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措并举 驱散医患关系中的暴力因子

 万宝全书 2016-06-03

刘雄飞

近来,随着就医人数的不断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伤医甚至杀医事件时有发生,不断挑动着社会敏感的神经,不仅让医护人员惶恐不安,患者也是一肚子委屈无处诉说。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些“文明”中的“冲突”?如何驱散笼罩在医院上的暴力阴霾,还医患双方互相尊重的治疗环境?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深入研究,认真思考。

分析近几年一系列医患纠纷,一些医生的主观过错的确有可能成为导火索,但更多的冲突发生来源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平等,换言之就是患者对于医生的“不信任”。只要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无论医护方如何解释,都会让患者或其家属觉得“态度”不好,从而引起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其实,要让医院真正成为救死扶伤的圣地而不是格斗场,医患双方必须处在平等位置对话。医生必须尊重患者、尊重生命,对待患者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慈悲的情怀。同时患者也必须要理解医生、尊重医生,特别是要注意做到充分信任医生。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敬畏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因为社会一旦失去了规则,必将陷入无序和混乱,公众的利益诉求也无从保证。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从近几年的伤医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反施暴者法治思维的淡薄。其实很多施暴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想“讨个说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自身思维的局限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最终走向了法治的对立面。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患者可寻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如果对调解结果不满意,还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这是解决医患纠纷最好的方式。最糟糕的方式,则是将法律抛在一边,互相指责,甚至使用暴力。在“医闹”已入刑的情况下,如果维权手段过激,恐怕难逃法律规制。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这些医疗纠纷中,一些媒体“正义感”和“正能量”爆棚。为了博人眼球,获取点击量,不惜消费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的只听一面之词,甚至把道听途说的虚假信息呈现在公众面前,有的是站在“公理”上为所谓的“弱势群体”即患者打气撑腰,和医护方展开唇枪舌剑,在社会上放开了负面情绪的“出风口”。因此,要杜绝伤医事件,媒体的舆论导向十分重要。媒体在报道时不仅要有法治精神,更要秉持职业道德,既要为公众的利益鼓与呼,更要积极弥合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弥合者,充分凝聚社会共识。

医护人员和患者是不折不扣的命运共同体。在当前医疗卫生条件已经大为改观的情况下,医患可说是同乘“豪华游轮”,更应齐心协力,毕竟病魔才是共同的敌人。你若深信不疑,我必全力以赴。医患双方互相尊、互相信任,再加上媒体的正确舆社会论导向,医患关系终能走向融洽,实现共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