指侦察人员。

 

    退战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而退。”①

 

    三国魏将曹爽伐蜀,司马昭同行出骆谷,次②于兴势。蜀将王平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费祎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过。

 

    「注释」

 

    ①知难而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自《军志》;又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作战中确知敌人难以战胜,就应及时撤退以保存实力。

 

    ②次:驻扎,进驻。挑战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①

 

    十六国,姚襄据黄落,苻生遣将苻黄眉、邓羌等率步骑[万五千]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襄性刚愎,易以挠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战,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不胜,率骑而退,襄追之于三原,羌回[骑]拒襄,[俄]而黄眉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而归。]

 

    「注释」

 

    ①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敌人离我很远而又前来挑战,是企图诱我贸然轻进而上当。

 

    致战

 

    凡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能赴战,则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①

 

    后汉建武五年,光武诏耿弇,悉收集降附,结部曲②,置将吏,弇帅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将兵而东。张步闻之,使其将费邑军历下,又令兵屯祝阿,别于泰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之。弇渡河先击祝阿,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遂空壁亡去。费邑分兵遣其弟费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③,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之耳。野兵不击,何以城为?”则分兵守巨里,自帅精锐上冈阪④,乘高合战,大破之,斩邑。既而取首级以示巨里,城中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悉收其积聚,纵兵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注释」

 

    ①致人而不致于人: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作战中要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致,招致。引申为调动。

 

    ②部曲:古代军队编制。

 

    ③阴缓生口,令得亡归:暗中放出一些俘虏,故意让他们逃走。

 

    ④冈阪:冈,山脊。阪,山坡。这里可作“山顶”或“制高点”解。

 

    远战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缻、瓮囊、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①

 

    汉初,魏王豹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遣郦生往说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豹]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帅兵迎战,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注释」

 

    ①远而示之近: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打算从远处进攻敌人,就假装要从近处攻击的样子。

 

    近战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①

 

    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

 

    「注释」

 

    ①近而示之远: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打算从近处进攻敌人,就假装要从远处攻击的样子。

 

    水战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①

 

    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而阵。信夜使人[为]囊[盛]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楚]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遂平齐。

 

    「注释」

 

    ①涉水半渡可击:语出《吴子。料敌第二》。意思是,乘敌军渡河一半列阵未定时,就可乘隙攻击它。

 

    火战

 

    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①

 

    汉灵帝中平元年,皇甫嵩讨黄巾,汉将朱儁与贼波才战,败,贼遂围嵩于长社。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敕军束苣②乘城,使锐卒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曹操将兵适至,合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注释」

 

    ①行火必有因:语出《孙子兵法。火攻篇》。意思是,对敌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行,实行,进行。因,原因,引申为条件。

 

    ②束苣:即用苇秆扎成的火把。

 

    缓战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械,三月成距堙①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②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③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④,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⑤,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注释」

 

    ①距堙:古代在攻城作战中环城而堆筑的土山,以为窥察敌人城内情况或登城之用。

 

    ②羁縻:犹言束缚,牵制;这里可作“围困”解。

 

    ③其徐如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军队行动舒缓从容时,就像树林一样森严。徐,舒缓从容。

 

    ④十围五攻: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⑤戮力:努力,尽力。

 

    速战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①

 

    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②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李辅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注释」

 

    ①兵贵拙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兵闻拙速。”意思是,用兵可贵的是,宁肯指挥苯拙但求速胜。

 

    ②促:通“趋”,急速之意。

 

    整战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整齐,士卒安静,未可轻战,伺其变动击之,则利。法曰:“无邀正正之旗。”①

 

    三国魏司马懿征公孙渊,[次于辽水。渊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以距帝②。]懿泛舟潜济辽水,[傍辽水]作[长]围,弃城而向襄平。诸将曰:“不攻城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懿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军也。攻之,正堕其计。贼大众在此,其巢穴虚失,我直指襄平,必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贼保襄平,进军围之。]

 

    「注释」

 

    ①无邀正正之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不要拦截旗帜整齐,队伍严整之敌。邀,拦击,截击。正正,队伍整齐有序。

 

    ②距帝:距,通拒,意为抵抗。帝,指司马懿。懿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乱战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整,十卒喧哗,宜急出兵以击之,则利。法曰:“乱而取之。”①

 

    唐段志玄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败,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之,击杀数十人而还;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大军因而复振,击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

 

    「注释」①乱而取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乘敌人混乱不堪时,我就乘机攻取它。分战

 

    凡与敌战,若我众敌寡,当择戍平易宽广之地以胜之。若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①;三倍于敌,二术为正,一术为奇。所谓一以当其前,一以攻其后。法曰:“分不分为縻军。”②

 

    梁将陈霸先、王僧辩讨侯景,军于张公洲。高旗巨舰,截江蔽空,乘潮顺流。景登石头③,望之不悦,曰:“彼军士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帅铁骑万人,鸣鼓而前。霸先谓僧辩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贼今送死,欲为一战。我众彼寡,宜分其势。”僧辩从之,以劲弩当其前,轻锐蹂其后,大阵冲其中。景遂大溃,弃城而走。

 

    「注释」

 

    ①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意思是,我方兵力五倍于敌时,则分兵以三份兵力为正兵,以二份兵力为奇兵。

 

    ②分不分为縻军: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意思是,应当分散使用兵力时而不分散兵力,就成了自我束缚的军队。縻军,自我束缚的军队。

 

    ③石头:即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

 

    合战

 

    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数处,敌若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法曰:“聚不聚为孤旅。”①

 

    开元时,吐善入寇,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王忠嗣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无不辟易②,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③,吐蕃大败。

 

    「注释」

 

    ①聚不聚为孤旅: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意思是,应当集中使用兵力时而不集中兵力,就成了自我孤立的军队。

 

    ②辟易:避退,惊退。

 

    ③翼而击之:分兵左右两翼合击敌人。

 

    怒战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者,怒也。”①

 

    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马武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建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武]与吾相恃,两军不一,败道也,今闭营坚守,示不相救,彼必乘势轻进;武恨无救,则其战当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乘其敝,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兵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数十人断发请战。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遂败走之。

 

    「注释」

 

    ①杀敌者,怒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意思是,要使部队奋勇杀敌,就要激励士卒同仇敌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