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分推荐 | 看看那些影响了他们思维的好书

 好的吖 2016-06-03

徐凯文说,没有《梦的解析》,不会改行做心理。如果不是《创伤与修复》,他不可能那么深地扎入创伤治疗领域。

武志红对我说,读《温尼科特传》的传记,才懂了温尼科特那些词汇的含义——容器、抱持、足够好的妈妈、原始母爱关注等。一个做心理治疗的人,必须读传记。

李松蔚说,他很尊敬的老师教导他:“听课、读书,不要只满足于记住内容,关键要找到感悟的点。只要能碰到那么一个点,能让你发散开去,浮想联翩,发现对自己对世界好像多了一分理解,就是真收获了。”

他口中尊敬的老师,我猜就是刘丹。

这四人,都出自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临床心理咨询,都是钱铭怡老师的学生。有一阶段,武志红在本科时,徐凯文在读研究生,刘丹做老师。

即便有如此传承,他们的差异却又非常明显。我们可以直观地在他们的专栏中看到,不同的理解人、理解社会的思维方式。

我常常是在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涌起想要了解这差异背后形成的原因。因为,不同的心理治疗的路径其实也是由治疗师本人对世界的态度决定的。这些心理学界最精英代表的精神气质构成,不仅会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走向,也会以他们的笔和言论,影响所有对心理学、对了解自己有热情的人。

幸运的是,当我把这个书单分享的邀请发给心理学界的“大牛”、“小牛”时,他们都非常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清单。

这只是一个非常局部的清单。受制于时间,有11人给出了宝贵的分享。你可以把它视作十分心理邀请的第一个分享清单。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心理学是人类对于自身的好奇而建起的学问,在这浩瀚的探究中,我们常常会被吸引、也会迷失,好在有而他们的探索在前方指引、参考。

刘丹,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博士毕业。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副主席。

影响我思维方式的三本书:

《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米歇尔·沃尔德罗普著: 1998-1999年,我在痛不欲生地完成博士论文期间,作为纽约奶酪蛋糕般的甜点读完了这本书。然后就买了很多本,死乞白赖地送给了陈向一、李子勋他们。

《自达尔文以来—自然史沉思录》,斯蒂芬著:竹子和蝉的繁殖策略,居然附合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原理。我深深地陶醉在自然史的哲思中,突然明白了已故德国家庭治疗师Ingeberg为我做家谱图解析时,碧蓝的眼中那悠远深长、蕴意丰富的目光。

《隐藏的和谐——关于赫拉克利特断篇的演讲》,奥修著:中德班毕业时,我跟我的偶像、德国系统治疗大师Simon说,“我还需要跟你学习很多很多”。他微笑着说,“你回到你的文化里去学就够了。我的那些想法,都是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中学来的。”

生命从一个极点走到另一个极点。赫拉克利特说,这是隐藏的和谐。如果没有变化,生命将变成死寂。不走向对立面,一切都会变得枯燥乏味。和谐在表面闪亮,冲突则暗流涌动,隐藏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

要在不一致的深处中找到一致,在最深刻的对立间发现和谐。赫拉克利特用清晰的逻辑,阐述了古老的东方哲学。它帮助我深深理解了Simon对那个怕黑的小女孩所说的话:“你有一颗狮子般勇敢的心!”

三本理解心理学的入门书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美)墨顿·亨特(Morton Hunt)著,李斯 王月瑞 译 /2002-01-01 /海南出版社。

很多人觉得心理学是一门让人失望的学科,它带给人意料之外的枯燥、无趣、艰涩、冰冷等种种不适感,直到他们看了墨顿·亨特写的这本《心理学的故事》。这本书使我坚信,心理学可以是严谨的科学,也可以同时有趣并深深地震撼人的心灵。

《社会性动物》,[美]埃利奥特?阿伦森 著 郑日昌 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1991年,因为仔细咀嚼了这本社会心理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籍,我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跟随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沈德灿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阿伦森的思想影响了我整个求学和职业生涯,现在我在每天的工作中,都可以看到这本书和阿伦森思想的影子。

《必要的丧失》,(美)朱迪丝·维尔斯特,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人的发展之路是由于放弃铺就而成的。我们终生都通过放弃成长着……有时无论我们如何聪明,我们都必定要丧失……我们对丧失的反应通过种种途径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认识这些途径的开始,就是智慧和充满希望的改变的开端。

朱迪丝·维尔斯特的书,帮助我深刻认识并理解了人的心灵世界。她的诉说,带领我直面人生最痛的点点滴滴,并在这种面对过后,帮助我生长出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李松蔚,知乎上最受追捧的年轻心理学者。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现在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著有《一小时化》。

我只能列出我最爱看的几本书,我不觉得它们影响过我的思维方式(他们没有那么重要),更不敢说哪些书有助于理解心理学。

罗伯特·M.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这本书拓宽了我对经验世界的理解,第一次意识到世界的不确定性,学会了用整合的观点去思考、理解哲学以及方方面面的问题。

