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这3个方法,阅读效果提升10倍

 糊糊love 2016-06-02

阅读能力是获取信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而在于信息爆炸时代,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反而增大,今天这篇文章,听老秦谈谈他对于高效阅读的一点心得。


第一,关于阅读的速度问题——书,越读越快。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提升“阅读速度”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在很多书籍和培训中看到过“指读法”“眼球练习”之类的方法。

 

但这个练习对于普通人阅读速度的提升,真的有效吗?


在我看来,“速度”的核心,是一种“匹配”。

 

什么意思呢?


比如财富的速度,是才华与野心的匹配,“野心目标 才华实现”这两者同步稳定增长才是真正提速,一旦失衡就容易扯着蛋。

 

为什么成功学有害?就是因为它无限放大了你的野心,于是心比天高,可是才华还在尘埃里,于是这个人就不再接地气。

 

所以,想要提升财富的增加速度,你只提升“野心目标”,一晚上学着书里面的方法,一口气写101个宏伟目标,第二天就真的成为富翁了吗?显然不可能。

 

再比如语速。我跟别人沟通的时候经常语速很快,上台授课的时候一兴奋就更快,所以经常有学员反馈说老师你讲话能不能慢一点,可是我刻意克制,想让嘴巴“慢一点”,反而起到更糟糕的作用。

 

于是有一次我就跟一位播音老师交流的时候提到这个问题,她说,语言表达不是纯粹的嘴巴说话,它是“思维组织 嘴巴输出”的过程,嘴巴的速度会与思维的速度达成一个平衡,一个人思维快的时候,嘴巴就会一直去赶思维的速度,所以这个时候只盯着嘴巴当然没有用,而应该是“上游”与“下游”之间的综合练习。

 

OK,那么大家觉得“阅读速度”是怎样的平衡?

 

我们看书是为了学知识、汲取营养,所以阅读是一个“眼睛扫描 思考理解”的过程。

 

所以“指读法”、“眼球练习”之类的练习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你阅读速度的问题,因为这种练习对于普通人来说,就算练得再多,眼珠翻得再快,仅仅提升的是“眼睛扫描”的速度,就算你能真的练到一目十行,也不过是“扫了十行字”,你的思维、思考、理解力没有提升的话,根本没有吸收,那这又有什么用呢?

 

那到底怎么才能变快呢?

 

最本质的一个关键还是得多读,尤其年轻人在学生阶段,有大把时间的时候,这是养成习惯、锻炼能力、时间充裕的黄金年龄。


这句话看起来好像等于没说,但确实是核心所在。因为随着阅读积累的增多、见识与眼界变广、理解过的东西加深,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着积累渐渐融会贯通,理解新的东西变快,阅读的时候才能本质上有提升,其他的所有技巧都只能算是辅助,如果理解速度上不去,其他的都免谈。


所以,“书,越读越快”就是这个道理。

 

只是太多人会寄希望于捷径,如果什么都能通过技巧解决,那成长也太简单了。

 

第二,关于阅读数量的问题——不拼数量,拼质量。

大家经常晒“我今年读了多少多少本”,甚至国家之间也忙着做比较,“德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多少多少本”,“美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是多少多少本”,而“中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多少多少本”。

当然了,给自己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和总结并没有错,我个人也一直觉得具体量化有助于行动力。只是很多人看到别人是“每年100本”之后,由于攀比心理一定要“每年120本”,似乎读书多就好,读得质量就抛到脑后。

刚才我提到,书越读越快,经过大量的阅读,随着知识的长期积累,随着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解新的东西就越快,做到一年有效阅读100本是可以实现的。

但如果你还没有到这个火候,盲目去拼数量,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时候“精读10本”或许收获更多。

那么如何有效精读呢?

一,市面上的书那么多,精粗不同,本来就不该一视同仁。

有的书要深读,有的翻翻即可,对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态度的人,也说明你根本分不清好坏,只能一句一句啃。

以前我在我公众号里说过我认为书籍的四个常见分类:


第一种是启迪智慧的。这类书一般以流传至今的中外经典、名著为主,也就是那些人人都说应该看,但谁也不看的书。由于要思考,要探究,这种书也需要有安静的环境认真研究。

第二种是学习工具的。比如学习PPT、Photoshop等。由于工具的学习经常要边学边练,注重实操,所以一般也得坐下来边读边练习效果更佳。

第三种是增加经验的。这个比较广泛,比如一本讲述文案怎么写的书,或是一本讲微博怎么运营的书,或是讲自己对于互联网的认知等。其实本质上都是别人实践或研究的成果写给你看,增长你的见识,提升你的技巧,扩充你的理念,都是从别人那里拿现成的,所以把这类归于“增加经验”,这类书市面上特别多,质量也参差不齐。

第四类是娱乐休闲的。像一些漫画、小说,工作之余释放压力、打发时间,这类书读起来比较随意,随时拿起随时读都可以。

所以时间该如何分配呢?

我建议遵循二八法则。

也就是说第三类第四类书的数量占我平时总读书量的80%,但是,仅仅用20%的精力。

前两者的数量虽然虽然仅仅有20%,但消耗的时间精力要占到80%,有限的时间要发挥有效的产能。当然,特别的岗位需要根据 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比例。


二,读书的时候要有适当的输出,不然很容易忘掉。

当然了,面对输出,大家也听说过,而且有很多有名的笔记方法,什么康奈尔笔记法,什么拆书法,什么曼陀罗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关键是你要有意识去输出。


其实,大多数人非常“有意识”,他也知道要输出,但是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该写点什么”。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一种方法,那就是“清单输出法”。


很多阅读的书籍里都说到了你要注意读什么,所以,我直接去当当网搜索了一下,有一本关于学习的书的目录是这样的,大家看一下,里面是不是谈到了学习的12个问题?

