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与瘦金体

 小禅大魔王 2016-06-03

      徽宗的瘦金体,笔画改内敛中庸为锋芒毕露,身形张扬洒脱,以剑气为形,道心为骨,像极了还珠楼主笔下得了道的剑仙,意度天成,气宇不凡。使人初见其巍巍然姿态,便不觉顿首膜拜。瘦金体彰显了徽宗超高的艺术修养与品味,他个人风流酝籍于笔墨间的美,美到无可挑剔与极致。如果说徽宗崇信道教与瘦金风骨的张扬洒脱“相得益彰”的话,徽宗在位时的自私腐败,兵临城下的懦弱与无能,倒不似瘦金体那般的侠客剑心了。很多瘦金体爱好者,谈起徽宗可以是“一字泯恩仇”的包容,这种爱屋及乌的热爱,稍显幼稚。已过千年的故事,对错到今天有什么不好直面与承认的。

     如果说瘦金体要像一个人的话,我觉得唯有诗仙李白,两者在形意上才算完美的结合。先观其表,李白年轻时见过一个当时道界的领袖司马承祯,他夸赞李白的外貌“仙风道骨,神游八级之表”。大概是说李白天生就像个道人,神采飞扬异于常人。贺知章一见到他说你哪里是普通人啊,称赞其为“谪仙人”。李白在写给别人的诗里也对自己评价道:以天为容,以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说自己以天为容,以道为貌,对人不屈服,也不相求。从外形来讲,李白的气质不俗,气场很强。台湾的余光中这样夸李白:“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几句话将李白写的传神至极。而瘦金体哪怕是不懂书法的人,也可以感受到它与其他书体的不同之处,即使第一次见,也会对这种字体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容貌常反应了其一定的精神面貌。观其诗作,李白的诗里最常见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明月”,二为“美酒”,第三是“杀人”。譬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等等,都是我杀人了的字眼。到底有没有杀人不好追溯,但角色上,侠客是除了文人仙翁外,李白第三个崇尚与追逐的身份体现。李白曾在诗里提到”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说他在东鲁地区学过剑术,而且武艺不凡,唐代三绝(裴昱的剑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唐文宗皇帝颁诏御封,相当于官方承认的。)里,如果说裴昱当时是剑术第一的话,李白恐怕就是第二了。他的一个朋友叫崔宗之曾写过一首诗描述他平时打扮,道: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辞赋凌相如。“说他袖里经常藏着一把袖剑做侠客装扮。行侠仗义的侠士是李白对自己的另一种人生定位,他也确实是这样在做的,曾有一位与李白在洞庭湖交游的朋友,突然病死,李白一时没钱安置,将其暂时安葬在了洞庭湖边,过了多年后,他将这位朋友的尸骨用一只口袋自己背着迁葬于其故乡;他曾在扬州,一年间散金三十万接济落魄的读书人等等。“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李白学道学剑,行止间笑傲王侯,好义任侠的纵横剑气,就像瘦金体笔画的剑啸龙吟,来的凛冽与刚强。


    关于“明月”,李白似乎有着超乎常人的眷恋与喜爱,这大概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寄托了他对宇宙的一种向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在李白的诗里随处可见,甚至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也叫“明月奴”。我们现在随便检索一下关于李白的图片,明月常是画中必有的元素。




有了“明月”的情怀,再配以“美酒”,就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的样子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在长安时,玄宗常常没有直接找到过他,或者在长安的酒馆,或者在翰林院,找到的时候常常是微醺半醉之间。《清平调》便是其这个时期的作品。


清平调   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日,其时李白于长安为翰林院供奉。

美酒不仅贯穿了他的生活,也灌溉了他诗歌的灵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一杯一杯复一杯,千杯绿酒何辞醉”等等,李白嗜酒如命,几乎到了“日日醉如泥”的状态,水酒是他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催化剂,让他的诗焕发出了更耀眼的光辉,他说“安得五彩桥,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又说“霓为衣兮风为马,一夜飞度镜湖月“,这般的飘逸与不羁的情怀,像极了瘦金结体的潇洒和自由。


   月下独酌组诗 这首组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除了寄托了自己理想主义的三个关键词外,李白还有许多送给好友代表友情的诗作,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等。

也有幻想主义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展现了一幅自己飞升成仙的瑰丽奇景,这种排山倒海般的雄奇,变幻莫测的想象力,让人倾倒赞叹。

     李白一生大概写过上万篇诗词,流传至今不到一千。在这十分之一的作品里鲜少有儿女情长的作品。这点不同于我喜爱的李煜和曹雪芹的以情动人。他似乎从未将儿女情长略萦心上,李白没有”小轩窗,正梳妆““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感伤,也没有“手提金履鞋步香阶”的缠绵,李白的浪漫主义在于与自然万物的交辉共映,他常常不安于现状而四处游走寻找自己的政治机遇,也或许不完全是为了机遇,他就是喜欢游山玩水自得其乐的生活,用现代话来讲,他是“风一样的男子”,让人觉得可爱。

       李白是伟大的,他的诗歌是整个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史上最魅力卓绝的。诗人的时代虽然远去了,但他的光芒不会随着岁月的变换而褪却,他的伟大在无尽的时空里永远会被后人所瞩目所仰望。



人物评价:


贺知:“谪仙”。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


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附:李白 《上阳台帖》全卷 

 此帖为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所作,李白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上阳台》。此帖也是李白唯一传世手迹,后有金章宗完颜璟瘦金体题跋,为传世瘦金体法帖之一。


释文: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

太白



新浪微博:宋徽宗瘦金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