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我县城区供水问题的调研报告

 A探索者 2016-06-02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随着我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区用水量急剧增长,饮用水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也制约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我县城区用水难问题,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在刘斌副主席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龙潭溪水库、大庙桥上游河段、梅坡上际、寨岭、杨梅林等河流,深入珠山制水厂了解情况,并通过听取工作汇报、个别访谈、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城区供水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城区人口约5万人,规划至2015年城区人口7.5万人,2020年城区人口10万人。城区现有2个制水厂,总设计供水规模15000 m3/日。马鼻岭制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5000 m3/日,取山涧溪水为水源水,由于近年来农民开荒种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和附近居民引水,丰水期水量为3000 m3/日,枯水期仅有500 m3/日;珠山制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0000 m3/日,取用龙潭溪水为水源水,通过管道将章口电站发电后尾水输送至珠山制水厂,输水量为12000 m3/日。城区现有用水户11000多户,供水管网总长29.11公里,最大管径DN500mm,最小管径DN100mm,管材绝大部分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南庄、元峰庄、凤嘴、渡头洋、二级路、鹤林工业园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稻香村、林屯村、富美村及华厦水泥有限公司等城郊村、厂矿企业。 

二、存在问题 

1、水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城区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逐年提高,城区用水高峰期达12000 m3/日,而现有两个制水厂在用水高峰期及枯水期最高制水量只能达到10500 m3/日,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需求。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龙潭溪引水管道输水量为12000 m3/日,只能配供珠山10000 m3/日制水厂生产。根据自来水公司提供的2006年至2009年输水的四年记录,由于水源水质恶化及输水管道故障等原因,停供水达155天。尤其是城区高处、高层住宅楼、稻香村、富美村、华厦水泥有限公司和鹤林工业园区等地,每逢用水高峰期都会出现供水不足或处于无水状况,2011年春节期间,城区持续6天出现较大范围停水,群众反应强烈。 

2、制水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水处理能力差。珠山水厂于1994年建成,是我县的主要制水厂,承担着城区95%的供水任务,但由于设备老化、制水工艺落后,水处理能力差,已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供水事业发展需要。 

3、水质检测设备落后。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县级城市饮用水水质常规检测项目为42项。目前我县的水质检测设备是90年代初的产品,设备落后、操作困难、准确性差,只能做到12项常规检测项目,其他的检测项目需委托县疾控中心和南平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4、管网布局不合理,管道老化,二次污染严重。虽经1995年、2008年两次较大规模的管网改造,但城区供水管网并未形成环状供水管网,供水安全可靠性低。一些新规划区和工业园区的管道未能及时铺设到位,造成用水困难。目前城区主供水管道大部分是1995年城区管网改造时铺设的钢筋混凝土给水管,还有少量建厂时铺设的钢筋混凝土给水管,大部分的支线管道还在使用镀锌钢管,这些管道均已超过使用年限,老化严重、管径偏小、输水能力差、管道腐蚀严重、管内结瘤、漏水率高,二次污染严重,时常出现“黄水”现象,影响了居民正常用水和供水安全与质量。我县城区不少高楼、宾馆由于水量少水压低等原因,通常安装水塔、水箱进行二次供水,由于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消毒、清洗不及时,也造成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三、建议 

城市供水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财政支撑力度,认真制订供水规划,科学布局供水管网,系统改造供水设施,大力增强供水能力,切实提高供水质量,保障城区供水安全。 

