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美揽资讯 2016-06-03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创作中的李效成

编者按:

李效成从来无意固定一种题材,然而近年来他却持续地创作了一系列有关“龙门石窟 ”的作品。 不同于之前的静物风景特别是“如梦令”系列带 给人的那种诗意的文人情调,“龙门”系列带给人更多的历史感、厚重感,包含着一种宗教的哲学沉思:佛象中“属人”、“不属人”的东西。 这些作品中那些面貌并不清晰的佛像似乎更像是一种哲学的追问。那些历经千百年的佛像究竟意味着什么?

正如他的一位朋友艾蕾尔博士所说到的:他所指向的是不可见的佛和神,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给出的都是一个封闭的、固化的“佛和神”,然而李 效成把这种封闭的、固化的能指给打破了,变成了流动的能指 。

一、我对此地并没有陌生感,这是我和龙门的缘分

库艺术 =KU:龙门造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很多艺术家都有过相关的表达,您为 什么会开始“龙门造像”系列作品的创作?

李效成=L: 无论多少人画龙门造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画得好才行,我去过中国的很多石窟,唯有龙门石窟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种宗教的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不由自主拿起了画笔。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1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KU:您画了一系列的“龙门石窟”题材的作品,能不能谈一下您对这个地方的感受? 是否沉浸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更有助于您的创作?

L: 我多次造访龙门石窟,持续画龙门石窟有半年之久,我就住在石窟旁边的“龙门客栈”,几乎每日我都进窟研究,不一定每天都画,时间久了,好多佛像都印在我的脑子里了,因此很多作品是默写的。奇怪的是,我对此地并没有陌生感,这是我和龙门的缘分,我喜静,都是游客少的时候我进山,有时候深夜也去,我每日走进其中,龙门山的一草一木,伊河的白鹭和山间的喜鹊也都像我多年的朋友,我在龙门的创作就这么行云流水般的展开了。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2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KU:“龙门”系列的作品主要有两部分:纸本水彩系列和布面油画系列,能不能谈谈它们的创作方式,它们是直接现场写生,还是回工作室后进行的再创作?

L: 我主要是通过现场写生和默写完成作品的,我在写生前期做了大量功课,主要是研究龙门石窟的历史、佛造像特点以及中国其它石窟和龙门石窟佛造像的特征对比,到了石窟以后再从历史、文化、艺术各个角度进行考察,用心来解读龙门石窟,让整个龙门石窟了然于胸,等到提笔描绘的时候,往往会一气呵成!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迹NO.1 纸本水彩

二、创作的过程即是我和神灵对话的过程

KU: 无论是之前的作品“如梦令”系列还后得出结论,不论用哪个画种,我更适是近期的“龙门”系列,您画的虽然是油画,合一种类似大写意的表达。但您现在的心境、情绪似乎更愿意回归到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上 ?

L: 是的,无论我描绘的载体是什么,我都要表达一种东方意象,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3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KU:您的作品均不拘泥于外在物象的“形”,具有一种“逸笔草草”的东方意味,这是否是您的有意追求?

L: 这种表达形式是自然形成的,在我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我进行过多画种,多风格的学习和试验,我画过国画、水彩、版画、雕塑、油画,也认真研习过古典油画、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也做过综合材料,经过多年的学习体验,我最后得出结论,不论用哪个画种,我更适合一种类似大写意的表达。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4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KU:不同于之前的静物风景特别是“如梦令”心,也有我对当代文明的反思。系列带给人的那种诗意的文人情调,“龙门” 系列带给人更多的历史感、厚重感,包含着一种宗教的哲学沉思:这些佛象中“属人”、“不属人”的东西。画面中那些面貌并不清晰的佛像似乎更像是一种哲学的追问。也就是说您似乎并不是在描绘一个具体的实体佛像,而是在发现这些佛像究竟意味着什么?

L:“如梦令”系列作品,我追求一种东方式的自由,“龙门”系列则不同,龙门造像似乎有一种宏大的叙事性,但却没有故事情节,当我注目这一尊尊佛像时,他们已经不再是石雕,他们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我似乎看到了活的神灵和那些智慧的先人,我创作的过程即是我和神灵对话的过程,而作品呈现出来的面貌不仅仅是我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之心,也有我对当代文明的反思。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5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三、我今后最重要的艺术养分依然是东方文化

KU:时至当下,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倾向越演越烈,因此很多人选择“写生”来重新回归绘画原点,从艺术发生学上去寻找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写生”就不仅仅是所谓的练习、取材,更多的是一种绘画的新的可能性。您是如何理解“写生”的?在写生的过程中您最重视的是什么?

L: '写生'不仅仅是习作,也可以是完整的创作,从巴比松画派始,到印象派、纳比派都是以写生为主,尤其是当代艺术家弗洛伊德、怀斯两人更是写生了一辈子,却成了当代现实主义的灯塔!因此说,写生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画家如何捕捉提炼写生对象,如何把眼前的景物成功的转换成艺术语言,从而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6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KU:运用东方美学理念改造油画这种西方媒材,“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已经蔚为可观。您如何理解写生与写意的关系?

