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壹粉原创 | 生活感悟:人生莫“自多”

 军奇10vk0h4qkt 2016-06-03

文:苗卫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多名利纷争,几多逡巡凄惶,就像一道鸿沟横亘终生而不得逾越。有道是“自见者明”,有多少人终其一生而参不透,走不出,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字——“自多”。

何谓“自多”?

在《庄子》之《秋水》一篇中就刻画了“河伯”这样一位“自多者”。面对从百川汇聚而来的秋水,黄河水骤涨,声势滔天,作为河神,“河伯”不由得欣然 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得意忘形之下,顺流而下直至北海。不成想,面对不见水端的大海,他再也“不美”了,望洋兴叹,向海神“海若”检讨自己的不 知道天高地厚,并庆幸地说,要不是来到北海,那就糟了,恐怕会被“大方之家”笑掉了牙。

河伯之自以为是,就是“自多”,也可以说是自视过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万事万物,譬如井底之蛙,炎夏之虫,迂腐之士, 无不因地因事因事而有所局限。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所“长”,必有所“短”。无法正确审视自我的人,必然会陷入“自多”,夜郎自大,甚至是 目空一切。这样的人洋洋自得,也必然是“名利”的奴隶,一生一世殚精竭虑,奔竞趋走,为名利所累。

沉湎于名利,他的世界里就容不下他物,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也会绕着他走。其实,跳出这个藩篱并不难,或许抬起头来“仰观宇宙之大”,低下头去 “俯察品类之盛”就会茅塞顿开,就像海若教诲河伯那样,“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就每一个个体的人而言,面对无极的六合,不就像是大川大泽中的小小蚁穴吗,不就像是国家粮仓中的一粒小米吗?面对天地间的不可计数的万物,不正像“毫末之在于马体乎”?我们还有什么资本去“自多”,还有什么底气去“自多”。

放下幼稚可笑的“自多”吧,参破虚无缥缈的名利吧!“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在庄子的眼里,连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下的伯夷和游学列国推行仁义儒学的孔子都在自多之列,尽管有失偏颇,但也不无他的道理。

面对熙熙攘攘的名利世界,“致虚极,守静笃。”不失为一个睿智的选择!

青未了文学QQ群:398310317 投稿邮箱:qlwbgw@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