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塞腰鼓》复习资料

 north-south 2016-06-03
《安塞腰鼓》复习资料 
一、 生词:复习注释、圈划的词语 二、文化、文学常识。 
1、各地所特有的文艺样式:四川:变脸  东北:二人转  安徽:黄梅戏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2.作者简介:刘成章   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题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 
一(1-4段)写表演前的安静。二(5-27段)腰鼓表演的壮观。三(28-30段)演出后的寂静。 首先分析一下主体部分:腰鼓表演的壮观。 
1、这一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请找出:  明确:“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13、17、22、24自然段反复出现,总结这句话的作用: 
(1)结构上:这句话是线索,贯穿全文,突显层次,使全文语言回环往复,产生音乐美。 (2)内容上:本句话运用反复手法,极好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3、这一部分从哪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的呢? 明确:(1)5-12段:恢弘的表演场面。      (2)13-16段:激越的腰鼓响声。 
     (3)17-21段:表演者:黄土高原的后生们      (4)22-27段:奇丽的打鼓舞姿。 二、读文章,品味语言 1、朗读第1-4段 (1)品味:“茂腾腾...的后生”。 “茂腾腾...”形容充满活力,用在后生前面表现了黄土高原那些后生们的茁壮、朴实、自然、健康,充满生命的激情。 
(2)表演前的后生们给你怎样的印象?(原文中找词语来形容) 明确:朴实、沉稳、安静。 
(3)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呢?  明确:用了比喻句,“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形象生动表现了后生们的朴实美与沉静美。 (4)表演前的气氛用一个词来形容——“安静”:人静、鼓静、环境静。 (5)为什么要写“南风吹动”呢? 
明确:对南风的描写以动衬托了人物的静,也预示了下面将有一场火暴、不平凡的表演。 (6)注意“呆呆的”(拟人),形象表现了表演前鼓的安静。“似乎”表猜测,去掉后成了肯定没响过,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2、朗读第5-12段:恢弘的表演场面。思考: (1)第6段一个“看”字为何独立成段? 
明确:单独成段,引人注意,强调了人、鼓由静到动的转变。 
 (2)你觉得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 
 (3)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生动地描写的? 
明确:7段:
排比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写出了击鼓者击鼓的力度和生命沸腾、力量喷涌的情景。           比喻“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形象写出了后生们表演时的激情、气势和后生们的 力量美、豪放美。 
           比喻、排比“骤雨一样??风姿”具体形象写出了腰鼓响时的声音、力量和表演的气势雄浑。        8段:反义词的运用形成对比,突出了鼓响给冰冷、恬静、困倦的世界带来光、热、力量等巨大变化,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9-11段,段落排比。作者联想到了: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人的大彻大悟。 “大彻大悟”:生命的激情、力量的伟大、忘却功名利禄,不计较得失。 
  (4)划出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并概括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特点: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比)  写出了黄土高原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 3、阅读13-16段:激越的腰鼓响声。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描写腰鼓响声的? 明确:依次写了鼓声撞击山崖(14段)、观众心里引起隆隆回响、共鸣(15段),以及作者对此的联想(16段,排比)。 
(2)作者为什么要写山崖、观众的心都变成“牛皮鼓面”了? 
明确:用环境、观众的感受多方位来侧面渲染鼓声奇特的震撼力,使鼓与人、环境融为一体。 4、阅读17-21段:表演者:黄土高原的后生们,思考: 
(1)后生们的动作、外形给你怎样的印象?——有力、健康、原始?? (2)如何理解:“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磅礴的力量!” 
明确:他们有着自然、原始、健康的生命,因为苦难,他们有着最原始,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综上,你如何理解对打鼓的后生们的描写? 
明确:1、后生们具有朴实、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2、作者歌颂了后生们不可遏制的蓬勃生命力。 3、以及他们对冲破束缚、闭塞的渴望。 (4)如何理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答案: 内容上:1通过对比(反衬)进一步表现了惟有黄土高原才能孕育出粗犷、豪放的后生和激荡的鼓声。安塞腰鼓也只属于黄土高原这块厚土。2而江南秀润美丽更适于轻歌曼舞。 
结构上:在文中起转折作用,使情感稍缓,文笔稍顿。) 
(4)“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如何理解“土厚”? 明确:不仅指黄土高原的厚实,更指黄土高原历史的厚重、文化沉积的厚实。 5、阅读22-27段:奇丽的打鼓舞姿。思考: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打鼓舞姿的? 
明确: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四个角度。 写出了奇丽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 
(2)注意:25-27段反复修辞手法,深化主题、强化情感。 
 注意:27段 短句,排比,读来清脆、响亮、有力,强烈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奔放、热烈。 6、朗读第三部分(28-30段)演出后的寂静。 
当闹声突然停止后,人们会觉得特别静,作者用静来反衬闹。 思考:作者为何结尾要写“鸡鸣”? 明确:1、“鸡鸣”是天亮的标志,是新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2、同时写鸡鸣以声衬静,突出了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四、中心: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 写作特色: 
1、 长短句的运用,尤其短句,其特点:标以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表现了安塞腰鼓的奔放、强烈。 2、 排比句的运用:词语、句子、段落的排比,增强气势,突出表现了安塞腰鼓、后生们的特点与作者的情感。 3、 感叹号的运用:27个感叹号,使情感表达更强烈,反复出现淋漓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黄土高原的赞美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