书中主要记录了波西格和11岁的儿子骑着摩托车横穿美国大陆的故事。在这个游记中充满了哲学思考,以及他和儿子的互动。因为他本身曾经患有精神分裂症,住过医院,所以他的这些思考中也有很多自我救赎的成分。

作者虽然没有用任何的心理学的概念和术语,但是他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让我能够以一种更为整合的观点去看待东方哲学是如何与西方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学只是知识的工具这一思想交汇的。

连阔如的《江湖丛谈》:这是连阔如先生的遗著。连阔如先生是一个老江湖,这本书就讲了他跑江湖的各种见闻,讲了在所谓的旧社会,耍把式卖艺的、走南闯北的、算命的、说相声的、卖膏药的……

各种各样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有一些什么样的江湖切口、规矩,他们之间如何互动。这本书很有趣,让我看到了“太阳底下无新事”。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我们这个心理圈,其实也是在走江湖卖艺,仍然是在做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依然是希望各位看官可以赏饭吃。他们当时的那些智慧,运用在今天去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也是有帮助的。特别是这本书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卖艺的。

欧文·亚隆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本书。它每一篇都很短,针对一个题目给出一些建议以及自己的经验。它让我不管是作为一个新手还是现在相对可能有些经验,都可以从文章中汲取到很多营养。

有很多问题我花了很多时间、走了很多弯路,但当我回过去看,我发现“诶,这本书里面已经有答案了”。这本书,至少还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我的指导书。

提摩西·威尔逊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自我认知和潜能发现之旅》:是一本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的科普书吧。

它就是讲说:其实我们完全不了解自己,我们除了我们的大脑的意识系统之外,可能还会被一些称作“适应性潜意识”的东西影响或控制,你的知觉、你的记忆、你的决策……很多时候都会受到一些你自己都不了解的机制的影响。它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非常好。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的《被讨厌的勇气》:今年看的一本很有趣的新书。作者对希腊的思想有了解,但也很推崇阿德勒的思想,所以他采取了一种对话体,讲一个青年和大师的对话。

对青年的困惑,大师都是用阿德勒的思想解答的。这本书把它讲得很透,会让很多自以为很了解心理学的人也有一些收获。

图片来自网络

武志红,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著有《为何家会伤人》等书。

影响我思维方式的三本书:

马丁·布伯的《我与你》:一直是我在思考人性与哲学时的指路明灯;

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我喜欢这种思考方式与文字风格,喜欢叙事式表达,与哲理式表达的分别;

苏珊·福德沃的《情感敲诈》:让我思考——干吗不这么写作,干吗非得有那么多晦涩、逻辑套逻辑的文字;

理解精神分析的三部著作:

李武石的《寻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

谢尔登·卡什丹的《客体关系心理治疗》

怀特、韦纳的《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这三本书分别可以作为三个部分的读物,比入门专业,但也不至于太晦涩难读。

徐凯文,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理解心理学的三部著作:

《梦的解析》:没有这本书,不会改行做心理。

《中华神经精神病学杂志》1955-2000:看到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形成对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独特见解和批判性思维。

《创伤与复原》:对从创伤受害者出发复杂心理和人性的理解。曾奇峰,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常务理事。《心理月刊》专栏作家。

理解心理学的三部著作:

杜安·P·舒尔茨的《现代心理学史》:对心理学历史和学派有相对整体的了解。

马斯洛的《存在心理学探索》:奠定人本主义信念。

简·海利的《不寻常的治疗》:摆脱束缚,追求创新。

图片来自网络

施琪嘉,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武汉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

影响过我的三本书:

《追寻记忆的痕迹》埃立克·坎德尔著,理解神经科学和精神分析的关系;

《人类学与社会学五讲》马赛尔·莫斯,了解精神分析史;

《我与你》德国马丁·布伯,哲学高度看待治疗关系;

理解心理学的三部著作:

《卡桑德拉的女儿:欧洲精神发展史》约瑟夫·施瓦茨著;

《分裂的自我》RD莱恩;

《完形之父——波尔斯》波尔斯;

后三本书,呈现的是完形、觉察与觉醒

李子勋,著名心理学家,运用自组织理论到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心理访谈》的客座嘉宾,《心理月刊》的专栏作家,著有《早教的秘密》等书。

对思维方式起到重要影响的三本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科院出的科技丛书,有《复杂》《宇宙微澜》《全方位无限》等。这套书让我学会用混沌、复杂性与生物学视觉看问题。

英国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让我理解新人本主义。

德国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大哲学家》,让我学习不同的哲学思考。

理解心理学必读的三本书:

美国纳舍·根米的《精神病理新概念》,学习人性的,差异性的眼光看待精神疾患。

美国肯·威尔伯的《进化之灵》,学习从进化的角度去理解生命与存在。

美国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是社会的人,学会从社会学角度去解读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