 

如果现在你读完之后不知道该输出点什么,OK,你把这12个问题挑8个回答一遍行不行?

大牛洋洋洒洒可以写一篇读后感,你脑海里没有那么多角度,难道根据这样几个问题进行回答输出一点你自己的东西,有那么难吗?


好的输出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体验、逻辑、思考,但是没有足够积累的人,开始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清单式输出来入门,等你渐渐知识多了,有了自己的框架,阅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就可以波涛汹涌有好多想写的东西。

 

然后又有人问如何获得这些清单。其实获得这些清单很容易,一来,任何知识都有框架,要去网上搜,因为但凡一本不错的书籍、知乎上高质量的问答都有不错的框架,刚才这个案例就是我现搜的。二来,你也可以问该行业里的前辈和老师,获取他们的经验。只要能获取一个就可以用很久,再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不断动态调整,清单就可以渐渐进化成你知识的框架或逻辑体系。

  

第三,关于碎片化阅读的问题——挖好知识坑,随时按需所取。

很多人一提到碎片化阅读,就会把罪名推到手机上、微博微信上。

真的如此吗?

难道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挤地铁拿起报纸阅读,随时读一个小豆腐块,或等人的时候随便拿起杂志看个小故事,这些难道不是碎片化阅读吗?

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整理、没有体系。

在我看来,一个人想要对于碎片化的零零碎碎的信息、知识整理,核心方法是先“挖坑”。


也就是先知道自己想要哪些知识。

为什么要挖坑呢?当你在脑海里挖好了各种需要不断填补的“知识坑”,因为各种坑已经挖好,所以你就可以在下意识里带着目的在生活中不断收集相应的东西去“填坑”,也就是一个经过思考后整理分类的过程。

比如说,你需要积累哪些知识?可能来自于工作需要,可能来自于兴趣爱好。以我个人为例,我自己分成了“互联网相关”“课程与教学”“口才与表达”等,每一个文件里面又是各自的体系,形式各有不同,依据各自的特点而定。


它的第一个好处,碎片化不再零碎,而是开始整理。

比如用“互联网相关”里有整理的各种互联网营销常用方法的思维导图还有一些经典案例;比如“口才与表达”里有类似汪涵快速救场的的视频以及我的总结与分析,比如“阅读与写作”里有我用PPT总结出的各种与“写”有关的方法论,比如看到李叫兽的“X型文案Y型文案”,我不是看完就算了,而是将其中我学到的精华纳入我的《如何写出好的文案》这个PPT里,与之前已经成型的一些方法连贯起来……其实这都是分类整理进行“填坑”的过程。

 

第二个好处,这个方法可以最大化的榨取多元化的知识。

比如说读《别告诉我你懂PPT》,你会怎么读?

大多数人会想:当然是学PPT啊!边学边练习啊!好的技巧要做笔记啊!

在我还没有用“体系学习法”的时候,我也是如此,而且由于当时我已经有了一定的PPT基础,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用了不到一天就读完了,感觉收获并不大。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此时我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挖了一个“PPT坑”,于是我一直寻觅的都是“PPT技巧”“PPT理念”“PPT操作”等一切与PPT相关的知识,对于PPT之外的东西我全部视而不见。


但是当我后来给自己挖了“文案坑”“畅销书坑”“故事坑”的时候,我发现我读书的角度开始变化了。

这本书销量惊人,据说销量足足卖出了350万册,在工具类书籍里,这绝对算是个奇迹,怎么做到的?——因为我的“畅销书坑”,我开始注意一本书的写作手法、图文排版、名人推荐、互动方式……

这本书读起来不累,是因为里面很多场景化的故事写的不错,有代入感,怎么写的呢?——因为我的“好故事坑”,我开始注意里面案例故事化的写法……

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人,而且作者的其它系列书籍都有这样的特点,怎么起标题的文案呢?——因为我的“文案坑”,我开始注意标题的套路……

瞧,此时由于我“多坑齐下”,所以当我从外界吸收知识的时候,就不会仅仅盯着“PPT”这单一项了。


并且坑一旦挖好,你吸收知识的场景也不会仅仅局限于书本,看视频、听演讲、逛商场……都可能学到你需要的东西。比如这是我看奇葩说时用PPT做的笔记:

为什么我看《奇葩说》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去学习跟总结?因为我挖了一个“口才与表达”的坑,遇到猎物就精神抖擞啊。


而以上的所获得几个启发,在我写《如何打造超级IP》这本书的时候大多都用上了。(这本书今天刚刚上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

 

谈了这么多方法,当然都是为了更有效的阅读,那么,请问大家觉得,大家觉得读书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借用@琢磨先生 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今天的收尾:

不读书也没什么坏处,只是太过沉溺于现实世界,容易让人狗苟蝇营。比如你可以通过读一本传记,窥见别人的人生。你可以读一本心理学的书,洞悉自我的处境。你可以读一本历史的书,看刀光剑影明白再辉煌的生命也会尘埃落定。读书,让你在历史、未来、现实、虚空中来回穿梭,然后发现自己生活的更多可能。

---@琢磨先生

如果说人生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彷徨的,只留下一瞬间用来成长,那彷徨的时间就去读书吧~~


█ 关于作者

作者:秦阳,选自公众号:老秦(ID:laoqinpp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