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李氏杆菌病探讨--康大夫100种猪病防治连载(18)

 zhangyin小可爱 2016-06-02

请点标题下蓝字“康大夫好兽医“,关注微信免费问猪病,执业兽医,10分钟解答。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散发性传染病。本病在1910年以前,于冰岛就有羊受到很大危害的报道,Murray在1926年首先从兔体内分离到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该病各种年龄动物都可感染,以幼龄较易感染,发病较急,妊娠母畜也较易感染,感染后常发生流产,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家禽和啮齿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此外,还能引起单核细胞的增多。该病多为散发性,偶尔可见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于冬季或早春。

       流行病学


       1.易感性 本病的易感动物极其广泛,已查明有42种哺乳动物和22种鸟类有易感性。本菌可使多种畜、禽致病,引起神经症状,患畜血中单核白细胞增多。自然发病的家畜以绵羊、家兔、猪较多。牛、山羊次之,马、犬、猫很少;在家禽中以鸡、火鸡、鹅较多,鸭较少。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及一些野兽、野禽也易感,其中鼠类的易感性最高,且常成为本病病原菌在自然界中的贮存宿主。人也可以感染发病。实验动物中的家兔、豚鼠和小鼠均对本菌敏感,注射和点眼都可引起感染。


       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可从患病动物粪、尿、乳汁、子宫分泌物、精液、眼、鼻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中分离到该菌。也可从污水、土壤、垃圾内分离到。家畜因采食带菌鼠类所污染的青贮饲料,常可引起本病的感染。


       3.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能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受损伤的皮肤感染。易感畜接触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可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饲料和饮水是主要的传染媒介,吸血昆虫也起着媒介作用。冬季缺乏青饲料、天气骤变、内寄生虫寄生和沙门氏菌感染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4.流行特点 散发性,偶尔可见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一般只有百分之几,而病死率却较高。各种年龄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以幼龄较易感染,发病较急,妊娠母畜也较易感染,感染后常发生流产。主要发生于冬季或早春。冬季缺乏青饲料,天气骤变,有内寄生虫或沙门氏菌感染均可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5.潜伏期 本病的潜伏期为数天到2--3周。

       临床症状


       病猪一般不见体温升高,至后期常降至常温以下。病初常出现运动失常,做转圈运动,无目的地行走或后退,或以头抵地而不动。有的头颈强直后仰,前肢或四肢张开,类似破伤风症状。有的呈阵发性痉挛,口吐白沫,侧卧于地上,四肢作游泳状运动。有的在病初即呈现两前肢或四肢发生麻痹,不能起立。一般经1 - 4d死亡,病程较长的为7-9d,个别可达1个月以上。仔猪感染以败血症为主,体温显著上升,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口渴。有的表现咳嗽、腹泻、皮疹、呼吸困难、耳部及腹部皮肤发绀,有的发生神经症状。病程约1-3d,病死率高。一般分为败血型、脑膜脑炎型、流产型和混合型。

       败血型:多发生于仔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口渴;有的表现全身衰弱、僵硬、咳嗽、腹泻、皮疹、呼吸困难、耳部和腹部皮肤发绀,病程约1 - 3d,病死率高,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

       脑膜脑炎型:多发生于断奶后的猪,也见于哺乳仔猪。初期表现兴奋,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肌肉震颤,无目的的乱跑,在圈舍内转圈跳动,或不自主的后退,或以头抵地不动;有的头颈后仰,两前肢或四肢张开呈典型的观星姿势,或后肢麻痹拖地不能站立。严重的侧卧、抽搐,口吐白沫,四肢乱划,病猪反应性增强,给予轻微刺激就发生惊叫。病程1-3d,长的可达4- 9d。

       混合型: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常突然发病,病初体温高达41 - 42 ℃,吮乳减少或不吃,粪干尿少,中、后期体温降到常温或常温以下。多数病猪表现脑膜脑炎症状。

       流产型:妊娠母猪常无明显症状而发生流产。


     
图为:仔猪李氏杆菌病 四肢张开呈观星姿势


       解剖症状(略)
       详情见本文原文网址:http://www./question/409538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时猪李氏杆菌病应与猪的伪狂犬病、传染性脑脊髓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等区别。


       李氏杆菌病:能侵害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通常为散发。仔猪多呈败血症症状,呼吸困难,皮肤蓝紫,腹泻。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其脑脊髓液增量,稍浑浊,含有较多的细胞,脑干变软,有小化脓灶,脑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肝有小坏死灶,与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有显著区别。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脑炎型与猪传染性脑脊髓炎:两者症状相似,但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多数是由于引入新猪所引起,多发生于2周龄以下的哺乳仔猪,一般侵害猪群中一窝或几窝乳猪之后,即自然停止流行。病猪先有呕吐、便秘、嗜眠症状,以后才出现神经症状,大多数病猪体温不升高。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对鸡、大鼠、小鼠、仓鼠及火鸡的红细胞有凝集和吸附作用。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无上述特点。

       

       伪狂犬病:能侵害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怀孕母猪感染后,常发生流产,或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无生活能力的胎儿。哺乳仔猪得病后,常表现呼吸困难,呕吐,下痢,特征性的神经症状(初期呈兴奋状态,后期麻痹)。而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神经症状,以运动性共济失调为主,对轻微刺激产生强烈的反应。

       综合防治


       1、平时做好兽医卫生防疫和饲养管理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减少各种潜在性应激因素,加强营养,控制寄生虫,使动物保持高水平的抗感染能力。病畜隔离治疗,消毒畜舍、环境、处理好粪便。


       2、驱除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消灭体外寄生虫,不要由疫区引入畜禽。发现可疑病畜应立即隔离治疗,消毒被污染的畜舍、用具。屠宰病畜时应注意消毒并防止病原菌扩散。要及时查出传染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如怀疑青贮饲料存在问题时,则改用其他饲料。将未受传染的动物及早隔离至清净场舍,可迅速终止疫情的发展。


       3、治疗 各种抗生素对李氏杆菌病均有治疗作用,但必须早期大剂量应用才能奏效。
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对脑膜脑炎型李氏杆菌病均有效。治疗猪李氏杆菌病以链霉素较好,但易引起抗药性。大剂量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取得一定疗效,有人认为氨苄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效果较好。


       处方:①20%磺胺嘧啶钠液5-10mL,肌肉注射;②盐酸金霉素粉20-50mg/kg体重,分2次灌服;③庆大霉素1-2m g/kg体重,每日2次肌肉注射;④氨苄青霉素4-15mg/kg体重,肌肉注射;⑤硫酸链霉素或硫酸双气氢链霉素10mg/kg体重,肌肉注射。以上药物2次/d,连用3-5d。病猪高度兴奋不安时,可内服水合氯醛,1g/kg体重,溶于水后用胃管投药。


  更多连载文章见:

       猪葡萄球菌探讨--康大夫100种猪病防治连载(15)

       猪放线菌病探讨--康大夫100种猪病防治连载(16)

       猪布鲁氏杆菌病探讨--康大夫100种猪病防治连载(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