L: 写生与写意密不可分,写生过程中一定要追求“意”,这个“意”从绘画语言上讲,也就是“笔意”,若是从作品的终极目的讲就是“意境”,就是我们要通过绘画语言要“言说”什么,因此可以这么讲,写生是途径,写意才是目的。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迹NO.2 纸本水彩 2014

KU:能不能谈一谈您接下来的创作方向, 最近会有什么展览安排吗?

L: 我这几年有五六个系列作品要同时做,我年初去湖南考察了湘楚文化,夏天我重点要去河南安阳考察商周文化和四川的三星堆文化,年底我计划出国考察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秘鲁的玛雅文明, 我今后最重要的艺术养分依然是东方文化,“龙门”喻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7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龍门记

文 / 李效成

“居天下之中”,誉“九州腹地”之名,作为中国建都年份最早、朝代历经最多、时间跨度最大的“世界名都”洛阳,这片土地注定要留下一些无可代替的时代印记。

秋日寒霜,于千万丈苍穹顶端与“九州腹地”来了一次别样的见面。踩着斜阳,呼吸着这连空气似乎都透着旃檀味儿的洛阳龙门,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疲惫了,一些的一些都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历往日,踏祖国南北,用心接触每一座石窟,感悟每一份沉淀的历史,虽收获颇丰,但仍有些许没有尽兴的遗憾,直到与龙门石窟的相遇与相知。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8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与龙门石窟的相遇,一切像是在意料之外,但却又是情理之中。循着石阶,走近石窟,入乡随俗,燃香,闭眼,默默感受着,仿佛融入了这寸山寸水中去了。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迹NO.3 纸本水彩 2014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徒,可是,就在这儿,聆听着伊水河的倾诉、置身于这份厚重的历史中时, 我能做的最好的表达也是最能展现我内心想法的方式,便是双手合十,虔诚膜拜, 然后再用我的画笔说出我内心那一份荡魂摄魄的别样情愫。

傍晚,风送来了不远处香山寺的撞钟声, 我静坐在伊水河畔,感受着它们述说着不一样的时代变迁。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9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为了更靠近石窟,寻求住宿的我找遍了方圆几里,不经意间瞥见了一家客栈,就这样离不开眼。原是好奇走进,哪知别有洞天。

坐在靠窗的位置与客栈老板煮茶对饮,阳光透进室内,拂在人身上,暖意洋洋,相谈甚欢间,老板慷慨地将客栈二楼整个近五百平米的大厅腾了出来,作为我的临时画室。就这样,在本来时间档期就很赶的情况下,我的龙门写生有了完美的开始。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迹NO.4 纸本水彩 2014

其实,来到这儿也并不是什么都是那么的顺利,人生地不熟的买材料、画室从无到有的布置等就花费了我不少的精力, 格外令人干跺脚的是,连着好些天都不见阳光,总是阴着,让我那支急于想要倾诉的画笔一直闷闷不乐。我只能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想象,希望能早一点用我自己的方式走近石窟。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相NO.10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

当我站在二楼窗边,眺望香山,静谧时,无不感慨,在人生这条路,在追求艺术这条路上,有过很多个朋友的相助,他们理解你要做什么,给予你正能量。

其实这也是我想要传递的,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性。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龙门迹NO.5 纸本水彩 2014

这样不仅仅是给自己一份答卷,更是作为答复呈现给这万千佛像,对于它们的诉说,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所以画的不仅仅是画儿,是那一段段值得追忆的似水年华,更是我心之所向,神之所往!

Ariel

艾蕾尔

不管是基督教艺术中的圣像画还是佛教的画像,都是正面的形象,这个是要体现神的全知全能,但是李效成作品中很多头像都是歪曲的,他以一种非常悲剧的方式对佛像的面部和轮廓线打破处理。我觉得这是一种对极权的消解。

在西方,基督教经过了转型,它和当代艺术非常紧密,但是中国的佛教艺术、青铜器艺术,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处于一种前现代的存在方式。因此李效成对这些佛像的艺术再造是极具当代价值的。

石窟题材是宗教题材,但是它不归于宗教艺术,我知道艺术家并不是宗教徒,所以他就更加自由的能在艺术层面做一些尝试和开拓。

我觉得他的龙门相做得非常好,他所指向的是不可见的佛和神,之前任何时代给出的都是一个封闭的、固化的(佛和神),但是他把封闭的能指给打破了,变成流动的能指。

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家,李效成并没有对这些佛像做一个简单的再现。他把握的是不可见的,在流变的中的佛或者神,这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的当代性价值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库艺术》第50期杂志: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往期精彩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个案研究 | 李效成:这种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

——KUART——

《库艺术》微信平台,扫描二维码轻松关注,这里是最具学术性的艺术类专业自媒体平台;我们将定期为您推出最前沿艺术专题分析、最独立的艺术时事评论、最全面的艺术家动态、最深刻的个案解读,以及杂志精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艺术动态。

欢迎您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可关注我们;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kuyish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