(一)启用备用水源,缓解供水难题。为保障城区稳定供水,暂解城区居民用水难问题,调研组认为,当务之急是启用备用水源。珠山5000 m3/日制水厂1975年建成投入使用到1995年停止使用,该制水厂主体结构良好,只要将水泥砂浆粉刷层重新翻修,工艺设备更新和改造,并从大庙新机房安装一条约300DN200mmDN300mm管道到旧机房就可重新使用,投入资金少、建设周期短,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城区用水问题。为确保备用水源的水质和水量,必须做好大庙桥河上游的河道清理,取缔河道旁的畜牧养殖场,加强上游选矿厂和矿山生产监控,严格治理污水排放,加强水源的环境保护,定期做好水质检测工作,并及时公开检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造供水管网。城区供水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做好城区供水设施与管网改造,必须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立体推进、量力而行、服务群众”的要求,做好现有管网的全面普查,弄清管网的基本走向、口径大小、布设时间和使用状况,建立供水管网档案,编制现有管网分布明细图。根据我县城区路网规划、功能分区和远期供水的需求量,从城区的工厂、企事业单位、生活小区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地势高低的特征出发,科学设计网管布局,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实施,力求做到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可行性与实用性的融合,确保规划和建设能与今后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重点要放在供水设备和老城区的管网改造上。把运行故障多、机器能耗大、维修成本高的取、供水机组,水处理工艺以及运行年限超过20年、严重老化、漏损的供水管网作为改造的主攻目标。要主动与省、市主管部门联系,积极争取上级扶持,通过多渠道筹措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解决我县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科学选址,建设城区第二供水厂。按照我县“东扩、西延、南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未来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人口也将不断增多。为适应将来城市发展要求,解决城区供水问题,必须做好长远规划,寻找新水源,科学选址建设第二供水厂。经过实地考察并根据水利等有关部门专家的初步测算,认为有四种方案可选。方案一:选址在梅坡建设第二供水厂,日供水量约2万吨。此方案,污染比较小,水质比较好(仅凭肉眼观察,应以检测结果为准,下同),输送距离短、建设成本比较低,建成后加上原珠山水厂的供水量可满足约10万人口的用水(注:以每人每天用水200升,损耗率18%,公建及不可预见用水占总用水量10%,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5%来进行测算,下同)。方案二:选址在范屯洋电站下游建设第二供水厂,取范屯洋电站尾水为水源水,日供水量近10万吨。此方案最大特点是,供水量充足,提水高度不大,建成后加上原珠山水厂的供水量可解决30多万人的用水问题,但水源途经外屯乡的湖屯、洋屯、外屯等村庄,水源环境保护难度比较大,水质难以保障。方案三:选址在东峰建设第二供水厂,取昌歧洋水库水为水源水,通过15km的管道引入外屯电站发电后尾水再通过8.5km的管道接入水厂,日供水量为4万多吨。此方案,供水量比较充足,水源来自山涧,污染少,水质比较好,建成后加上原珠山水厂的供水量可满足约16万人口的用水,但输送距离长,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方案四:一是增加一条输水管道直接从宝岭水库引水到珠山水厂,日供水量可增加3万多吨,可满足约13万人的用水;二是增加一条输水管道将章口电站发电后尾水引入珠山水厂,日供水量可增加1万多吨,可满足6万多人的用水。这个方案的特点是,有水库调节,保证率高,水源地势高,可不用提水直送水厂,能增加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要树立“以安全供水为目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的服务理念,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创新。尽快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减员增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设备、人员、技术和政策优势,拓宽经营服务领域,大力开发和规范室内水管安装市场,积极推动供水主业与辅业同步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努力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能力;积极推广使用智能水表和IC卡等先进计量仪表,以切实减少水损;加快水价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合理的价格体制,逐步实行居民饮用水的阶梯式水价,加大工业企业(单位)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征收力度。 

(五)加强水政执法力度,确保供水安全。切实加强城区水政执法,坚决打击非法用水;加快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及应急系统建设,建立城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减少供水故障发生;加强城区供水水源的保护和供水水质的管理,确保安全供水;加强对城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规范居民自备井的开采,规范供水用水秩序;设立自来水服务热线电话和投诉电话,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和咨询,为群众排忧解难。 

(六)加强宣传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水宣传,增强节水意识,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目标,综合利用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断加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实施各类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引导居民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